2011-05-27 22:25:26哈比人

梅莉史翠普計畫:《遠離非洲》

 

《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1985)

 

導演:薛尼波拉克

合演:勞勃瑞福

 

奧斯卡:第58屆最佳女主角入圍

 

 

角色:曾經深入非洲生活了十七年的丹麥女子凱倫。

職業:原先為中產階級的女兒,後嫁給丹麥貴族移居非洲成為農莊女主人,後來在莊園被毀,情人逝世的衝擊下,離開非洲回到歐洲,並且開始發揮說故事才能,成為一名作家。

 

 

當年榮膺最佳影片殊榮的《遠離非洲》,做為一個愛情史詩片,足以作為後世的範本,因為不僅各項技術到位成功,演員詮釋精彩,在當年還沒有discovery或是動物星球頻道的時候,全片對於非洲壯麗風光,與少數族群的描寫,我想是會讓人大開眼界,流連忘返的。不過因為現在這類頻道垂手可得,我們少了驚喜,少了嘆服,以今日的角度在看,的確會讓片子失了點顏色,但這是後話。

 

全片改編自丹麥女作家Karen Blixen(筆名Isak Dinesen卻很男性化)的自傳小說,在她還未成為一個有名的作家時,她在非洲遭遇的種種事件,因此全片就從一個老女人的回顧開始,然後展開她不平凡的前半生。

 

原先我把本片當作一個傳記電影在欣賞,但很多地方實在讓我有點無法下嚥,比方徒手趕獅,教化非洲人或是影片最後那段跪求總督與贏得男人尊敬等等的描寫,讓我有點覺得神話過頭了,但如果明白了片中為何描寫出她是故事高手,任何東西她都可以隨手拈來地編成一個感天動地的故事,我才明白,前面那些片段只是後面愛情的鋪成,因此當作是純愛情片來看時,我也開始發現當中有趣之處,因此我才懂導演薛尼並沒有要藉本片闡述甚麼偉大的事蹟或是主題,而是就一個女人在非洲這個異境的遭遇和悲喜來處理,因此那些只是催化的背景,只是浪漫的素材,想想看,一個女人獨自生活在待墾的莊園,不只每天需要周旋天與地種種自然的糾纏,鍾情等待於一個浪子的回歸,將是一個多麼浪漫的事情,幾乎是羅曼史小說的元素,好險本片並未落入近期明顯是copy此片的《澳大利亞》,想要說一個很大的主題卻說不好,想要浪漫愛情妮可基嫚與休傑克曼卻始終擦不出火花,薛尼乾脆降低可能嫌太大的主題,而只聚焦於女主角的愛情上,反而有了亮眼成績。

 

 

梅姨一如以往角色功課做得很足,口音用了丹麥腔,外型燙了一頭長又捲的頭髮,加上瘦弱的身軀,在薛尼的鏡頭下,的確展現出不同的女人樣貌,我在電影後半段因為習慣了她的口音,漸漸地淡忘梅姨的身分而開始相信凱倫的角色,也開始相信她的非洲生活,甚至在後半段,她和勞勃瑞福談著若有似無的愛情片段時,那個帶著你遨遊的體貼和空中緊握的手,在前不久才逝世的配樂大師約翰貝瑞的曲子襯托下,我甚至偷偷地有點感動。年輕的梅姨就外型與氣質,我以為和有點怪的克里斯多夫華肯最為相配,因為手長腳長加上有點古怪的氣質個性的克里斯多夫,襯著梅姨年輕時展現的脆弱又傷感的女性特質,恰恰好成為有個性的一對。但與其他合作對象如達斯汀霍夫曼、傑克尼克遜、勞勃狄尼諾等等,卻沒有那麼登對,甚至有點水火不容的感覺。但看完此片,詮釋漂泊獨立的探險家的勞勃瑞福,雖然本片已經無法忽視他的皺紋和老人斑,但他潛藏裡頭的深情與溫柔,恰與這時期梅姨所展現的聰慧與神經質,達到完美和諧的螢幕形象,得以展開愛情元素最重要的男女主角火花。

 

1985年那屆的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得主是Geraldine Page,當年其他入圍者有Agnes of God的安妮班克勞馥、《紫色姊妹花》的琥碧戈柏與Sweet Dreams的潔西卡蘭芝。現在影迷並不熟悉的Geraldine Pag,她曾入圍七次奧斯卡卻總是鎩羽而歸,當年總算以《豐富之旅》封后,不久之後即1987逝世前,有個得償宿願的機會。現在回顧真的覺得這樣的安排好貼心,反正其他人先後都拿到了奧斯卡了,也不差這次機會,就不知奧斯卡槓龜八次的老牌演員彼得奧圖有沒有這麼幸運了。

 

 

威爾剛 2019-12-26 11:51:14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hatsocks 2011-06-02 13:47:43

1.感覺彼得奧圖可能沒拿獎的運氣了。畢竟真的好老了喔~~~

2.遠離非洲的音樂悠揚好聽,我好愛。
話說這片我每次都片段片段的看,好像沒有乖乖坐在位置上從頭到尾把影片好好看完過哩。:-P

版主回應
真的
1.那麼老然後有角色演又可拿獎的
除非另一個[金池塘]出現,或是男版的[溫馨接送情]
真是替他遺憾!!

2.遠離非洲戲很長,而且幾乎都是梅莉的戲分,勞勃瑞福很像來客串的感覺,戲都演了一小時多,兩人真正的愛情戲才出現。
2011-06-02 16: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