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媽生
「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也就是傳說中的「織女」,七夕這一天是「織女」的生日,所以也叫做「七娘媽生」。
七夕要拜七娘媽的習俗,是祖先從中國傳過來的,台灣民間傳說七娘媽是小孩的守護神,所以家中有16歲以下的小孩,每年七夕都要拜七娘媽。
跟「拜七娘媽」相對的習俗是「做16歲」,也就是所謂的「成年禮」,一方面感謝七娘媽的照顧(16歲以後就要獨立了),另一方面昭告鄉親家裡有小孩成年囉…
無論是「拜七娘媽」或「做16歲」的儀典都挺複雜的,現代人有拜就好,過程就省略了不少。小時候跟著大人拜,不知道意義何在?現在自己當大人了,不想讓小孩拜得糊里糊塗,所以我就先拜了Google大神一下,這才瞭解「七娘媽生」的由來。
燕尾
說到成年禮
明道中學很重視這個禮俗
當時收到成年禮
就是個人的私章
有一點頒發官印的感覺
自己對自己簽名和職權負責!!
轉大人(古代長官的尊稱)!!
呵呵~
版主回應
咦,我怎麼沒收到這份禮?
好歹我也唸了六年耶!
二呆
這樣子的解釋好多了 可以去領大人的薪水 何樂不為呢
oneone
有一潛在典故,導致現在在台南還很盛行做16歲,甚至被認為做16歲是從台南「五條港」開始,是因從前16歲之前是領童工的錢,過了16歲就可領成人的薪水,但有人是年頭生、有人是年尾生,為了公平起見就選七娘媽生也剛好是年中之時,統一做十六歲,這樣當年所有16歲的人就可開始領成人的薪水,同時也代表著轉大人了~
版主回應
才幾十年的時間,「傳統」就快要消失殆盡了,實在不捨。
還好各地方都有文史工作者,默默在幫忙作傳承。
10.艾爾莎
七娘媽..好像這個是台南特有的
一般民間過的是七巧
傳說中女生在七夕當天
把一跟針放在臉盆的水裡
如果針浮在水面沒有下沉
就代表是一個賢慧擅長手工家政的好妻子
版主回應
這個七夕的節目還真多,也給鬼月增添不少人性。
楓劍雪
傳統的必須存在性~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其實相較現在的想法,許多的地方民情風俗不盡相同。但是有些覺得習俗背後的意義,只是為了表達舊有的社會文化反應。
夷老大的資料研究,讓更多人明白文化的傳承與延續。(就像為啥學建築要學中外建築史...可能這是很多沒興趣在建築...卻唸建築會忽視的問題...)
因為,雖然現在不材的我,橫跨混到電腦界(雖只是走在數位化建築邊緣),個人也是很強調電腦史緣的重要性(雖然3小時就交代完了),不懂電腦的改革需求與未來延展,那電腦學要來幹麻,同如前言,這些異曲同工的問題,是不是就值得吾人思維。
關於歷史傳統的存在必要..個人還是覺得有文化傳承的..依然需要我們去尋根..
PS.農曆鬼月禁忌太多.但有道理的禁忌可以接受.沒道理的.其實可以忽視了.
>>>>>一個在7月依然持續搬家的傢伙.
>>>>>一個在7月穿黑衣四處晃的傢伙.
二呆
哎呀 這是政府推動的事啦 所以 聽聽報導就可以了 是有人在演戲的啦 不是可以當飯吃的 不過 大陸好像是把它當情人節去結婚的
阿當
我是正港的台南人
不過活這麼久
家裡也沒有拜過七娘媽
所以我是看到這篇我才明白勒~~
原來啊~~
話說~老師家的小孩也還不到做16歲的時候吧~
版主回應
台灣人普遍不喜歡在七月拜拜,
除了開鬼門關,中元普渡跟關鬼門關以外。
於是七夕這個屬於神明的日字,就變成年輕人的日子了。
我想等我小孩16歲的時候,我一定會幫他們做成年禮。
river old
成年禮其實很重要,
對一個人之於一個社會而言。
宣告成人,是宣告一份責任,一個肩膀,
可惜現在的人不再信任所有的形式儀式,
結果,人也放棄了承諾自己的尊嚴的機會。
很高興還可以看見有父母有這樣的智慧!
