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9 18:12:58綺羅

彩色米復活╱產能大增 明年可望上市

 

彩色米復活╱產能大增 明年可望上市

 

花改場製程突破 完成技術移轉

〔自由時報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七年前研發成功,但因成本過高、沉寂多時的「彩色米」,花蓮農改場改進製程後,成本與一般米相差不多,今年授權廠商進行「米粒表面處理」技術移轉,顏色繽紛的彩色米產品,可望明年上市。

花蓮農改場指出,民國九十五年間,研發「彩色米」初期目標為健康走向,以萃取天然蔬果顏色,進行白色米粒染整,將白米變化成黃、橘、紅、紫、綠等五種顏色,當時成果頗受好評,被視為米食科技創新突破,未料因成本過高,全案推廣因此受阻。

只比一般米貴兩成 廠商青睞

技術移轉工作停頓長達七年後,花改場今年在製程技術上獲得關鍵性突破,由每小時只能染色廿公斤,突破到廿公斤只需五分鐘,成本大幅降低,只比一般米售價高約二成,終於獲得廠商青睞。

彩色米技術突破後,日前在「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農業館開幕時,與國內廠商進行「米粒表面處理技術」的專屬授權簽約儀式,正式宣告技術移轉成功,彩色米產品預計明年初即可上市。

五分鐘染廿公斤米 足以量產

彩色米技術研發,從初期每小時只能染廿公斤,無法達到量產門檻,第二階段雖然產能提高,但口感有待改進。

今年新一代彩色米技術在製程上大幅修正,在萃取蔬果顏色上,可直接得到濃縮色素,並且染色與乾燥同時進行,省略乾燥所需時間及設備支出,修正後流程突破產能瓶頸,以黃色為例,廿公斤米只需五分鐘完成,每天運作八小時,產能即可達約二公噸,符合供應市場的需求。

烹煮後仍保有原色 口感變好

在口感方面,因為製程的改進,控制染料水份對米粒的影響,口感大幅提升,另外在顏色表現上也有進步,染製完成的生米,經過二次快速水洗,烹煮後仍能保有顏色,大幅提高著色穩定度,也提升了市場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