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0 23:51:00綺羅

牛乳爆含禁藥 農委會將複驗

  是不是越是大廠越是草菅人命?更擅於文字謊言?

真叫長期支持信任的消費者家長情何以堪?

鮮乳含藥?農委會抽驗7樣本 零檢出

商業周刊委託學者調查,指市售知名品牌鮮乳中含抗生素、塑化劑、雌激素和鎮定劑,引起消費者恐慌。農委會抽驗市售鮮乳及生乳共23個樣本,第一波7個樣本檢驗數據今天中午出爐,周刊指驗出的抗憂鬱及止痛劑的藥物代謝物Dehydroxyl-Vincadine(去氫氧長春蔓汀),也就是人用的抗憂鬱藥物「維可汀」,經中央畜產會國家實驗室檢驗重複比對,發現7個市售牛乳樣本都是零檢出。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上午表示,商業周刊的檢驗報告非常粗糙、不夠嚴謹,政府不會依此便決定下架,否則恐將引發民眾恐慌。農委會防檢局、畜牧處今天也進行全台大規模查廠,稽查乳品加工廠的製程、檢驗及酪農端用藥,希望讓民眾安心。

這7個樣本包括統一的Dr. Milker 極鮮乳.全脂、瑞穗高優質鮮乳、巧克力牛奶,味全的林鳳營高品質鮮乳,光泉的麥芽牛乳、乳香世家高品質純鮮乳、成分無調整鮮乳。

農委會畜牧處家畜生產科科長王忠恕表示,維可汀是人的抗憂鬱處方用藥,中央畜產會實驗室以維可汀藥物當標準品,比對牛乳樣本,為了慎重甚至還買了進口的有機奶粉當作對照組,結果完全一樣。

王忠恕說,代謝物有很多種,實在無法從報導了解代謝物怎麼來的,其中點名的很多物質,無法找到標準品可以比對,檢驗非常困難。

衛福部表示,未來是否需藥開發新的檢驗方式、增訂藥物殘留標準,兩單位會密切研究討論。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商業周刊的檢驗方法是定性方法,並未揭露檢驗的量。動物吃的可能有飼料、草、動物用藥部分,當末端檢驗出化學品的時候,必須回去追溯是否來自飼料、環境。

鮮乳含抗生素? 牧場自清:飼料無添抗生素

味全熱銷產品林鳳營高品質鮮乳,遭周刊爆出含有抗生素代謝物和微量塑化劑,林鳳營牧場回應,牧場牛隻吃的全是進口乾草,絕對沒有在飼料裡添加抗生素,對於生病的牛隻都有獸醫專門隔離治療,檢查後才會重新榨奶!另外一家位在屏東的牧場,同樣提供味全生乳,酪農拿出合法用藥自清,強調有問題的生乳都會賣出作為有機肥料,飼料和用藥絕對合法。



成群乳牛在牧場裡低頭吃草,再輪流走進分格柵欄,由牧場人員裝上榨乳機,擠完牛奶後,再擦碘酒消毒,從飼料到榨乳,層層把關,但味全林鳳營牧場卻遭平面媒體報出,鮮奶有含抗生素和微量塑化劑,難道是在飼料裡加進抗生素、代謝時間不足,才會驗出殘留物。

林鳳營牧場經理張書全:「在飼料法規裡面,牛隻牠是不容許添加所謂抗生素,那生長激素這一類的東西,因為它會很直接反應到奶製品裡面去,所以說這也是不容許使用。」

林鳳營牧場表示,絕對沒有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因為這個動作,反而會殺掉牛胃裡的活菌,對牛的反芻有害,生乳也會殘有抗生素,不能飲用,牧場4200多隻牛,吃的飼料全是進口乾草,再加入黃豆、玉米等,絕對安全。酪農協會常務理事郭文祥:「廢棄奶的話,他們大部份都是留給他們廠中的子牛,或是去做他們的堆肥。」

