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六月九日全球財經報導(節錄)
基本工資行不行?
基本工資行不行?圖╱路透 |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在截至今年5月初的15個月間,已有逾20個亞太國家提高基本工資或首度實施基本工資,意在刺激經濟成長,同時減少貧窮。
■More than 20 Asia-Pacific countries have either raised minimum wages or introduced them for the first time over the past 15 months.
泰國今年起推動基本工資制度,全國一律採每日300泰銖標準,這對赤貧省分的合法勞工而言,等於工資調漲約4成。而馬來西亞亦制定基本工資,為每月900馬幣,同樣自今年起實施。
亞太國家官員表示,在經濟動盪時期,調高基本工資攸關促進經濟全面且持續穩定成長,以及遏止收入不平等。
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總經政策與發展部主任查祝里(Anis Chaudhry)博士表示,亞太是經濟成長最迅速的區域,但另一方面,當地貧窮問題依然未解,而工資不平等的差距持續拉大,這意味著內需並未隨著經濟成長擴大。
ESCAP認為,晚近這波金融危機顯示,亞太過去20年間不計一切代價發展經濟的模式係非永續性的,許多亞太國家今須刺激內需,而非重度依賴出口,此外,亞太再也不能只依賴其便宜的人力資本。
改革遭遇兩大阻礙
查祝里指出,亞太目前仍依賴西方國家需求,但問題已漸浮現,因此亞太必須找出帶動內需成長的因素,而唯一得以擴大內需之道在於給予民眾購買力。
泰國要落實基本工資制度有兩大阻礙:一是官員貪汙普遍;二是境內無照移工估有150萬人,他們來自鄰近的緬甸、柬埔寨和寮國。
不過由於泰國的失業率僅約0.7%,因此有分析師認為,現在是泰國實施基本工資制度最佳時機,預料失業率在景氣大好時期不太可能攀高。
查祝里表示,提高基本工資,基本上是提高生活品質,長期而言亦有助拉抬勞工生產力,因為勞工有餘裕加強教育和追求健康,如此一來,內需、生產力和勞工技能均獲提升。
但企業領袖認為,此一措施已讓泰國傳統上景氣大好的產業喪失競爭力,過去半年間破產的企業家數增多。
低成本企業受衝擊
亞洲基金會(Asia Foundation)首席經濟學家薩姿-羅札慈荷(Veronique Salze-Lozac'h)指出,效應將依各產業而不同,短期內受創最深的會是所有的勞力密集又低成本產業,比如農業、漁業、一部分勞力密集成衣業。有跡象顯示,這類低成本企業有些很可能有意投資緬甸、柬埔寨等勞動成本相對更低的生產地。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調高基本工資根本不會讓窮人生活好過一點,因為通膨會抵消掉新增收入。不過,根據聯合國的預測,若其他亞洲國家追隨泰國的腳步,實施基本工資,則窮人不會變得更窮,窮人的生活品質理應會提升。
薩姿-羅札慈荷表示,在失業率甚低的泰國,制定基本工資的唯一效應可能是引來更多鄰國移工。
泰國政府最不樂見的就是更多移工湧入,官員去年便嘗試著手登錄境內無照移工,這些勞工目前多數一天收入60泰銖以上。
移民區暴動的背後
移民區暴動的背後圖╱路透 |
■瑞典失業移民的憤怒之火爆發,首都斯德哥爾摩引起暴動,這個以社會福利聞名的北歐國家,貧富不均的問題亦暴露國際目光下。
■In Stockholm's suburbs, unemployment stokes unrest.
