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三國 零下之翔版本26
這時的劉備非常明白自己總是輸的原因,那就是缺少像張良那樣的軍師,於是非常積極的在荊州拜訪賢人、名士,
直到有天劉備遇上了司馬徽。
劉備渴望大才的需要被解決了。
司馬徽字德操,道號水鏡,人稱水鏡先生。
不管是野史還是正史的紀載都非常短暫,但因為推薦臥龍和鳳雛給劉備的關係改變歷史的方向。
之後關於司馬徽在正史的紀載就只有曹操拿下荊州之後被抓,曹操本想委以重任,不過司馬徽卻病死了。
之後就是有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了。
三顧茅廬的真假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目前所留下的正史總共有兩種不同的範本,說有的範本是陳壽的《三國志》《隆中對》有詳細記載而諸葛亮自己寫的《出師表》中也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肉枉然,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不過在再三國人魚豢寫的《魏略》和西晉司馬彪《九州春秋》的記載都是說諸葛亮知道曹操打敗袁紹之後統一河北勢力之後,已經準備攻打荊州,而荊州劉表病弱繼承人之爭激烈,難以抗拒曹操大軍,於是自己去找劉備應徵軍師職缺。
當時的劉備看諸葛亮年紀輕輕,沒有很重視他。
不過當諸葛亮提出有名的三分天下戰略方向,劉備才對這年輕人開始重視,最後劉備「以上客禮之」。
而三顧茅廬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已經非常有名,所以這裡就稍微簡單說明一下過程。
建安十二年(207年)冬,駐軍在新野的劉備因為徐庶的建議下,跑到三次隆中才見到諸葛亮,三國演義在這裡特別幫關羽和張飛加戲非常逗趣。
於是在第三次相見的時候。諸葛亮測試完劉備的氣度,劉備也明白諸葛亮是真的有本事的,於是劉備屏退別人說:
「現在漢室衰敗,奸臣掌權,使當今聖上蒙受苦難。我不自量德行與能力,想要在這天下伸張大義,可是我的智術淺薄,到今天還一無所成。然而我的志向還沒消退,先生可以出謀畫策嗎?」
諸葛亮於是提出有名的三分天下之計:「此時與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可以爲援而不可圖;又詳述荊州用武之國、戰略要地,而其主劉表不能守,此恐怕是上天賜予劉備;益州是漢高祖成就帝業之地,其主劉璋闇弱;更建議劉備等待時局有變,由荊州、益州進攻中原。」
簡單來說就是先拿荊州到手為基地,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最後進攻拿中原的戰略構想,而這就是歷史有名的的《隆中對》也被稱為《草廬對》。
之後劉備跟諸葛亮關係非常親密導致關羽和張飛非常不爽,劉備為了化解兩人不滿於是對兩個弟弟嚴肅說:「我有孔明,就像魚得到水。只是想全部人都不要再提起了。」
關羽和張飛知道劉備大哥語氣帶著生氣和命令於是再也不公開提出不滿了。
這時的諸葛亮才二十七歲,意氣風發,正式登上歷史的大舞台。
這時荊州正陷入繼承人之爭,劉表因病快不行了,而能繼承劉表位置有兩個人,長子劉琦和後母所生的少子劉琮。
雖然原本的繼承人是長子劉琦,但是劉表晚年寵愛少子劉琮,加上劉琮有母親的家族勢力幫助,所以劉琦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甚至開始有生命的危險。
劉琦為了自保只好找諸葛亮求救,之所以找諸葛亮求救的原因是因為這時荊州本地的勢力幾乎都投靠劉琮母親的家族勢力這股勢力以蔡瑁、張允為首,是荊州本地非常有實力的貴族。
而諸葛亮因為是劉備的軍師,而劉備的立場相對中立,而諸葛亮智者的名聲也非常響亮,所以只能找諸葛亮求救獻計。
這時的局勢蔡瑁、張允一族是親曹派,而諸葛亮當然是反曹派的,所以劉琦找他求救,諸葛亮是非常樂意幫助,但不能直接幫,一來會直接得罪蔡瑁、張允,二來太過容易的幫助不會讓人記住,所以諸葛亮一開始只是搪塞應付,直到劉琦急了,諸葛亮才答應到劉琦家作客。
於是劉琦趁諸葛亮作客上屋的時候抽梯問求救之計,諸葛亮覺得時機到了獻策說:「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春秋時期晉文公也曾經遇到類似的問題,最後躲在外地逃過一劫,劉琦立刻秒懂,跟老爸劉表要求要出外任職,這時黃祖剛被孫權攻殺,劉表便讓劉琦擔任江夏太守。
附帶一提黃祖的死對劉琦非常傷,因為黃祖是荊州少數支持劉琦有實力的大將。
另外黃祖的家族也是荊州名門,與漢末名臣黃香為同族,也正因為如此劉琦才說要去江夏任職。
劉表編
劉表因為三國演義關係,所以給人的形象就是怕事、無能。
其實劉表能在亂世把荊州搞得這麼好直到死去荊州才被曹操奪走,這就證明劉表可不是尋常人物。
事實上劉表也是非常有機會一統天下的英雄人物之一。
要了解劉表,當然要從劉表的出生背景開始說起。