這間位在屏東縣萬丹鄉的牧場,同樣也提供生乳給味全,酪農拿出合法的牛隻用藥自清,強調生病的牛隻都會隔離治療,也會記錄牛隻編號作把關,因為萬一有疏失,損失很慘重。酪農協會常務理事郭文祥:「你有藥物殘留被人檢測到,那台牛奶車都被退奶,你就要承擔那台牛奶車20噸的牛奶驗不過,所以我們都很謹慎。」

而林鳳營牧場則有專門的獸醫,對乳牛最常發生的疾病乳房炎,會擦消炎藥膏、隔離治療,治療後會用試紙檢測乳汁是否正常,才能重新榨奶,林鳳營牧場強調,絕對沒有使用抗憂鬱藥和避孕劑,也都依照政府法令規定,使用飼料和用藥,目前出貨量維持以往30公噸,只是混油風波還未平息,又被報出熱銷牛奶有含禁藥,對味全商譽而言,真是雙重打擊。

牛乳爆含禁藥 農委會將複驗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20日電)商業周刊報導市售鮮乳含禁藥,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今天表示,要經複驗才能確認,專家學者明天也將到各大廠商的酪農場和生乳場做源頭檢驗。

商業周刊報導,根據國內檢測權威、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陳良宇,對市售乳品的脂溶性物質分析,發現國內前三大品牌,市占率合計超過6成的味全、統一、光泉,鮮奶中都殘留抗生素等來自乳牛的治療用藥。

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今天對媒體表示,目前無法得知陳良宇的檢驗項目、及用何種方法檢驗;科學數據要小心求證,該調查不是用國家認證的實驗室檢驗,且僅用「定性」檢驗,而不是精確的「定量」檢驗。

此外,王政騰說,還要釐清「這本來就是動物身上有的,或是動物用藥中不該有,而產生的代謝產物」。以荷爾蒙來說,「任何動物身上都有荷爾蒙,乳牛在泌乳過程也會懷孕」,要再經過複驗才能確定。

王政騰說,除了複檢外,也要對市售所有乳品主動抽檢,專家學者明天將組團到各大廠商的酪農場和生乳場做源頭檢驗,了解原料、業主自主管理情形,並檢視有何不足之處,希望在短時間內取得明確證據,並按行政院最新公布「食品安全事件風險分級」的4級規定作後續處理。

至於是否通知業者預防性下架?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檢驗過程、產品取得來源,都不是國家級的實驗室、稽查員所得知的結果,所以農委會才會從酪農乳品來源做檢驗,目前還不會通知下架。

 

光泉、統一、味全鮮乳 抗生素零檢出

市售鮮乳究竟有沒有藥物殘留,農委會在傍晚緊急公布第一波抽驗知名大廠光泉、林鳳營鮮乳和瑞穗巧克力調味乳等7項產品,止痛藥和抗生素零檢出,針對銘傳大學副教授陳良宇牛奶檢驗報告,食藥署則認為檢驗單位沒有經過認證,對報告存疑,不過未來也不排除提高監測項目,為民眾食品安全把關。



鮮奶裡頭到底有沒有禁藥,週刊委託銘傳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檢驗,檢測鮮奶含有抗生素、塑化劑、雌激素、鎮定劑代謝物質,農委會緊急抽驗第一波初步結果出爐,光泉全脂鮮乳、光泉麥芽調味乳、乳香世家高品質純鮮乳、林鳳營高品質鮮乳、統一全脂鮮乳、瑞穗高油脂鮮乳、瑞穗巧克力調味乳,止痛藥、抗生素零檢出。

銘傳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陳良宇:「我就請學生做(實驗),請學生做的過程中,做完之後,學生就把報告拿給我看,看了之後,我是事實上也嚇一跳,我也不知道原來鮮奶裡頭有這麼多東西。」

鮮奶含禁藥引起消費者恐慌,大多數學者和衛生單位認為,做牛奶實驗的陳良宇教授,是用GC/MASS氣象層析質譜儀篩選,只能監測定性,沒有定量依據,因此難以判定檢驗結果。