無數年輕人縱火燒車、攻擊警察和消防人員,這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最貧窮的移民區5月下旬發生的景象,此為該國近年來最嚴重的暴動,亦戳破瑞典引以自豪的富庶和樂形象。
暴動的導火線,始於警方5月13日在斯德哥爾摩的哈斯比區(Husby)殺死1名揮舞刀子的69歲葡萄牙移民。人民指控警察濫用暴力和種族歧視,也引發該國失業移民長久以來對社會的不滿情緒。
瑞典自5月19日起歷經不平靜的一周。憤怒的暴民在市區展開攻擊,車輛縱火、破壞公物事件頻傳,多間學校、建築物陷入火海,甚至警察局亦遭攻擊,燒毀的汽車無數。
暴動情況亦蔓延至首都以外,在5月24日晚間,瑞典中部小鎮Orebro有25名蒙面年輕人燒毀3輛車和1間學校,並且試圖縱火警察局。同日晚上,在Linkoping市,數輛汽車在火光之中,還有一些年輕人試圖燒毀學校。
瑞典警方調集大批人力維安,直到5月25日(周六)情況才相對平靜。
瑞典社會的動盪震驚國際社會,原因不在於暴動情況,而是因為瑞典的社福制度在國際間享有美譽,該國亦以此自豪,然而在幸褔的外表下,社會底層的角落潛藏著龐大的黑暗。
與倫敦2011年和巴黎2005年的大型暴動相比,瑞典此次規模仍小,不但沒有造成任何人傷亡,亦未引發暴民趁火打劫的情況。
移民失業率 遠高於平均
瑞典人民的生活水準在歐洲名列前茅,但政府仍無法持續改善年輕人長期失業和貧窮的情況,這問題在移民社區中更顯嚴重。左傾的小報Aftonbladet表示,此次暴動呈現出政府政策的「莫大的挫敗」。
瑞典人民富裕安康,與貧窮的移民形成強烈對比,兩者間形成極大斷層。這些移民大多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無法謀得工作,感覺被社會邊緣化。
瑞典人口中,海外出生人口即占15%左右,此比例為北歐最高。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這些海外出生的人口失業率高達16%,反觀本地出生的瑞典人失業率為6%。
瑞典政府近期調查顯示,瑞典大城中最貧窮區域的16到29歲年輕人口,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比例並未求學或工作。
過去瑞典對於移民抱持開放態度,尤其是政治庇護,許多移民來自伊拉克、索馬利亞、阿富汗、拉丁美洲等地。
此次暴動引起各界對移民和失業政策的檢討聲浪。儘管瑞典社會福利完善,但自1990年代起,政府逐漸減少補貼。瑞典貧富差距擴張速度在OECD先進國家中居冠。
反移民政黨 支持率提升
民調顯示,反移民的瑞典民主黨(Sweden Democrats)的支持率已提升至第三位,顯示許多選民對於移民的不安情緒正在升溫。
社會民主黨領袖駱文(Stefan Lofven)說,造成暴動的原因,在於缺乏工作和教育機會,「我看到學校被燒毀時,實在非常生氣,但這些人做這些事,是因為他們對現況感到無助」。駱文強調,「我認為這是對社會缺乏信任的反動」。
數據的危機
由勞保公務統計取得相關資料,可驗證就業情勢。圖╱本報資料照片 |
■受僱員工調查採截略點抽樣法,以工商普查為母體將各業廠商僱用規模由高至低排序,分為六層,僱用規模最高的第六層全查,餘下五層依僱用人數的變異決定抽樣的多寡,約抽取10,500家。
■就業人數調查是採分層二段隨機抽樣,第一段以產業、教育、年齡等分層變數將全國七千多個村里加以分層,然後抽出五百個村里,第二段從抽出的村里以系統抽樣法,抽出樣本戶訪查,約抽取2萬戶。
