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15:10:13零下之翔

一起看三國 零下之翔版本 05

 主角則為曹操,從曹操搶到漢獻帝之後,檯面上所有的梟雄身分忽然都矮了一截,尤其是身為曹操的同窗好友袁紹最不是滋味。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

   可以說是三國演義被黑最慘的一位梟雄。

   也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普遍被認為中國第一奸。

    事實上比曹操更兇更殘更奸的梟雄很多,但不管奸不奸,千年來都有唯一的共識點,那就是曹操非常有能力,或許也因為這樣人紅是非多,曹操忠臣奸臣的爭議千年來從來沒有停止過。

   說到曹操的崛起,那就必須說到他的出生背景,曹操是宦官家族,養祖父是宦官曹騰,歷侍四代天子,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父親曹嵩是曹騰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沒錯說到宦官,很多人應該會聯想到東漢末期的十常侍宦官之亂。

   說到太監亂政的問題其實很多,但主要都是因為皇帝昏庸授權所導致,而皇帝為怎麼信任太監,最大原因就是太監沒有後代,沒有家族勢力,沒有實質權力,簡單來說太監想要造反想要當皇帝的難度最高,而太監也並非全部都是壞的,歷史上有多太監不只是好人也有能力,幫皇帝處理掉很多國家大事甚至幫皇帝建立新的時代,不過說到太監被追封當上皇帝大概只有曹操祖父曹騰,因為曹丕篡漢稱帝的緣故。

   繼續回到正軸,曹操出生宦官家族,是很典型的富二代,所以史書記載用放蕩不羈四字來形容,也就是現在所謂的中二現象,曾經跟同窗好友袁紹偷新娘,唯一比較特別的是曹操中二虧中二,但是頭腦就很不同,史書記載機警過人,通權謀機變,跟袁紹這種權貴中二有明顯的區隔,附帶一提戰國時代的織田信長少年時期也有同樣的個性。

   當然在以前中二現象只能發生在權貴家庭,因為一般百姓敢中二的下場都很慘。

  有趣的是當時的名士許劭,許劭就類似現代的當紅名嘴,只要被他鑑定之後,就會立刻在全國出名。

  而紅之後,就很容易打入上流社會,而打入上流社會,意味著可以當上官。

  對曹操來說錢很多了,缺少就是權力。

  所以跟曹操交情很好的橋玄,建議曹操若想要作大事,就必須結識許劭,讓許劭幫他鑑定一下。

  橋玄是曹操尚未出名之前結識的前輩,他對曹操評價非常高,稱「天下將亂」,而曹操是能夠安定天下的「命世之才」。之後橋玄病逝,曹操途經橋玄墓時特別親自為他撰文緬懷。

回到曹操因為橋玄建議去拜訪許劭的時間點,

   曹操很率直著問:「我是怎樣的人?」

  不過許劭很鄙視曹操的為人,不肯回答,當然曹操不可能就這樣放棄,於是找到機會威脅許劭,許劭不得已,給了評價「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不過在《異同雜語》的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流傳比較廣。

   雖然兩句看起來很類似,但其實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惡意感覺比較濃厚,而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正反評價一半一半,不過還是有共同的意思,那就是曹操的能力非常不平凡就是了。

   曹操跟一般官二代不同,從小就文武雙全,武的方面曹操可以說是從實戰訓練出來的,從小就四處惹事,自然打架就要很強,曹操還曾潛入中常侍張讓家,被張讓發覺後,

手舞著戟就越牆逃出,全身而退,不過這可能是因為張讓發現是曹操故意叫守衛放水就是了。

  西元174年,二十歲的曹操就被察舉孝廉成為郎官,不久司馬芳又推薦曹操為洛陽北部尉,

  其實曹操想擔任洛陽令,不過負責人事的選部尚書梁鵠並沒有遵從曹操的意願。

  洛陽令就是國都洛陽的行政長官,,這個官職在一般外縣其實不高,但如果是首都意義就不同,因為首都洛陽一堆高官權貴皇族,這個位置就非常關鍵,要奉公守法還是巴結權貴,都能直接影響天下政治權力,所以東漢時期,朝廷就給了洛陽令較高的權限。

   對於罪犯,擾亂治安的人,洛陽令可以嚴懲。

   從這裡可以看出曹操想要治天下的大志。

   曹操是很奇怪的人,在當時只要跟曹操有認識的人都有這種感覺,歷史上有兩種現象,改變歷史的人,被歷史改變的人。

    而曹操就是屬於改變歷史的那種人。

    雖然是靠關係當上洛陽北部尉,但是曹操非常認真執行法律,就算犯法的對象靠山很硬,於是很多權貴開始不滿曹操,不過因為曹操的靠山也很硬,於是只能盡量避開曹操的執法範圍,不過就算曹操靠山很硬,當他殺了宦官蹇碩的叔叔,罪名是違禁夜行依律棒殺,宦官集團怒了,不過因為曹騰的關係,加上曹操只是在執行法律而已,於情於理於靠山都無法正面對付曹操,最後只好用別的方式,舉薦他去擔任地方官。

   惹不起你就只好把你調走了。

   西元177年,曹操被任命為頓丘令,不過第二年,

   曹操因堂妹夫滁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

 之後,曹操因為在洛陽無事可做,就回到家鄉譙縣休息一陣子。

  這段時間,天下開始有了驚天動地的轉變。

  而曹操看著這紛亂的天下,心裡知道要改變天下,首先就是要讓自已強。

  眾所皆知,曹操用兵如神,更曾經對孫子兵法下了許多新註節,其實這些都是曹操私下努力苦讀然然後融合實戰經驗而來的心血,也就是歷史有名的《孟德新書》,不過後來失傳了就是了。

   雖然有人認為此書是杜撰,但其實歷史是有其紀錄在《三國志·武帝紀》:「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

  和唐太宗與名將李靖的對話《李衛公問對》也都提到了「曹公《新書》」。

  當然現在正如前面所說失傳了。

  有趣的是因為三國演義的汙名化,很多人都看不起《孟德新書》認為他就只是抄襲孫子兵法一點小心得而已就是了。

 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

在曹操再度被徵召的這段時間,朝廷發生了,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和閹黨廝殺鬥謀的事件,最後閹黨勝利,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失敗喪命。

   曹操很白目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漢靈帝看了之後,沒有任何反應,有趣的是閹黨也沒有對曹操的白目下手,當然極有可能又是看在曹操的靠山同樣也是宦官,所以沒有下殺手。

  這時額外說一下漢靈帝這個東漢皇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東漢滅亡的原因,根源就在桓帝、靈帝這兩個時期。 

  所以說到靈帝就要先提一下桓帝,漢桓帝一直是歷史學家公認讓東漢滅亡的主因之一,也是後代皇帝跟臣子討論政治都會提的負面教材。

    東漢末年滅亡有兩大因素外戚,宦官兩大勢力亂政。

    其實這都跟皇帝本能的能力有關係,皇帝強,這兩大勢力自然很乖,皇帝弱自然就被這兩大勢力擺佈。

    漢桓帝時代宦官之所以崛起就是因為外戚太囂張。

   漢桓帝名字叫劉志,原本他是沒希望當皇帝的,不過因為上任漢質帝劉纘太過聰明,不滿梁冀一家專權,公開說朝見大臣時當面對梁冀說:「此跋扈將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