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檢驗方法要有檢驗單位,我們單位是要有認證的單位,結果的判讀,還有它的依據是什麼,都要公布出來。」

食藥署要求陳良宇教授必須提供民間實驗室名稱,和牛奶檢驗數據報告,其實衛福部本來就有針對牛奶檢測48項,準動物用藥訂定殘留標準,而農委會針對108項進行監測,但不得被驗出,但隨著食安風暴又爆出牛奶檢測出代謝殘留物,衛福部和農委會將考慮提高監測數據,替民眾食安把關。

7成鮮乳含禁藥? 衛福部追驗遭點名3品牌、9乳品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20)天出刊的《商業周刊》調查指稱,合計市占率高達7成的市售鮮乳竟都含有動物用藥,包括抗憂鬱劑、避孕藥、塑化劑、雌激素等,可能有害人體健康。衛生福利部強調,負責源頭管理「乳牛」和「生乳」的農委會正在全面清查國內酪農戶,釐清調查是否屬實,但衛福部會同步配合抽驗遭點名的9款知名乳品。

商業周刊是委託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陳良宇,針對市售乳品的脂溶性物質進行檢測,共針對統一的Dr. Milker極鮮乳全脂、瑞穗高優質鮮乳,味全的林鳳營高品質鮮乳,光泉的成分無調整鮮乳、乳香世家高品質純鮮乳共5款鮮乳;瑞穗巧克力牛奶、味全木瓜牛乳、台灣比菲多的可可好朋友、光泉的麥芽牛乳共4款調味乳。

結果發現,這國內前3大品牌,市占率合計高達7成的味全、統一、光泉無一倖免,鮮奶中都殘留抗生素等來自治療乳牛的動物用藥,屬於不可以檢出的禁藥。

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源頭的「乳牛」、「生乳」由農委會把關,目前農委會已經開始全面清查國內酪農戶,負責終端產品「鮮乳」的衛福部為保障民眾飲用安全,也已同步展開針對遭點名的3大品牌、9款乳品立即進行抽驗,釐清真相。

姜郁美強調,由於周刊的檢測方法、檢體、儀器皆非國家級實驗室,加上乳牛本身會分泌荷爾蒙,所以包括雌激素等代謝物,究竟是乳牛代謝產生?抑或人工添加?是首要釐清重點。

由於遭檢出的動物用藥成分,皆非農委會公告酪農可用的108種合法動物用藥,姜郁美說,乳牛不能用,鮮乳自然也不能檢出,沒有殘留標準可言,依危害人體,只要廠商無法清楚代表來源,可以《食物衛生管理法》開罰6萬至1500萬,否則就由農委會對來源的酪農開罰。

 

批商周報告不實 台灣比菲多按鈴控告

新頭殼newtalk2013.11.22 翁嫆琄/台北報導

台灣比菲多旗下產品「可可好朋友」被《商業周刊》點名含有禁藥,台灣比菲多今(22)日下午前往台北地檢署按鈴提告商周妨害名譽。台灣比菲多總經理室部經理廖銘正不滿的表示,商周的檢驗流程不明,檢驗結果也未依法公告,事後農委會的複檢結果又沒檢出禁藥,不實報導已導致台灣比菲多的商譽嚴重受損,並造成產品銷售量下滑3成。。

根據商周最新一期的報導,包含統一、味全、光泉、台灣比菲多的9款產品都被驗出含有可疑代謝物,遭質疑使用動物用禁藥。不過,除去已停產的1項產品,農委會公布8款產品檢驗報告指出,包括止痛劑、塑化劑、磺胺劑類及奎諾酮類(48項),均符合國家標準。衛福部的初步檢驗結果則顯示,8款乳品都未驗出含有磺胺劑及喹諾峒類等48項藥品。

除了統一、光泉已出示檢驗報告澄清產品安全,台灣比菲多今天也發布聲明,指責商周報導不實,不但造成民眾恐慌,還嚴重損害公司商譽。台灣比菲多表示,產品完全符合國家規範,且因商周檢驗標準及流程不明,未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40條予以公告,台灣比菲多將追究商周的法律責任,維護公司權益。