讚!!
版主回應
文化的消逝很快,隔一代就忘了。
歷史也是一樣,很多事情過幾年就可以當作沒發生。
chi-chin
通常這個時候,總是跟著媽媽拜拜,拜完後,
就是要把粉餅拋到拋到那兩披水的屋頂上。
(因為我很愛幫忙做這件事)
想起另外一件拋東西上屋頂的事就是:把掉下來的牙齒拋上去屋頂。
版主回應
哈,chi-chin的習俗跟我們一樣。
不過關於牙齒應該是這樣的:
上排牙齒掉了要丟床底下,
下排牙齒掉了才是丟屋頂。
現在大家住公寓沒有屋頂可以丟了...
二呆
二呆在想 這幾年來 政府也加入民俗的活動 所以就有十六歲等的習俗 希望年青人去府城加入這國際性的活動啦 就像現在 也有補旅費一百美元去台灣觀光的 只要是華僑就可以啦 總之 政府要推動的節日很多 其實 民間自己並沒有很大的意願的
版主回應
以前的節日背後都有一篇雋永的典故,現在各地方自創的節日,比較無俚頭,不容易流傳久遠。
夷希微
開隆宮做十六歲 七夕前登場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全台歷史悠久的七娘媽廟開隆宮「做十六歲」,將於八月十八、十九日登場,除了「鑽七娘媽亭」傳統禮俗,還有狀元郎騎馬、魁星爺會擲茭拿獎金等活動,歡迎八十一年次、肖猴的青少年報名參加。
昨日文化局長許耿修、民政局長胡兌昀與開隆宮新任主委曾景雍、市議員邱莉莉等人共同為活動代言;年少時就出國留學的胡局長,還鑽過七娘媽亭桌腳「補做十六歲」,當場體驗成人禮儀式。
民間傳說,嬰兒出生至十六歲,受天女七星娘娘照顧庇佑,因此每逢農曆七月七日的七娘媽聖誕,十六歲青少年舉行「出鳥母間」成年禮習俗,家長也會帶孩子來開隆宮拜拜感謝神恩,由父母抬起「七娘媽亭」,孩子從底下穿過,或爬過七娘媽神桌,鑽進鑽出連續三次,象徵長大成人了!
今年做十六歲系列活動,十八、十九日兩天,包括乞巧親子創意紙黏土、扮狀元騎馬、魁星爺會、過平安鵲橋掛許願卡等,並有反毒反飆車公益遊行、CPR教學等等,賦于「做十六歲」現代意義,啟發青少年「轉大人」後要有社會責任感。
版主回應
「2007府城七夕16歲藝術節」 七娘媽生做十六歲
2007/7/11 臺南市政府
由台南市政府主辦的「2007府城七夕16歲藝術節」,將於8月10日至8月19日於孔廟文化園區及週邊景點進行為期10天的活動,今年除傳統府城七夕「做16歲」科儀及「國際性」藝術文化交流之外,其活動的規劃是以培養青少年建立積極的現代人生觀,讓青少年接受挑戰,學習成長及獨立自主,歡迎全國青少年一起來府城「轉大人」。
織女被尊為「七星娘娘」,且其他六位姊妹(即七仙女)會保佑人間未滿十六歲的小孩,順利長大成人,是兒童的守護神,民間對護佑孩童的七仙女多以「七娘媽」尊稱之。每年農曆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時,在這一天的黃昏,家中有小孩的,都要在門口祭拜七娘媽,祈求子女平安長大。首先燒香請下神案上的香爐,再準備供品,供品有:
‧軟粿(又稱為「不情願粿」):用糯米搓成,類似湯圓,在中心用手指壓一個凹洞,它的由來是因牛郎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次,心中非常感傷,有情的信眾便將象徵「一家團圓」的湯圓壓個凹洞來盛裝他們的眼淚、雞酒油飯(糯米飯、胡麻油、酒、雞合煮而成的飯)、牲禮、水果
