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交後,港人認識到香港的老闆是中共領導,每年的七一遊行,就是對這個落後的政治制度的牽制說「不」。圖為今年7月1日港人大遊行的畫面(RICHARD
A. BROOKS/AFP PHOTO)
【大紀元2012年07月08日訊】自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國後,至今已整整十五年。十五年來港人自傳統的順民轉變成對政權極為不滿,歷來的特首們都被他們在街上呼喊著下台。臺灣的情況為之猶甚,近二十年來認為我「只是中國人的臺灣人民」的比例由原先的25.5%下降到4.1%,
僅是原來的五分之一
。為何港臺人民越來越不認同中國?這個可從本週六(7月7日)《英倫網》刊登的「十五年後,港人基因變種」與臺灣清華大學學生張耕維所寫、並在臺灣網路廣為傳閱的「為什麼臺灣人『現在』不認同『中國』呢?」的兩篇文章中發現端倪
香港傳統順民基因變種
在《英倫網》的文章中,作者呂意指出,香港人由來已久大部份都是順民,只要可以賺到錢、自由不受到干擾便可以了,會罵政府,但不致要推翻任何政權,更沒想到要上街呼喊領導下台。這是出於實用主義,更是源於英治時代港人政治冷感訓練的結果。
然而香港移交的十五年來,不論是董建華、曾蔭權,還是上工只有數小時的梁振英,全都被數十萬港民在街上喊下台。鄧小平當年設計一國兩制的時候,會構思到香港是這個樣子嗎?
2003年,因為經濟實在太糟,當時的行政長官董建華處理沙士(薩斯病)不力之餘,還要制定香港基本法23條,讓港人憂慮該法例會侵犯人權、打壓傳媒和扼殺言論自由,結果五十萬人上街大叫他下台,過了一年,董建華真的下台,不管實情可能是中共高層政治角力的結果,但也讓港人發現原來人民也有力量,體內的順民基因開始變種。
專制領導來自落後的政治體系
從此港人開始出現「基因變種」。移交後港人認識到香港的老闆是中共領導,這些領導來自一個比香港落後的政治體系,卻掌握著港人的處境,自從2003年開始,基本上每年的七一遊行,就是對這個落後的政治制度的牽制說「不」。
更糟糕的是香港的經濟要依賴這個專制老闆,政治上受制於中共封閉的政權,經濟上卻要依賴這個老闆。就像跟著你心裏其實很瞧不起的老闆工作,但卻沒有轉工的機會,面對其中的爭議與矛盾,港人活在當中,冷暖自知,即使經濟改善,港府的弱勢叫人越來越不滿。後台專制、官員顢頇的情況下,使政府不再受到信任,社會分化與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
港人「順民基因」如何變化,將是未來一國兩制如何走下去的關鍵。
台灣人不再認同中國 原因不在於去中國化
前文所提的張耕維文章中說道,「為什麼在跟臺灣人交流時,總覺得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呢?」相信這是每位與臺灣交流過的大陸人民對「大部分」臺灣人的印象,並對其中原因深感不解。
該文指出,其實在國民黨威權時代(1945~1980末),臺灣的小學生都是被教導要「當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因此在過去,臺灣幾乎不存在認同問題,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有中國人的身份,而且認識大陸的方式都是藉由政府的宣傳,而非親身體驗。但隨著1980年代末期臺灣的民主化運動蓬勃發展以及兩岸之間的互動,造成了臺灣人的自我認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使得認為自己「只是中國人的臺灣人民」的比例由原先的25.5%下降到4.1%,僅是原來的五分之一
。
有一派論點認為:1990年代後,臺灣由李登輝陳水扁執政,執行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導致臺灣人認同發生改變。此論點並不牢靠,因為臺灣人改變認同的比例相當大,遠遠超過當時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也就是說有非常多受過正統「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教育的中老年人改變了自我認同,理論上他們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並非是一個簡單的去中國化政策就能改變。
那麼是甚麼原因讓臺灣人民改變了對中國的認同?該文提出以下諸多原因: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昧於事實的政治觀念
由於1970年代,美國改變策略聯合中共一同圍堵蘇聯,導致原本較為孤立的中共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於是「中華民國」這個稱號逐漸得不到世界的認同,取而代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加上中共昧於事實宣傳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世界上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隱含著中華民國不准出現在國際舞臺上,這種不讓臺灣也是中國(中華民國)的態度,意味著也不讓臺灣人稱做中華民國國民,所以對臺灣人來說就出現這樣的疑惑:「如果中國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意味著中國人≠中華民國國民),那我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所以我是中國人嗎?」
