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7 19:31:59kappa

環保運動123

 

目前住鄉下,沒有台北的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人們不用付出代價,就對製造的垃圾沒有感覺。每到傍晚,總有成堆的垃圾從各角落湧向垃圾車,甚至動用發財車排隊卸貨的都有。

我和spot這兩個土生土長台北人因應垃圾減量的對策也很一般,就是分類回收。塑膠、鐵鋁類,我們特別分離出來,帶到分類桶丟棄。對這時候的我們來說,已經「自我感覺良好」,自覺已參與在環保行動中,沒有對不起這個地球。

然而日前看了公視關於PVC的報導,才知道原來資源回收只是基本動作。絕大多數的垃圾,一旦被製造出來,就是不歸路,沒有可逆反應。例如:PVC。如果我那天節目有看懂的話,大抵是說像兒童安全軟墊和保鮮膜這種材質,是PVC。這種材質自生產過程起,就不斷對環境造成危害;非但無法回收,進了焚化爐還會產生戴奧辛。另外,即使非PVC的塑膠垃圾,回收再製率也只有10%

我家spot是個乖寶寶。本來會取笑我常常為了方便分類回收,像個阿桑蹲在角落拆垃圾。看了這個節目之後,最近開始很積極提醒我不用吸管、帶瓷杯到小七買咖啡。我自己也曾經在小七看到認識的大學教授,笑咪咪的跟店員強調給她紙杯咖啡就好,不加塑膠蓋。知識份子既然要成為台灣社會中堅,就要有這樣對環境友善與不傲慢的態度。我很欽佩,也以此自勉。

這幾天呢,我倆逛街常常想到的就是:「買鐵鋏吧!撿排水孔的毛渣就不用衛生紙。」「加濾網吧!水管不堵塞就不用化學藥劑,沒環境負擔。」「既然石化洗劑的泡泡都不會被分解,洗手乳沒了就換肥皂吧!」很老掉牙,感覺也很不時髦、很不年輕人作風。可是又怎樣呢?環保是做良心的呀。

 

(若對公視所提及之PVC內容希望進一歩瞭解,可至「」網站。他們提供的環保訊息,值得參考。http://www.taiwanwatch.org.tw/

上一篇:碎念:房子

下一篇:親愛的死小孩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