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吸引力 只剩下地域情感
今年大學部招收的陸生,有1/3放棄錄取,只招收到677人,竟不足預定招生名額的一半。台灣對於大陸學生還有沒有吸引力?作為第一屆來台陸生,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張可認為,「就現階段來看,除了地域情感和認知期待以外,台灣對於陸生似乎很難再產生出新的吸引力了。」
赴歐美讀書的跳板
其實,在張可眼中,無論從軟硬體條件來說,台灣對大陸學生而言都還是一個不錯的留學聖地,但是由於留學生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相較於香港以及歐美,甚至是大陸的重點高校,台灣顯得缺乏吸引力。
這首先表現在大學部的招生政策上,對於超過大陸高考二本分數線的陸生,只有申請台灣私立學校的資格,單就這一點,台灣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在大陸,受到傳統上的認知影響,國立大學(公辦大學)和私立大學(民辦大學)無論在地位和重視程度上都相差甚遠,在多數情況下唯有未達到二本錄取線的學生才會考慮報考民辦大學。
其次,張可認為台灣在招收陸生的政策上不夠明晰,沒有針對性。陸生來台限制多,使得有心來台的陸生停住了腳步。
那麼,吸引陸生來台灣讀書的原因為何呢?張可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學費相較於香港、歐美等留學地便宜;二是與大陸同等院校相比,陸生來台眼界和視野能得到一定的開闊;三是鑒於台灣自由的學術風氣,有機會接觸到西方的最新理論、書籍等,來台灣便可以作為日後去歐美讀書的一個跳板。
政策應當漸進調適
但是就總體而言,這些吸引力也已經被不合理的限制政策逐一消解了。在來台的這一年中,張可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台陸生不是擁有福建戶籍,就是曾有過來台交換經歷。對於這群人而言,他們的最大動機是「有瞭解,有期待」。張可說:「就現階段來看,除了地域情感和認知期待以外,台灣對於陸生似乎很難再產生出新的吸引力了。」
要吸引更多大陸優秀學生,張可認為政策的漸進調適很重要。拋開校外打工不談,當務之急是學校內要開放,要讓陸生能夠參與到校內的研究計畫以及專業實習當中,只有具備了這兩項,學生才算是擁有一個完整的學習經歷。
其次,現有的陸生政策太過於僵化,這可以學習大陸「試點學校」的做法,先給予試點學校一定的政策空間,積累經驗並逐步評估修正。另外,台灣也可參考美澳為吸引人才所採用的賦值制度,給予台灣所亟需的優秀留學生同等國民待遇,並針對不同目標群體採取不同的政策,並根據需要調整政策,引導最稀缺的人才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