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7 21:01:46綺羅

基改作物抗糧荒 被爆最唬人

  基改作物抗糧荒 被爆最唬人
  • 2013-10-27 01:41
  • 旺報
  • 【記者郭玫君/綜合報導】
 金秋時節,棉花園喜豐收。(新華社)

 金秋時節,棉花園喜豐收。(新華社)

     基因改造作物的安全性爭論不休,但大陸官方推行基改運動的步伐似乎正在加快,讓學界近日對基改的辯論交鋒增溫。大陸61名院士7月才大動作聯名上書請求推廣基因改造水稻,中國農科院研究員佟屏亞近日卻在一場研討會上反批,基改作物聲稱可以「增產」和「抗蟲」,其實都是騙人的。

     面對基改支持、反對派各執己見,他直言,基改這個玩意百年後會出現什麼問題,才是爭論的最大關鍵。但目前沒有誰做長期穩定的10年、8年研究,也沒有實驗,時間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基改安全性 各執己見

     大陸官方對基改技術的發展態度一向是加快研究、推動應用、規範管理、科學發展,但民間對質疑聲浪仍大,農業部也已展開評估。

     綜合陸媒報導,農業部委托中國食品藥品鑒定研究院和中國農業大學進行基改大米動物餵養試驗,因豬、獼猴胃腸道消化過程與人極為相似,可反映出基改大米對人類食用的安全性。農業部雖證實這項研究,但強調是「科研」所需,而非評價基改安全性,顯然官方仍不敢輕易表態。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近期在北京召開基改相關研討會,佟屏亞在會上直言批評基改的好處是騙人的。例如基改能增加產量「最唬人」,宣傳聲稱「解決13億人的糧食問題」完全虛假。

     增產看不到 抗蟲無效

     他曾在一場農科院召集的會上詢問專家,「能否搞一個增產基因?」沒人回答他。事實上,目前也沒有任何報導指出,世界上有任何一項基改作物是增產的。

     此外,所謂抗蟲基因也是騙人的。例如美國跨國農業生技公司孟山都也僅2個基因,用來抗蟲害,但可不只1個害蟲。水稻和玉米都有6、7種害蟲,只轉1個基因,是解決不了生產上用農藥的問題。

 

基改食品標示 陸要求嚴格

  • 2013-10-27 01:41
  • 旺報
  • 【記者郭玫君/綜合報導】
 ▲抗玉米螟(玉米主要害蟲)的bt-799基改抗蟲玉米。(中新社)

 ▲抗玉米螟(玉米主要害蟲)的bt-799基改抗蟲玉米。(中新社)

     儘管基改食品安全與否備受質疑,但是,《人民日報》報導,據專家透露,目前大陸已批准發放7種基改作物安全證書;目前已在市場上銷售的5大類17種基改作物都需要標示,如現在市售的基改大豆油、油菜籽油及含基改成分的調和油均已標示。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指出,7種基改作物安全證書分別是耐儲存番茄、抗蟲棉花、改變花色矮牽牛、抗病辣椒、抗病毒木瓜、轉植酸酶玉米和抗蟲水稻。

     不過,目前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僅有抗蟲棉花和抗病毒木瓜。抗病辣椒和耐儲存番茄尚未被消費者接受,未實現商業化種植;而抗蟲水稻和轉植酸酶玉米沒完成後續的品種審定,也未進行商業化種植。

     此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基改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種,其中基改大豆數量最多。

     基改食品吃不吃,端看消費者個人選擇,至少大陸對於基改食品標示要求更嚴格。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黃昆指出,美國是採取自願標示制度、歐盟則是定量標示,意即基改含量達該成分的0.9%時必須標示,但大陸則是實施按目錄、定性、強制標示制度,較有保障。

 

旺報觀點-要吃飽 也要吃得安心

  • 2013-10-27 01:41
  • 旺報
  • 【郭玫君】

     基因改造食品正悄然融入你我生活中,惟科學上對基改的爭議還沒有論斷,依然壁壘分明。如何讓13億人口吃飽是個大問題,大陸糧食生產至今已連9增,卻還不足以解決「糧荒」難題,基改作物的引進,隱約窺出大陸中央的用心良苦,但如何讓人吃得安心,卻也是不能迴避的話題。

     基改爭論不定,其中「解決缺糧」是支持者的基本論調。實際上,隨大陸農民工進城,農業人力短缺,加上可用耕地面積減少,大陸缺糧危機隱隱浮現,近幾年嚴重仰賴進口,顯示大陸確實無拒絕基改的本錢。

     這也讓支持以基改增產的聲浪越來越大,例如近期大陸學界大動作聯名請求推動基因改造水稻產業化,並示警「再遲緩就是誤國」。

     官方一步步開大門,從缺糧的現實問題來看,確實有其必要;但不可否認,安全性的驗證仍須經過長時間的檢驗,這個爭議會持續存在。

     不過若官方在基改食品上市過程中,能以嚴苛的審核和管理制度把關,並向全民公開所有資訊,或能降低民眾對基改的不安,也讓爭議回歸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