1996年春天,一架伯根航空班機自多明尼加起飛,不久即失速墜海,經調查這起空難不是源於機械故障,而是機艙外量測空速的皮氏管出了狀況。
理論上,皮氏管可以準確量測飛行速度,奇怪的是,這架班機起飛後,空速表上的數字連連飆升,系統頻頻示警已經超速,千鈞一髮之際,機長採信空速表上的數據,推動節流閥減速,飛機瞬時失速墜海。
事實上,這架班機的飛行速度遠低於空速表上的數據,而空速表的數字之所以失真,是由於泥蜂在皮氏管內築巢,影響了管內氣流的速度,遂釀此禍。
普查反映長期趨勢
今天許多數據使用者,並不清楚數據如何產生,也不太理會數據編製的盲點與極限,飛機的飛行速度是透過皮氏管量測得到的,而我們日常所見的經濟數據是如何得到?產生經濟數據的「皮氏管」裡有沒有泥蜂?值得深思。
概而言之,經濟數據是藉由公務統計、抽樣調查及普查三種方式取得。出口、稅收、專利與商標申請數量是從公務統計取得。而所得分配、外銷接單、工業生產、薪資、消費者物價則是抽樣推計而得。至於每五年一次的工商普查、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則是全面訪查而得。
台灣目前約有800萬戶家庭,120萬家企業,家庭部門與企業部門的概況,藉全面普查當然可以獲得最正確的數據,底下三筆關鍵數據即是近年普查的結果:2010年底台灣有156萬間空屋,2011年製造業營收裡有36%來自三角貿易、微型企業存活率75%。
普查雖好,但從訪查到報告完成需要一年之久,這些數據雖可反映長期趨勢,但是卻無法提供即時的資訊,例如上月訂單、生產、就業情況如何?普查明顯緩不濟急,抽樣調查才是上策,每月工業生產的樣本為7,500家廠商,外銷訂單4,000家,薪資調查10,500家,失業率的樣本則是20,000戶家庭。
多數調查的樣本數僅母體總數的0.2%~5%,今天我們能以極少的樣本來推估母體的實況,至少要具備三條件:適當的抽樣方法、有經驗的訪查員及充滿互信的社會,三條件皆備就如同有個通暢的皮氏管,能量測到正確的數據。
勞保資料驗證就業情勢
遺憾的是,近年猖狂的詐騙電話就像皮氏管裡的泥蜂,影響互信至鉅,如此而拒訪率、換戶率快速提高,推計的誤差豈有不擴大之理?再如行政院近年屢有縮編基層調查網之議,試想若沒有好的訪查員,再加上社會互信漸失,這些抽樣所估得的指標還有幾分可信?
我們除了自普查、抽樣調查估得數據之外,還可以自財稅、勞保、全民健保等公務統計取得相關資料。例如以稅檔資料觀察所得差距、消費概況、以勞保資料驗證就業情勢,善於運用公務統計,對我們瞭解經濟實況大有助益。
2,600年前管仲曾說:「不明於計數,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欲經於水險也。」伯根航空這起事件足證管仲所言非虛,數據的編製者與運用者理應自其中領略些許哲理才是,至於決策當局更得正視醞釀中的數據危機。
蘇格蘭要獨立
蘇格蘭要獨立圖╱美聯社 |
■歷經300年的融合後,如今蘇格蘭卻要與英國鬧分家,主要是基於經濟現實的考量,他們抱怨英國經濟每下愈況,只會拖累蘇格蘭跟著向下沉淪。
■"The UK government's economic policies have been holding Scotland back for generations," said Scotland's Deputy First Minister Nicola Sturgeon.
