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蔣鎧俊台北報導】過去一百多年來台灣發生三次規模超過7的大地震,死亡人數都超過千人。這三次大地震前,日本都會先發生大地震,地震規模也都在7以上,造成的傷亡人數都超過萬人。例如日本在1896年發生明治三陸地震,台灣接著就在1906年發生梅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台灣1935年發生新竹台中地震;日本在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台灣則在1999年發生集集大地震。中央研究院地球所研究員汪中和據此警告,去年日本東北外海發生超級大地震,「台灣在未來3年以內,將有規模大於7、死亡人數上千的大地震風險。」他提醒大家做好準備,不要掉以輕心。
汪中和指出,日本與台灣在板塊組合上有高度的相關,同樣都有受到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相互擠壓的影響,但日本多了北美大陸板塊,板塊的複雜度更高。所以有種假說認為,日本在板塊間擠壓的能量累積較快,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後,發生大地震,釋放的能量向外擴散影響四周的版塊,台灣才會跟著發生大地震。
「這是前期預警,而不是地震預測!」汪中和強調,地震預測難度非常的高,必須將時間、地點、規模、震源深度都清楚預估出來,目前相關的科技還在努力研發中。提出這樣的警告是基於歷史的經驗加上科學上的假說所做的預警,主要是希望大家要多注意地震防災的準備。
對於詳細的地震預測,中研院地科所兼任研究員劉啟清解釋說,目前還沒有辦法精準的預測地震規模、時間、地點,即使大地震發生的頻率,也因變數多且樣本數少,加上台灣斷層多且密集等因素,導致難以預測,但是仍然要提高警覺。
面對未來可能的大地震風險,不但政府要有投資風險的策略,為將來可能有的損失預作準備,一般民眾更要檢視自家的位置是否位於活動斷層帶上,避免遭受無法承受的傷害。中央氣象局的網頁上,有地震前、地震時、及地震後要注意的事項,民眾應該下載參考,並時常演練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