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便宜的方式玩DRC]超懶人,用環繞擴大機自動校正的你環境!
DRC(Digital Room Correction),簡單說就是用麥克風測你喇叭輸出的訊號,然後自動產生修正資訊,之後數位輸入的聲音都會經過此修正,然後回撥至你的音箱中。
好處是可以修正環境的變數,讓你的系統發出更符合規範的聲音,缺點是其演算法會損失動態,喇叭受環境影響越大(或喇叭本身響應頻率越不平直),動態範圍損失越多!基本上最難對付的就是低頻,透過DRC算是比較容易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重點在容易!),雖然校正過好不好聽就有點因人而異了...一般發燒友不太愛就是了。
很多人可能會不屑,鼴鼠個人的意見倒是:為何不試試?喜歡就繼續用,不喜歡就不要用不就好了?而且...基本上都會損失動態範圍,何不拿最便宜的方式來嚐嚐鮮?
當然,最便宜的方式其實是鼴鼠之前介紹過的foobar配合plug-in,基本上是免錢的!(但需要麥克風錄音卡之類的,其實並不便宜,要求高點買顆UNIK-1也得要接近四千塊)
那...如果你家裡有,或者可以找到便宜的二手貨,何不考慮試試環繞擴大機?
鼴鼠用的環繞處理前級,十幾年前的老貨,integra DTC-9.8。
這台是鼴鼠在蝦皮用低的價錢買到的,本身有點故障(XLR的環繞後左/右無聲音輸出),這兩聲道除非用Bi-AMP,基本上鼴鼠不會用到,所以剛好對鼴鼠無所謂(實際上這個環境鼴鼠只需要兩聲道),所以就很開心的收了!(2020/3/26註:其實一樣的價錢是能買到完全沒故障的機子的,不過需要搶...而一般人運氣不好基本上都搶不到...)
這是背面的照片,網路上找的(鼴鼠機器裝上去了,懶得拉出來拍,線很多):
因為鼴鼠的主動式喇叭是XLR輸入的,剛好可以用這台。
其DRC就是老牌的(十五年前的?)Audyssey multeq XT,基本上沒啥可以手動調整的(除非你想細調其EQ,也是有十五段可以調啦),也沒有什麼USB接PC,有漂亮介面的GUI可以為調,更無法針對低頻細調,跟新生代的東西還是有落差的,優點是很簡單,測完算完就了事!
其好處是...不論你看Youtube,AV還是用foobar,都可以經過校正後輸出!超懶人的啦!!!!
缺點就是...其內建的老舊DAC(應該是PCM1796)聲音實在有點不太行(THD+N數據上差了一百倍),經過Audyssey後,動態真的被壓縮得有點厲害,跟ES9038比就真的滿糟的...
不過就鼴鼠的系統上,可以很強悍的修正特定頻段的細節和音壓損失,雖然它本身有XLR輸入,也可以把ES9038接上,但如果想要經過Audyssey,就還是會經過PCM1796出去...有點微妙呢=_=b
為啥想換系統設置?
1.換換症發作。
2.只有用foobar聽音樂時才能打開EQ修正,但看Youtube跟影片時沒有,心裡不舒服。
3.該死的RoomEQ明顯的有用。
4.有便宜的integra DTC-9.8在賣...(死)
講到這裡,就得提一下"聲學校正"或是"聲學處理",
參考: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8%81%B2%E5%AD%B8%E8%99%95%E7%90%86
或是:https://kknews.cc/zh-tw/home/bp2n54j.html
首先提一下,大家都在玩音響玩器材,那各位覺得何謂"正確的聲音"?
演奏者聽到的聲音?指揮聽到的聲音?作曲家聽到的聲音?錄音師聽到的聲音?
或者是...你腦中腦補想聽到的聲音?
鼴鼠個人的意見是:作曲的人估計比較在意他的樂理(偏見),演唱者比較著重能否唱出對的Key跟所謂的感情(技巧)(這也是鼴鼠偏見),
一般的"正確的聲音",鼴鼠覺得(個人意見喔!)是錄音師(或說後期)聽的到的聲音。
但錄音師比較在意的說實話是響度均衡之類的東西(這也是個人偏見),
錄出來的東西好不好聽,鼴鼠覺得這不是錄音師的工作(還是個人偏見),那是創作者的責任(能否達到他自己的要求),
但總而言之,鼴鼠認為"正確的聲音"是"錄音師最後的工作成果"。
那錄音師用什麼聽錄音?跟我們一樣,用耳機,小喇叭,或大喇叭。
細節這邊不談,各位用Youtube搜尋錄音師相關的影片,都有詳細的說明。
其實最簡單聽到"正確的聲音"的方式就是用有一點水準的DAC耳擴,加上"Sony MDR-CD900ST"。
對,就是"Sony MDR-CD900ST",因為它是錄音室的標準。
確實你不能保證錄音師用的是"Sony MDR-CD900ST",但因為這隻耳機是標配,專業錄音師有責任確認用這支標準監聽耳機
聽起來沒啥大問題!
你應該有注意到,鼴鼠一直強調"正確的聲音","正確的聲音不等於好聽的聲音",就跟D65鼴鼠看起來總覺得黃黃的一樣。
鼴鼠覺得"正確的聲音"是錄音師在後期的工作後,跟所有的從業人員達成一致的最終成果,也就是大家都買單的聲音。
實際上,這個結果你可能不喜歡!