針對蘇格蘭欲脫離英國一事,兩方政府原本就處於對峙狀態。如今又受到英國政府公布一份有關蘇格蘭獨立後可能涉及的經濟與貨幣議題,讓雙方再度吵得不可開交。
由薩孟德(Alex Salmond)領導的蘇格蘭民主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2011年在蘇格蘭國會選舉取得多數黨後,就開始全力推動蘇格蘭獨立公投。
儘管英國勉強同意讓蘇格蘭在明年9月舉辦獨立公投,但雙方也為蘇格蘭該不該獨立展開激烈的爭辯。
特別是英國財政部在5月發布一份報告,警告若蘇格蘭執意分家,恐將面臨諸多危機,例如它恐怕不能再持續使用英鎊作為自己的貨幣,以及它脆弱的金融系統,恐讓蘇格蘭步上賽普勒斯的債務危機。
英唱衰 將有債務危機
英國政府還宣稱以英國經濟的規模,讓英國有能力解決全英的銀行危機,並且維持金融穩定。例如蘇格蘭皇家銀行在2008年遭到金融海嘯肆虐後,被迫向英國政府求援,英國政府最後投注700億美元為該銀行紓困。
英國政府這些唱衰的聲音,卻讓薩孟德視為是對蘇格蘭獨立計畫的攻擊,導致兩方爭辯更加激烈。
薩孟德回應,以蘇格蘭的經濟優勢,絕對有能力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他還指責英國政府只為對蘇格蘭扯後腿。
根據多數國際統計單位與蘇格蘭自己的經濟預測顯示,蘇格蘭1,900億美元的經濟產值,相當於紐西蘭,約占英國經濟產值的8%。
蘇格蘭當局自己也發布一份報告,以回應英國政府的質疑。薩孟德強調蘇格蘭具有諸多經濟優點,像是「強勁的內需經濟、龐大的海外潛能、教育程度高的勞動力與世界級的科技與研發」,因此獨立將有助於釋放蘇格蘭的潛能,並可自行決定投資的當務之急。
他說過去30年蘇格蘭每人每年繳的稅遠超出英國其他地區,不過卻因為英國政府大小眼,堅持只把投資重心聚焦在倫敦與英國東南部,讓蘇格蘭經濟蒙受其害。
這場你來我往的爭辯,透露出英國與蘇格蘭針對分家的複雜情結。對蘇格蘭而言,爭取獨立主要基於經濟面的考量,除了不滿英國的經濟政策重南輕北,讓蘇格蘭經濟無法獲得提振外,觀察家還表示,另一個導火線源自於雙方對於北海石油利益的衝突。
蘇格蘭認為一旦從英國獨立,他們將可獲得以領海劃分的北海油田與天然氣田的分配比重,如此豐厚收入可讓他們仿效挪威成立石油財富基金,對經濟將有不小助益。
根據蘇格蘭政府預估,北海油田的石油與天然氣儲備價值高達2.28兆美元。
僅三分之一民眾 支持獨立
不過根據民調機構TNS-BMRB的最新調查顯示,儘管蘇格蘭政府積極推動獨立,但民眾並不力挺,只有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現願意支持獨立,另外將近6成卻寧可留在英國。個性實際的蘇格蘭人擔心,一旦與英國分家,以蘇格蘭的財政情況,恐怕難撐太久。
擺脫通縮的雙人舞
擺脫通縮的雙人舞圖╱美聯社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以來力圖解決通縮問題,但專家指出,沒有企業雇主配合提升薪資水準的話,日本終究難以擺脫通縮。
■Creating a favorable cycle in which wage growth takes hold will be a "two person" job─the two being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rivate sector.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以來誓言帶領日本經濟走出通縮,並強勢推出超寬鬆政策,讓日本成為今年國際市場眾所追逐的最熱門標的,安倍自身人氣也扶搖直上。然而,日本究竟能否擺脫通縮,並非僅操之在安倍手中,而是更得看日本雇主的臉色。
日本自90年代初期泡沫經濟破滅後,長期陷入經濟低迷。起初人們本以為景氣衰退只是一時現象,但隨著日本的薪資水準開始同步下滑,就決定了通貨緊縮成為日本經濟長達20年來,甩不掉的緊箍咒。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過,美國之所以未曾出現過真正的通貨緊縮,原因就在於保有「名目薪資的向下僵固性(downward rigidity)」。
別砍名目薪資
但2012年日本名目薪資與1997年相比,約滑落12%,同時,整體現金月薪平均水準,則下降13%。
因此,日本若想讓經濟真正復甦,就必須設法讓民間企業雇主願意為員工薪資提供保障,重新建立起名目薪的向下僵固性。