除了發布聲明外,廖銘正與律師秦嘉逢下午以實際行動到北檢按鈴控告商周刑事毀謗,同時,為了證明產品沒有安全疑慮,廖銘正也當場喝下一瓶可可好朋友,強調產品對人體無害。至於是否提出民事求償,台灣比菲多則在研議中。

 

周刊報導存疑 食藥署要求公布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1日電)食藥署表示,對於周刊委託銘傳大學檢驗牛奶報告「存疑」,已發文要求公布檢驗法,若訊息有誤應負責,因已造成民眾恐慌。

第1358期商業周刊報導,委託由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陳良宇檢驗市售乳品,結果發現6成鮮奶含抗憂鬱劑、避孕藥、塑化劑及止痛劑。

為確保食品檢驗訊息發布者所公布的檢驗結果具公正性及可信度,以避免因錯誤的檢驗訊息造成大眾恐慌;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40條規定,發布食品衛生檢驗資訊時,應同時公布檢驗方法、檢驗單位及結果判讀依據。

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姜郁美說,對於周刊報導「高度存疑」,今天已經函請周刊公司,依法公布相關資料,並希望公正報導;若檢驗訊息有誤,周刊與銘傳大學需負責。

對於報導造成民眾恐慌,姜郁美指出,需從檢驗方法與數據才知道報告是否有缺失,目前對於公布錯誤或不實訊息,法源中沒有設立罰則,不過也會參考消費者保護法與公平交易法處理。

 

食藥署:商周明下午4點未提供資料將開罰

新頭殼newtalk2013.11.22 翁嫆琄/台北報導

商業周刊指稱市售牛奶疑似含有禁藥,衛福部食藥署今(22)日公布8款產品的初步抽驗結果,磺胺劑及喹諾峒類等48項藥品都未檢出,至於雌激素、抗憂鬱藥等部份,下週一(25日)才會公布。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已發文要求商周及銘傳大學教授陳良宇於23日下午4點前提供檢驗資料,若不配合,將依行政執行法處以怠金5千元至30萬元的罰款。

食藥署下午召開記者會,公布遭周刊點名的9款乳品複驗結果,姜郁美表示,除了塑化劑、雌激素及抗憂鬱藥外,食藥署也檢驗了86種動物用藥,其中包含業者可能誤用或濫用的藥品。根據初步的檢驗結果,除了味全木瓜牛奶已停產外,另外8款都未檢出磺胺劑及喹諾峒類等48項藥品,其他項目則持續檢驗中,會另行公布。

姜郁美指出,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40條,發布檢驗報告時,發布單位應同時公布檢驗方法、檢驗單位、結果判別依據等資料。針對商周遲遲不公開檢驗報告,她強調,已發文要求提供相關資料,若周刊未在23日下午4點前寄出報告,最高將可開罰30萬元。

至於報導內容的正確性,食管署長葉明功上午曾表示,若報導不實,可依刑法第55條處理。對此,姜郁美說,內容部份會依情節輕重來做後續處理,最重可能會移送法辦。

接受商周委託檢驗乳品的陳良宇今天也由商周發出檢驗心情日記,他提到,「為什麼只能做定性,不能做定量?因為這是不能在政府規定裡面可以出現的動物用藥殘留啊,只要定性檢測有檢出,就不可以了。量的問題,政府要去找出來啊!只要政府公佈標準品,我就一定能夠驗出量。」

陳良宇還說,「藥品到代謝物還有一段過程,有代謝物就一定有這樣的東西,一定有廠商生產這樣的東西,一定有人有管道用下去。」他強調,已將檢驗方法寄給農委會防檢局,但目前媒體皆聯絡不上他本人。

對於陳良宇的說法,姜郁美說,「不懂禁藥指的是什麼,代謝物就能稱為禁藥嗎?」她認為,許多專家也出面說明,代謝物不一定能反推使用了什麼藥物,代謝物沒有標準品,因此一般實驗室都不會對代謝物作檢驗,「只有奧運會會吧」。

