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江俊亮雲林縣10日電)雲林縣台西鄉是台灣「丁」姓人家的最大聚居地,當地部分居民五官深邃,經探考原來祖先來自阿拉伯,姓氏由「瞻思丁」改為「丁」。
台西國中文教基金會表示,7月12、13日(農曆6月9、10日)台西五條港「安西府」將舉辦年度慶典;基金會也將舉辦「海口溯源」等活動,邀請專家、耆老談台西的故事。
根據探考,台西丁氏家族的祖先,早在元朝就移民中國大陸,後來輾轉到福建泉州,最後落腳台灣雲林台西,因此當地有些人長得濃眉大眼,五官深邃,甚至被當成外國人。
台西鄉是台灣丁姓人家的最大聚居地,根據統計,當地3萬多人口中,就有1萬多人姓丁,因此流傳「台西丁一半」的說法。
當地丁姓人家前幾年回福建泉州探源,赫然從族譜中發現,原來祖先來自中東,姓氏從「瞻思丁」改為「丁」;由於祖先信奉伊斯蘭教,因此丁家子孫也被稱為「回丁」或「阿拉丁」。
這群「阿拉丁」的後裔,不斷與漢人通婚、漢化後,如今已經失去伊斯蘭信仰,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中東血統,直到從族譜探源中,才揭開為什麼有些族人「長得像外國人」的原因。
當地居民表示,由於漢人也有「丁」姓,為了區分這群來自中東的後裔,因此「阿拉丁」又被稱作「回丁」;而傳統漢人的丁姓,就稱為「漢丁」。
台西國中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丁重誠表示,當地信仰中心「安西府」將於12、13日舉行年度慶典,許多「出外人」都會返鄉,因此基金會將舉辦地方文史活動,讓台西人更了解自己。
將於12日登場的第一屆「台西風華藝文祭」,主題為「海口風雅頌」,邀請在地與旅外文學創作者、專家談雲林文學,藉以闡述雲林縣文學的發展與地方風采。
13日的「海口溯源」文化薪傳活動,則以「台西人說台西,揭開阿拉丁的神話故事」為主題,將邀請大陸廈門大學教授莊景輝講述「回丁」的淵源,並請地方耆老說故事。
丁重誠表示,這次利用地方廟會慶典舉辦文史活動,目的在提升地方文化、強化對先民奮鬥精神的認同,以建立偏鄉文化觀光經濟方面的自信心。
台西國中第一屆畢業的丁重誠,在馬來西亞經營紙箱工廠,因熱心公益,被馬國政府冊封為「拿督」,他鼓勵鄉民立足偏鄉,以「阿拉丁」的精神,放眼世界。
早期台灣以馬來族語系居多。
明朝初年“墟膨” 事件,閩臨海之人,入海從盜,嘯聚亡命。登台,男女束手受刃,子女銀物,盡為所有。蘭殖台, 約束鄭芝龍部下. 郭懷一等數萬人,於今赤崁樓一帶。做為奴工30年。1652年郭於九月八日, 對奴工召以民族大義,佔赤崁30多天,最後亡於原住民報復及荷蘭精銳攻城,數千人枉死。之後荷更於閩海之濱, 召流民無數、往臺南深入墾植兵源禍殆至。17世紀中的清國 ̄﹋,1905日殖ˍ﹎1948國民黨。那一代初期沒搶過原民,生出混种的台客。不必再自稱本省、外省。只須認清混种是人類進行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