一般而言,名目薪資會有所謂的「向下僵固性」。也就是說,資方為了不想打擊員工士氣,並進而損及企業獲利,所以在考量壓低人事成本的時候,就會盡量避免直接削減員工的名目薪資。
然而這條底線在日本似乎早就已經消失了。慶應大學副教授山本勇(Isamu Yamamoto)指出一個嚴酷的新現實。他說:「就一般員工年薪數據來看,名目薪資的向下僵固性,從1998年就開始消失了。」
過去幾年來,日本一般職員的薪資節節下降,是毫無疑問的事情。2012年,日本全職勞工平均月薪是40萬日圓出頭,比起1997年,下滑了約4%。
經濟停滯,是最主要的根本原因之一。
面對經濟陷入泥淖,日本的雇主和勞工,似乎都認為保住飯碗,比保住薪水成長更重要。這雖然助使日本避免像歐美國家一樣失業率飆高,卻無疑是造成經濟長期通縮的最大元凶。
東京大學教授吉川浩史(Hiroshi Yoshikawa)指出,1990年代中期後,日本大企業傳統僱用制度瓦解,更進一步讓整體名目薪資水準受打擊。
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激烈競爭,日本企業先後放棄原本引以為傲的終身僱用制度,並大量提升兼職派遣員工的比例。
2012年兼職勞工平均月薪是將近10萬日圓,大約只有全職勞工的四分之一。然而同時間,兼職勞工占整體勞動力的比重,卻已經從2002年的22%,成長到29%。這絕對是讓日本薪資水準下滑的一大因素。
一個巴掌拍不響
儘管安倍上台後強力促貶日圓,企圖為出口導向的日本企業帶來更多獲利,但很多人指出,從過去經驗來看,日本雇主即便有所獲利,也未必願意分享給員工,更別提要調升名目薪資了。
想要創造有利於薪資成長的循環,是一份「兩造」的工作─這兩造就是政府,和民間部門。因此,安倍究竟能否讓日本經濟起死回生,就要看他能不能讓日本雇主願意陪他起舞了。
杜拜外勞大罷工
杜拜外勞大罷工圖╱美聯社 |
■杜拜薪資所得兩極化,公民與外勞之間呈強烈對比。外勞為爭取合理待遇而爆發當地罕見的罷工事件。
■The wage gap between Emirati citizens and Western technocrat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working class on the other, is massive.
杜拜近年進行多項重大工程,需要大量外勞滿足營建需求。但許多外勞不滿待遇,在5月18日爆發當地罕見的罷工行動。雖然事件在政府強力介入下告一段落,但已反映杜拜繁榮背後的社會與經濟矛盾現象。
月薪<9,800台幣
罷工的外勞來自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們為杜拜工程承包商Arabtec打工,月薪約合新台幣5,300台幣到9,800元之間,他們要求約合新台幣2,800的膳食津貼,也有人要求加薪逾3,000台幣。由於訴求不被接受而罷工。
Heritage基金會指出,包括杜拜等7大公國的阿聯,每人年平均所得48,158美元(144.3萬台幣)。但阿聯公民與外國技術專家所得,跟勞工所得處兩個極端。
Arabtec在5月22日宣布,為期4天的外勞罷工已結束,工程進度不受影響。但公司沒交代是否答應訴求。
阿聯媒體The National報導,事後463名參與罷工的外勞,將離職並被送回自己國家。杜拜警方強調,他們的工作證已被取消,政府沒有強迫遣返,是他們不願工作,由公司支付完薪資和機票後自願離境。
但半島電視台訪問發現,許多外勞是接到被迫離境的遣返令。孟加拉勞工阿舍拉夫(Mohamed Ashraf)說,罷工後約20到25人接到遣返令,讓他擔心自己工作不保。有外勞指出,罷工是公司高層和警方強力施壓才結束。
孟加拉外勞哈萊(Syed Khaled)抱怨Arabtec刻薄,他們要5個人擠一個房間,40到50人共用一間浴室。其月薪約3,050台幣,比自己老家賺得還少。但他無奈留下,因為杜拜工作穩定,不像老家可能打工1個月,卻停工2個月。
人權組織指外勞權益被剝削,像未經批准就不能換工作,起居完全由雇主控制。國際工會聯盟(ITUC)秘書長勃洛(Sharan Burrow)說,像哈萊那樣的外勞是「實際上活在21世紀的奴役狀況之中」。
她認為波斯灣國家和企業必須正視勞工權益。許多企業給外勞居住的環境髒亂。外勞因缺乏工業安全保護而死亡的人數令人髮指。
人權組織批奴役
人權組織批評在奇法拉(Kefala)制度下,勞工的法律地位必須依附在雇主之下。外國人沒得到原公司同意就不能換新工作,這就是奴役。
