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就直說(三):國之四維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P、D、C、A)橫擺中間,風花、雪月放兩邊。
真的是歲月匆匆不饒人,記得讀小學時教室及學校大禮堂皆貼有:
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
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不知現在小學校訓還有沒有這幾條?
只知道學校仍同前一樣灌輸填鴉式知識及提倡愛滴教育,強調國之四維涵養(教養之一部份)似乎很少聽聞。
本人小學時還將此四維奉為圭臬,視為公德涵養最高標竿呢!!
年少時師長們諄諄教誨說,古人要求做人注重外圓、內方(如貫穿二千多年天圓、地方概念之古錢幣)及彬彬有禮,故自古至今有“禮多人不怪” 文化。
禮,是做人態度,會循(圓)融態度溝通協調及能依(方)案有條不紊解決問題就有禮。所以禮為攸關待人接物之規矩。簡言之,循規蹈矩、進退有節。做人如能團隊合作無間、能提出規劃(plan)方案,就是機構最佳成員。禮可說是目前學童教育最失敗之一項,光看xx院x員們議事時不尊重他人之囂張搖擺態度,即可窺見一斑。
義,是做事精神,為勇於追求公平、正義之公民行為。簡言之,作(do)風正派、守直不阿。真希望好公民們能適時義不容辭發聲,成為弱勢爭真(非利用手段或民粹)公平、正義之典範。
廉,是得道要求,為安於清白少欲、取之有道有福共享胸懷。簡言之,自省(check)度日、民胞物與。
恥,是修正改進(act),為敢於不恥下問、與時俱進正面修養。簡言之,不斷領悟
、學習清楚。
好稱繼承發揚中華文明之海峽兩岸,豈只是禮失求諸野(or外國),國民涵養所需之四維(禮、義、廉、恥),目前仍是多所欠缺。
是否可以很易判斷一個人具備(禮、義、廉、恥) 涵養呢? 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邀請此人同桌共食即可得知其國民涵養的。雖俗語曰:吃飯皇帝大,不可打擾之。但吃飯時挾菜取食(筷、插是種巧取,湯匙是種豪奪),是可看出一人涵養。簡述如下:
1. 即席就座、食具準備(如合菜公筷母匙)、待人接物,是否合乎餐飲<禮>節。
2. 主菜或共食菜,是否會考慮慢食、慢到、素食者,周全享用份量<義>理。
3. 合菜公筷母匙使用,去除口水醬缸同流互濡文化,共分同桌美食清<廉>。
4. 言談舉止及與人互動得當,不致引人側目,讓人喜於為伍而非<恥>於為舞。
文末為感謝看官賞讀,來首本人貼於他處習作小詩乙首應和唄!!
日出東海霞滿天,日落西山霞映山;
喜愁皆忘心舒坦,凡事避鑽牛角尖。
如今世風
難見此四維
願文能提醒諸看官
發揚光大
就直寫直說了!
謝您留言相挺!
安安!! 2013-01-14 0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