‧香花:圓仔花、雞冠花或茉莉花、鳳仙花等(一為多子,一是濃香,取子多,香火濃的意思)
‧清水一盆,新毛巾一條(讓七娘媽洗手洗臉)
‧凸粉、胭脂(化粧品)、紅砂線等
‧金紙、壽金、刈金、燭等
祭祀的儀式和一般祭祀相同,黃昏時在門前或庭院中祭拜,祭祀結束部份花、粉、紅紗線拋上屋頂給「七娘媽」化粧使用,一部份留給自己用,俗信可以變成像「七娘媽」一樣,手巧又美麗。
拜過「七娘媽」後,還要另外準備一份雞酒、油飯、軟粿,在床頭拜謝「床母」,燒三柱香,感謝並祈求「床母」保護幼兒好睡、好搖飼,祈求完畢,將香插在縫隙安全處,稍待片刻,手持「床母衣(一種印有衣服圖樣的金紙)」拜供「床母」察納後,加以焚燒,就完成祭儀。
又因為「七娘媽」是兒童的保護神,所以小孩滿十六歲時,要在當年七月七日「七娘媽生」這一天,舉行成年禮,俗稱「做十六歲」。一般幼兒出生滿周歲後,父母為了讓子女平安長大,常有到七娘媽廟讓子女拜「七娘媽」為契子、契女(義子、義女)的拜祭儀式,在儀式中行「加絭」(即加錢),「加」是以古錢、銀造的鎖牌或以黃紙畫符折成八卦形裝入紅布袋,繫上紅線,掛在頸上,所以又叫「掛絭」。大家相信「加絭」後,就可保護幼兒平安。
而後每年七夕,都要到廟中祭祀,將「絭」在香爐上旋繞,希望獲得靈力,直到滿十六歲時,在當年七月七日攜帶祭品到廟裡祭拜,以答謝「七娘媽」多年來照顧的恩情。祭品有: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四果、紅龜粿、麵線、麻油雞酒、帶尾甘蔗兩根金紙、經衣(用於祭祀孤魂野鬼)、七娘媽亭(代表七娘媽居所,紙糊的樓台用竹片結紮,有兩層或三層,上面寫著:「七娘殿」、「蓬萊宮」、「百子亭」等字樣) 。
依古禮先燒香拜「七娘媽」,行三跪九叩禮;祭祀結束,做十六歲的成年人穿七彩狀元服鑽過供桌,再鑽過父母親所拿的「七娘媽亭」;鑽時不可向以後看,要向前看,表示前途在前方,應勇往直前,不要回顧。鑽過「七娘媽亭」時,男的往左繞三圈,女的往右繞三圈,民間稱為「出鳥母間」、「出婆姐間」,前者與「七娘媽」化身為鳥庇佑兒女的傳說有關;後者則與臨水夫人的三十六婆姐照顧幼兒的傳說有關。然後拜謝神明,焚燒「七娘媽亭」,供獻金紙、經衣,將掛在頸上的「絭」取下,「脫絭」後,表示完成「成人禮」,已經長大成人了。
二呆
二呆是在台南是住過五六年 這兩種習俗都沒聽說過 七夕是聽說過 但是沒見過人們在拜拜 所以 有這種習俗 不是人人都在拜的
mw
做16歲?
以前參加台南市孔廟的做16歲
蠻有趣的
版主回應
做16歲,現在在台南府城還很盛行,一度還有人認為是從台南「五條港」開始的,不過後來經過考證不是。
說到成年禮
明道中學很重視這個禮俗
當時收到成年禮
就是個人的私章
有一點頒發官印的感覺
自己對自己簽名和職權負責!!
轉大人(古代長官的尊稱)!!
呵呵~
好歹我也唸了六年耶! 2007-08-22 1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