支持制度的人贊同此法保障杜拜公民權益,創造穩定經濟環境,反指法國過度保護勞工而拖累經濟。對於人權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報告,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Panorama揭露Arabtec剝削外勞的報導,被視為西方對他們的醜化。
杜拜官方表示,許多外勞是被自己國家的人力公司剝削,像簽證和其他名目收費,讓外勞還沒工作就負債累累,但這都跟杜拜無關,而且巧立名目收費在杜拜屬違法,但杜拜公權力管不到外勞老家。
曾在杜拜工作的顧問公司KCS執行長羅比(Stuart Poole-Robb)說:「我很驚訝外勞薪資仍如此低。」他認為杜拜不正視問題,只會讓他們怨氣難消,罷工事件仍會再發生,給社會埋下計時炸彈。
像汽水的白開水
像汽水的白開水圖╱美聯社 |
■抓準消費者想喝水求健康,又嫌白開水難喝的心理,美國飲料廠商紛紛推出添加零卡代糖或水果調味的水飲料,以變化口味來搶攻市場。
■As bottled-water sales boom and traditional soda slump in almost decade-long decline, companies are marketing water that hints it could taste like soda.
健康意識抬頭下,美國瓶裝水銷量直線上升,而被貼上肥胖元凶標籤的汽水買氣則直直落。不過還是有人明知喝水的好處,卻對這種淡而無味的飲料很感冒,飲料大廠看到其中的商機,爭相推出口感近似汽水或果汁的純水飲品。
據飲料業者與消費者研究機構指出,喝不慣白開水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占全美人口20%。他們抱怨白開水帶有金屬味,或喝起來像消毒水,也有的嫌喝水太無聊。
飲料商仿效純水開發新飲品,標榜零卡路里而且天然,儘管添加了人工甜味劑和人工色素,或其他可呈現近似汽水口感的成分。業者打的算盤是,愛喝水或碳酸飲料又希望口味多樣化的人,會掏錢買這種產品,事實證明市場接受度不低。
2成美國人 不愛白開水
儘管瓶裝水的市占逐漸擴大,汽水依然是美國最受歡迎的瓶裝飲料。Talking Rain Company Inc.執行長克拉克(Kevin Klock)表示:「民眾一直在找汽水的替代品,但對他們來說,還是汽水好喝。」
Talking Rain去年賣翻天的新飲品Sparking Ice,是添加零熱量的蔗糖素(人工甜味劑),有多種水果口味的碳酸礦泉水。
另卡夫食品推出蛋形包裝的Mio,是可注入飲用水的增味劑,這類產品逐漸成為飲料市場的新寵。據市調機構IRI的資料,Mio與Sparking Ice去年都登上美國雜貨零售通路的10大熱賣新商品。
全球飲料龍頭可口可樂旗下的瓶裝水品牌Dasani,為了不讓卡夫食品的Mio專美於前,去年也發表可將白開水調成自己喜歡口味的調味滴液Dasani Drop。Dasani品牌主管亨利(Geoff Henry)指出,購買瓶裝水的家庭中,有近20%會買增味劑來增添飲水風味。
生產無糖加味水Hint Water的加州飲料商Hint Inc.報告指出,雖有消費者試著減少食用強調「零卡」的人工代糖(常添加於低糖或無糖汽水),但當中約三分之一坦承很難做到,因為白開水實在無法讓他們開懷暢飲。
水中加味 接受度變高
家住達拉斯的35歲會計博特(Tish Birt),有好幾年時間嘗試戒掉喝健怡可樂的習慣改喝水,但都徒勞無功,她說:「我討厭白開水,它沒有味道。」不過前陣子博特買了甜茶口味的Mio加在飲水裡,「第一次我覺得喝水是種享受。」她希望訓練自己的味蕾,有一天能接受沒加味的純水。
美國第1大瓶裝水業者北美雀巢飲水公司(Nestle Waters North America)堅稱,喜歡喝純水的人還是佔絕大多數。雀巢發言人指出,戒喝傳統汽水的消費者中,約51%以不含碳酸氣、不加味的瓶裝水取代,3%改喝氣泡水,12%改喝加味水。
即便近年來汽水銷量下滑,雀巢公司相信,大部分人還是戒不掉汽水,只是會少喝點,慢慢以瓶裝水代替。
雀巢主管透露,Nestle Waters迎合市場需求所推出無糖氣泡水,有檸檬和覆盆子等口味,去年銷量增加24%,成長幅度比瓶裝水還驚人,但整體銷量還是比瓶裝水少10%。
食品安全急先鋒
食品安全急先鋒圖╱美聯社 |
■美國正在試行訓練農場工人,相對提高他們的待遇,讓他們在第一線負起食品安全把關之責。
■The best thing about this program is that it has increas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quality of the fruit.