師傅確實給你"A5和牛肋眼三分熟加松露玫瑰鹽佐香煎鵝肝",老闆確實提供了A5和牛和鵝肝,師傅也給你煎到三分熟,
確實也撒上松露鹽,也配上紅葡萄酒醬汁,但...
你可能覺得鹽可以加多一點,再配上一點法式芥末醬?也許會更好吃?
對,我們一般會假設夠水準的DAC耳擴加上Sony MDR-CD900ST,你就可以聽到"正確的聲音"。
可是你可能對其不滿意!這時候也許你會換上Stax,或是深海?或是大奧?讓聲音滿足你自己的偏好!
不過鼴鼠認為大概綠錄音師不是用這個設備,歌手出品人最終認可和監聽的設備也不會是你用的那套設備。
而錄音室用的小喇叭跟大喇叭就更有意思了,喇叭是比不上耳機的監聽能力的,畢竟離你耳多那麼遠,
細節的呈現力上是比不上耳機的!
在很多資料中,你可以發現錄音師用喇叭監聽,比較像是感受氣勢,類似音響迷聽音樂(鼴鼠還聽過一個說法,就是耳機左右分離度太高,無法表現出類似喇叭那種一邊的聲音左右耳都會聽到的那種效果,所以錄音室需要用喇叭監聽)。
但不同的是,錄音室的喇叭是經過聲學校正的,一般說來就是:"減少反射音,多聽到一些直接音,三頻均衡"。
其目標也是類似:一致,標準,均衡。
畢竟是監聽,你不知道使用者最後用的設備,所以錄音室的設備一般偏向中性,比較不會有特殊的癖性。
而鼴鼠用Audyssey系統校正,或是用RoomEQ,其實都是為了克服Room Mode,讓聲音均衡,增加直接音,減少反射音!
特別是減少駐波在聆聽位置的影響(這很重要,有機會再說!)。
簡單說,就是要:"讓你聽到的聲音正確"。
但前面鼴鼠也說過了,聲音正確並不表示好聽啊!
因此,鼴鼠流的玩法是這樣的(有些反人類):1.先聽正確的聲音(先用Sony MDR-CD900ST監聽,用Fostx NF-01A監聽),
2.再去嘗試改變設備(耳機,耳擴,DAC),找到到鼴鼠喜歡的聲音。
簡單說:就是先吃原味,再加鹽或辣椒,或酸菜。一魚多吃。
鼴鼠的前輩Audi兄喜歡音場大,低頻砰砰響,因此他愛死他的真空管耳擴跟HD800的組合。
鼴鼠老同學AR3a卻有點鑽牛角尖(鼴鼠覺得),追求音響性的極致!他極度追求細節的美感,聲音轉折,唇齒聲的細節,單體的殘響,反應速度等極度細膩的音響特性。
嚴格說起來,AR3a就是典型的Hi-END音響迷,而奧迪兄比較像是追求自己喜好聲音的Hi-Fi追求者。
鼴鼠比較像是傳統的玩器材的工程師,鼴鼠比較追求音響性!(對,其實鼴鼠知道自己在玩音響不是在聽音樂)
但鼴鼠這個人有個大問題,就是比較沒主見!
當然鼴鼠會有一些偏好,但不會像AUDI兄一樣那麼明確,鼴鼠是怎麼好聽怎麼來的!
因此,鼴鼠個人需要一個比較的對象,也就是所謂"正確的聲音"!
再次強調,正確的聲音不是好聽的聲音,鼴鼠響確認的只是"比較的對象"!
就跟螢幕的D65色溫,Black/White level的調整,鼴鼠需要一個標準!!
不論這標準達到後,畫面好不好看,對鼴鼠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個指標!
你至少要符合指標,符合規範,再來跟鼴鼠討論好不好聽,或是畫面發色美不美?
以食物來說,你至少要給我"A5和牛三分熟",但後面怎麼加料,就是鼴鼠自己的喜好和偏好了。
希望以上的解說能對大家有點幫助,這是鼴鼠的個人意見,不表示是正確的,也請大家一起討論指證!畢竟鼴鼠只是業餘愛好者,不是真正科班出身的音樂人或音響工程師。
P.S.為什麼會有這種類似降級的接法,鼴鼠晚點再寫。
2020/3/9補充:其實鼴鼠有將Lotus DAC5接到DTC-9.8上(還是全平衡的喔!),根據說明書上的規格,Direct模式下的DTC-9.8是有提供直通模式的!頻寬高達100KHz+/-1dB的水準,也就是:"不通過ADC,DSP,和DTC 9.8內建的DAC",也就是外接訊號輸入(例如ES9038)時,可以只通過音量控制(電位器?)就直接輸出到後端設備(喇叭或後級,以鼴鼠的設備而言就是後端的Fostex主動式喇叭),當然,此時就不會有Audyssey的校正效果,但往好處想就是你可以玩Foobar插件RoomEQ的效果,看Youtube或影片時,雖然無法享受ES9038的超高動態範圍和超低失真,但至少也會有RoomEQ的環境校正效果(實際上你還是可以打開Audyssey,只是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兩顆DAC水準的差異,畢竟差了十幾年的技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