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迅猛成長,台灣卻因股票分紅費用化與金融海嘯襲擊,科技產業薪資水平已被中國一線城市迎頭趕上。外商紛紛悄然把研發中心移回台灣,值此薪資交會點,台商如何把握住最有競爭力的關鍵人才?如何確保競爭力呢?
談起薪事,三十多歲的和碩產品經理阿樂(化名)就有滿腹苦水。他在二○○七年加入和碩(當初還屬於華碩的製造部門),該年科技業景氣大好。那一年他的月薪約三萬八千元,看似不高,但年薪可實領十四個月,加上林林總總的季獎金、年終獎金,以及幾張股票分紅,他領到了人生第一次百萬年薪──約一○四萬元。
眼看傳說中科技新貴動輒兩、三百萬元的超高年薪,已是唾手可得。孰知○八年,員工股票分紅費用化正式開始實施,擁有國外名校碩士的阿樂儘管表現良好,屢獲升遷,但失去股票光環加持的年薪從此增加有限。他估計,和碩現在進來的資淺產品經理,比起五年前他進來那年,實拿的年薪少了二、三十萬元。
而且,人比人氣死人。去年,他有兩個同事被挖角到北京聯想。雖然同事對新工作的細節保密到家,但從他們毫不猶豫的攜家帶眷遷到北京,甚至租了傳說月租兩萬元人民幣的高級公寓的舉動來看,待遇顯然遠比台灣優厚,「我估計至少年薪三百萬元以上」,阿樂判斷。也就是說,是他們台灣薪水的三倍以上。
本刊記者拿這個例子向中國北京的獵人頭公司主管詢問,她毫不猶豫地表示,現在中國最缺的就是具國際經驗的產品經理。「在聯想,年資十年、有國際經驗的資深產品經理,平均年薪是五十萬人民幣(約二五○萬台幣)。」
這個結果,對於許多人都是震撼。儘管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火速起飛、沿海民工工資飆高,都是不爭事實。過去也常聽說金融業、餐飲旅館業等內需型行業人才,一去中國,薪資就三級跳。但能在全球舞台揚威的高科技業可是台灣的驕傲,怎麼可能被一個人均GDP僅是台灣四分之一的中等收入國家趕上呢?
然而,專業薪酬數據諮詢機構的研究,也出現類似結果。根據美商韜睿惠悅的統計,一二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一線城市,高科技業者的一般員工薪資雖然仍比台灣略低,但從基層主管開始,薪水全都比台灣科技公司同級職位優渥;而且職等愈高,差距愈大。
韜睿惠悅台灣分公司副總經理暨首席顧問郭千嘉,從事薪酬諮詢工作超過十年,對於這項統計結果,她無奈笑道:「台灣薪水真的是有夠低!」
本刊記者也實際針對科技產業各領域做了地毯式調查,發現在台灣科技業薪資大倒退,而中國薪資飆漲的一退一進下,除了半導體領域,台灣科技新貴薪水被對岸超過的心碎事實,已是極普遍現象。
一位北京獵頭公司主管便提到一個案例,她在中國最大的手機設計公司之一,上海希姆通硬體部門擔任總監的朋友,或許最能反映這兩年中國研發薪資飆漲的情況。
這位總監是一九八○年出生、大學畢業後就進入西姆通工作,當時固定月薪約有二.五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十萬元),○七年起年年升官、薪資也跟著調漲,但最驚人的加薪幅度是在智慧型手機大起的一一至一二年之間,他爬上硬體部門總監的位置,年薪也從○九年的三十萬元大躍升到五十萬元人民幣,約台幣二五○萬元。
「這是事實,台灣一點優勢也沒有了。」一位台灣手機IC設計公司大廠主管對此並不意外。他解釋,因為近來中國智慧型手機商機大爆發,Android作業系統人才嚴重供不應求需求,西姆通此類手機設計公司的工程師薪水才會水漲船高。(本文節錄自財訊雙週刊第4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