姜郁美說,食藥署不僅是檢測正面表列的動物用藥,其他不可檢出的藥品也都是常例檢驗項目,歡迎陳良宇隨時前來衛福部一同溝通,「機關大門一直是敞開的」。至於民眾關心的乳品安全,她強調,對市售的乳品安全有99.9%的信心。

 

《商周》報導引恐慌 酪農:烏龍檢驗 毀滅性傷害

  • 2013-11-22 01:56
  • 中國時報
  • 【程炳璋/台南報導】

     周刊報導市售多款知名品牌鮮乳含各項化學劑,引起消費者恐慌,農委會抽樣檢驗昨日出爐,發現都是零檢出,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顏志輝痛批,烏龍檢驗已經造成酪農毀滅性傷害。

     台南市酪農戶共有56戶,乳牛9700隻,是全台第2大酪農區,商周委託學者調查,指市售知名品牌鮮乳中含抗生素、塑化劑、雌激素和鎮定劑,報導出刊後引發消費者恐慌,酪農們也感到驚訝。

     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表示,台南市連續3年抽驗牛隻,皆未發現用藥殘留,動保處長李朝全表示,質疑商業週刊的檢驗方式不正確。

     顏志輝表示,酪農每日擠2次鮮乳,牛乳廠商出動集乳車到各家乳牛戶載運,只要其中1桶檢驗不合格,酪農就須賠償全車的牛乳,經常出包1次的代價就要賠數十萬,因為損失相當慘重,酪農自我檢驗相當嚴格。

     牛乳價格分為3季,炎夏、暖季與冬季價格,目前暖季的產地收購價格每公斤約28元,今年價格與去年相差無幾。顏志輝說,自己養牛27年,體會酪農們長期經營的辛苦,卻被1篇報導毀於一旦,對酪農是毀滅性的傷害。

     柳營區酪農戶陳新助表示,媒體報導需要更嚴謹,應該有公正第3方的檢驗報告證明,報導才有公信力。現在負面報導後即使證明是場烏龍,民眾心中有了疙瘩,市場滯銷,鮮乳廠下季對酪農的契作價格就會壓低,對酪農就是打擊。

商周遞交報告 強調送驗高標80分

在衛福部下達最後通牒後,商業周刊今天(23日)下午由副總編輯劉佩修和接受委託檢測的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陳良宇等人,一起到衛福部食藥署遞交檢測報告。劉佩修強調,商周報導所使用的國際標準規格高達80分,但政府檢測卻只有60分標準。至於報告遭質疑太過粗糙,陳良宇則表示,絕對為自己的報告負責。

商業周刊副總編輯劉佩修23日下午到衛福部食管署遞交報告。對於報導內容,劉佩修相當有信心,強調當初送驗的標準是80分,但政府檢驗卻拿60分的標準指控商周報導。劉佩修表示,研究標準有千百種,呼籲政府應該用更嚴格標準,對產品做各項檢測。

劉佩修:『(原音)我要跟各位說明,我們用國際標準來做,現在我們做的是80分,甚至是80分以上這樣的國際規格、先進趨勢在做,可是我們政府用60分標準在做,用60分標準在做,一直說我們80分的不對,我不知道中間落差在哪裡?我們這次看到政府用60(標準),還打壓我們,身為一個媽媽,我非常難過,因為我根本不知道牛奶到底可不可以喝。』

接受委託檢測的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陳良宇在現場也發表三點聲明,強調自己身為一位學術研究者,做單純的社會服務工作,而且對自己的報告負責,看到什麼就說什麼。

陳良宇:『(原音)基本上,殘留藥物應該用代謝物來檢驗,會比你用原形藥還重要,重點是,檢驗代謝物才是殘留藥物的好方法。』

對於被說成是黑心媒體,商業周刊認為,這種指控實在太沉重,外界自有公評。商周強調,即使牛奶當中有一點點的風險也應該要告知消費者,不能讓很多人每天飲用的牛奶,存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