美國有個由大型蔬果生產商、大型零售商及農場工人結成的聯盟,正在推展一項計畫:把食品安全的把關工作,溯自生產第一線的農場工人做起。
這項名為「食品安全倡議(EFI)」的計畫,目前加州有3座農場在試行中,其中又以美國知名蔬果商Andrew & Williamson公司旗下生產草莓的Sierra農場最為積極。
食用安全 從根源做起
這項計畫架構為:蔬果生產商對農場工人施以整套訓練,相對給予他們較高的工資及較佳的工作環境,以鼓勵配合,確保品質與安全。
這樣的生產成本雖較高,但這個計畫設有認證機制,取得合格標章的產品,自可在零售商端抬高售價,也可望獲得消費者認同。
這項計畫的一大目標,是防範美國再度發生因蔬果遭到污染,而爆發大規模沙門桿菌(Salmonella)、李斯特菌(Listeria)或大腸桿菌(E.coli)食物中毒的疫情。
有感於消費者已把食品安全視為優先要務,好市多負責新鮮蔬果的資深副總裁李昂斯(Jeff Lyons)等人,激盪出一個構想,認為可增加農場工人收入,可提高蔬果生產商獲利,又能強化農產品安全性。
有品質農作 滾出商機
他說:「這類訓練對消費者有助益,更可提高生產力。」
在某次好市多和蔬果供應商的研討會上,李昂斯拋出這個構想。他解釋,為了讓農工種出品質較好且較安全的蔬果,理應付給他們較高的報酬。
Andrew & Williamson公司合夥人法雷(Ernie Farley)說:「好市多深信這是正確該做的事。」Andrew & Williamson乃率先宣布加入,成為最先投入推展這項計畫的美國蔬果生產商。
Andrew & Williamson要求其農工接受一整套訓練,包括採收草莓時不得配帶有可能會掉入裝箱中的小飾件、學習如何分辨作物是否已遭感染、辨識可能污染作物的蟲菌等。
相對的,Andrew & Williamson也付給其農工「優於一般」工資,如基本時薪達9.05美元。
另也提供較優質的工作環境,如乾淨衛浴、保護性手套、摺疊椅供休息時坐下、堪稱奢侈的冰水、其他讓農工們很受用的東西或服務等。
這整套作業最大功效,是讓農工們體認到維護產品品質重要性。農工們變得勇於回報問題,因為他們深知,要享有優於一般水準的工資及工作環境,取決於這項計畫的成功。
過去,農工們只顧著採收愈多愈好,懶得回報任何問題。但現在,一旦發現農田中有動物糞便或屍體,他們會立即回報,並自動劃出一個圓周6英呎長的隔離區。
Andrew & Williamson的法雷說:「我們現在等於有數百位品管員在最前線,隨時把關品質及安全。」
下一篇:備戰南海 太平島不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