劉表,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人,跟劉備一樣都是漢朝宗親,不過劉表更純,不用像劉備那樣自己宣傳才有人信。
劉表示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子郁桹侯劉驕的九代孫。劉表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個性仁慈,但晚年開始優柔寡斷多疑,是有傳統儒者氣質的一個人。
曾經參加過太學生運動,在士人文人間有很崇高的名望。張璠的《漢紀》,將劉表和山陽郡的同鄉張隱、薛郁、王訪、宣靖、公褚恭、劉祗、田林並稱「八交」,或稱「八顧」。
沒錯看到這就會明白比起隔壁那位袁紹的家世背景,劉表可是略勝一籌。
少年時期的劉表對於朝廷宦官亂政也是非常熱血的,年輕人就是敢講真話,講真話批評朝廷當然很快就出事了,宦官很快發動第二次黨錮之禍,不過劉表受到內線消息就跟同郡張儉一起逃亡避難了。
黨錮之禍就是指中國古代東漢桓帝、靈帝時,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生黨爭的事件。
當時的宦官會用『黨人』罪名將得罪宦官的士人關到死,總共發生過兩次。
他是東漢末期的一個割據軍閥,領有荊楚數千里之地,並先後由漢廷授封官銜「荊州刺史」和「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也是漢末的黨錮名士之一。
後來太監黨失勢,黨禁自然解除,大將軍何進招喚劉表回來當官,官職為北軍中侯。
後來何進被殺,董卓掌權,這時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於是用朝廷的名義派遣當時的北軍中侯劉表繼任。
當然董卓完全沒給劉表兵力支援,這一招擺明就是要讓劉表和孫堅互鬥,誰死誰活都不重要。
不過對董卓來說,劉表輸的局面比較大,因為劉表雖然有漢室宗親的加持,但論起實戰孫堅強太多了,而且這時通往荊州的道路已經被宗賊和反董派的袁術控制,而且這時關東,江南宗賊橫行霸道,吳人蘇代、貝羽私自募兵佔領長沙當太守,貝羽當華容長。
簡單來說劉表要上任沒有兵力支援就是穩死的,
然而劉表的表現讓世人震驚,劉表沒有選擇用自己的名氣血統募兵,主要是因為漢室早就不值錢了徵不到多少兵,名氣更是虛幻也是不值錢,劉表於是選擇匿名獨身赴荊州,後單騎入宜城。
好氣魄,好膽色,一點都不輸當代的關羽、趙雲、太史慈等豪雄。
當然劉表並不是有勇無謀,他一進城就立刻跟荊襄大族中廬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見面討論荊襄的情勢。
劉表知道這些荊襄大族對未來其實非常擔憂,非常需要一位有德望的人來保護它們的資產,而自己正是他們最合格那一位人。
於是會議上劉表就直言說:「此間宗賊甚盛,羣眾不附,袁術因而取亂,禍事如今已至了啊!我希望在這裏徵兵,但恐其不能聚集,眾位有何對策呢?」
蒯良立刻說:「羣眾不附的原因,是出於仁之不足,羣眾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是出於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
劉表立刻誠懇回問說:「那我該如何做?」
蒯良行禮接著說:「治平者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謀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術為人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為慮。宗賊首領多貪暴,為其屬下所憂。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備修養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眾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再撫而用其眾。如此一州之人,都樂於留守此州,得知使君為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弱而至。然後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至,亦無所能為了。」
劉表很佩服對著蒯良說:「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
雍季和臼犯二人都是春秋時代晉文公的謀臣,在晉、楚城濮之戰前夕,兩人都有獻計,雍季主張用光明正大打贏,臼犯主張用詐謀,後來晉文公決定用詐謀打贏了城濮之戰,不過在論功行賞的排名將雍季排到臼犯前面。
上一篇:一起看三國 零下之翔版本25
下一篇:一起看三國 零下之翔版本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