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台灣-圖書館無聲強大的召喚
在台大的時候,我待最多的地方除了宿舍,大概就是圖書館,並不是為了專心用功念書,反倒是因為那靜默宏偉的總圖書館,悠悠然地散發出一種無聲卻強大的召喚。
台大校園在我看來,大部分是青春而喧鬧的,舟山路上女生站在男生單車旁說笑掠過,鹿鳴堂小小福永遠有人吃著、喝著、自拍著,後門簇新的法學院大樓下,也總有對著玻璃牆當鏡子的街舞團。可是一靠近圖書館就全不一樣,一旦跨上那石階,再喧鬧的也自動噤聲肅穆,好像在那不知名的氣場裡臣服。走進圖書館,並不像外面的椰林大道那麼亮堂,但高曠的前廳讓人如同走進一座聖殿,我一向稱之為「法相莊嚴」。
最常去的是二樓的文科閱覽室,當我第一次拿著論文需要的書單去按圖索驥,赫然發現這裡根本不分書的出版地是陸、是港、是台,甚至星馬也好日本也好,簡體字繁體字,通通一視同仁,完全只按照書名排列,我真是說不出的驚喜異常。
在我大陸學校的圖書館,專門分列出一個「港台閱覽室」,存放香港台灣出版的繁體書。這裡不同於普通文理科書籍,你可以任意開架自選借閱,而是借書人需要事先在電腦上查出你需要的書名及編號,抄下,交給圖書管理員。由他們代為去書架上尋找,交給你之後,不可借出,只能在該閱覽室的閱讀區翻看、抄錄,最後在離館之前返還。對於我這樣選擇了台灣文學作為論文方向的學生,每每這樣折騰,實在頭疼萬分。
我固然理解,相對於大陸書,港台版的書籍昂貴,在大陸又資源有限,所以為了防止無心丟失、或者一人借走太久導致其他師生沒機會看,學校這樣控制有其情理。但是從另一方面,這也是對師生們的不信任,是對藝文的集中掌控,是兩岸三地出版業不接軌、不對等、不暢通、不自由的明證。
所以我在台大書海中的喜悅可想而知。學術無分黨派,藝文無關地域,這些書本都是智慧結晶,現在在我面前一覽無遺,任君自由挑選,怎不叫人慨歎?
後來我有意無意地叫自己盡量多去利用圖書館的各種資源(抑或是一種調研考察似的探索?),結果是越用越喜愛。翻找陳年舊報也是自助式的,看過刊膠片的極其好玩也方便,自習室和討論室樸素又有情調,在電子借閱室看賴聲川的DVD就像在小型茶座一樣。更記得有一次在西門町忽然接到圖書館的電話,原來是我預定的一本書到館,館員馬上就打電話來通知我了呢。
陽光下的台大和煦斑爛,「法相莊嚴」的圖書館則增添它不動如石的沉穩氣息。而這份莊嚴並不死悶,又帶著絲絲知識的清流和人性的溫暖。唯獨圖書館內的電腦全部沒有漢語拼音輸入法,給不懂ㄅㄆㄇㄈ的陸生帶來一些困擾,不過逼著我馬馬虎虎地速成了注音字母輸入,也算新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