在這邏輯下,臺灣人自然認為大陸人指的中國人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自己又不是拿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因此自然不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昧於事實不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政治態度,直接否決臺灣人的存在感,硬把臺灣人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下,對臺灣人民相當不尊重,造成臺灣人民對中國政府的反感,因此影響了臺灣人的認同。
二. 中共不把臺灣人當中國人看:一連串不得臺灣民心的政策與事件
1. 開放大陸探親
1987年臺灣開放大陸探親,使臺灣民眾能親眼認識大陸。由於當時海峽兩岸歷經四十年的分治,已有非常大的差異。隨著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臺灣人對大陸的瞭解越深,對大陸越沒有認同感。
2. 兩岸學生民主運動
1989春夏大陸天安門民主運動,共和國的決策讓臺灣人開始有了「自己跟中國人不一樣」的想法,這個想法雖小,但是所造成的結果卻相當巨大。因為在約莫半年後,臺灣發生了一樣的事情,臺灣學生萬人聚集在中正紀念堂要求政府政治改革,只是不同於大陸,臺灣領導李登輝接受了學生的要求,之後大刀闊斧的實施民主化,從此專制威權不再,臺灣與中國便在90年代初期走向了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
3. 千島湖事件
1994年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的首次低於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比率,那是因為那年發生了「千島湖事件」。
關於千島湖事件,可用2011年7月浙江溫州兩輛動車在暴雨中追撞來比擬。該事件中,官方的處理態度讓人無語,如出事後趕緊搶通道路甚至在車廂未確認是否還有受難者就將事故列車解體後就地掩埋,在出事後馬上對傷者提出賠償,令人很難不聯想到鐵道部想息事寧人。人民對官方報導的傷亡人數深感不信任。至於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一句:「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更讓人異常憤怒。
如果你是中國人,看到政府的處理態度你會認同嗎? 如果你對這件事情感到悲憤的話就能理解為什麼千島湖事件能對臺灣人的自我認同有這麼大的影響。
千島湖事件簡單說就是一群臺灣旅客去浙江千島湖遊玩,結果不知道遇到什麼什麼事情,整船的人全部消失,找到的時候船已經被焚燒,遊客與船員全部死亡。
但浙江省政府隨後的處置方式令人咋舌,不僅禁止臺灣媒體與受難者家屬上船拍照,還派大量人員將受難者家屬軟禁在旅社中控制行動,浙江省副省長在與受難者家屬開會時,受難者家屬要求帶屍體回臺灣,浙江省副省長竟然一副愛理不理,彷佛與受難者家屬談條件是污辱自己人格,於是脫口說出「沒辦法再和你們這些家屬談下去了」。後來浙江省政府發現火災事故的說法不能平息臺灣的疑惑,於是宣佈抓到三位搶船的犯人速審宣判後便槍斃,浙江省雖提供官方說法,但沒人信,事情的真相也沒人知道。
對臺灣人民來說,共和國政府官員一副咄咄逼人,他就是真理的樣子,完全跟臺灣官員不是同一層次。於是千島湖事件,成為臺灣邁入新聞自由後,全島人民頭一次親身見識到共和國政府一副你能拿他怎樣的態度,對比當時的臺灣環境,臺灣簡直是天堂。
4. 飛彈危機
1995年臺灣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以及預計在1996年舉辦第一次中華民國總統「直選」,
即一人一票人民直接選總統。在共和國認知這些行為就是搞臺獨,於是企圖干擾臺灣這次的總統選舉,就在95、96年舉行了兩次飛彈試射,飛彈點著在臺灣兩大港口高雄港以及基隆港外海,解放軍於同時間進行無數次的軍事演習,對臺灣進行「文攻武嚇」。那時候CCTV天天撥放軍事演習新聞片段,營造一副即將攻打臺灣的情景。
也因為那年共和國政府的大動作,造成臺灣人民同仇敵愾的心理,大大加深自我身份認同的轉變,也導致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李登輝勝選。
5. 921大地震
1999年,臺灣發生近年來最大的地震--921大地震,造成兩千多人死亡,十餘萬戶房屋損毀,是近年來傷亡最大的天然災害。當時國際紛紛對臺灣伸出援手,但北京政府聲稱國際救援物資以及捐款必須交由北京政府統籌,各國救難隊需要北京政府允許才可以進入臺灣,並且多方延誤外國救援團體來臺,並擅自代表臺灣人民向各國致謝。這些中國政府的作為,臺灣人民是看在眼裏,怨念在心裏。
6. SARS非典疫情
2003年SARS
(非典)疫情擴散,由於中國掩蓋非典在廣東的疫情,直到擴散鄰國後才向各國道歉。但隨著疫情一發不可收拾,臺灣也成為非典疫區,由於臺灣不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內,無法接收最新防疫報告與防疫政策建議,因此臺灣決定申請加入世衛組織。但此舉遭中國強烈反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世衛大會中發表:「(對於邀請臺灣加入世衛組織)於法不符,於理不容,於情不合。」會後臺灣記者向中國代表團詢問說:「你聽到臺灣兩千萬人民的需要嗎?」中國官員沙祖康堅硬表示:「早就該拒絕了」,之後沙祖康更說出「誰理你們」這四個字。
中國政府在這次災害的表現嚴重失常,根本沒把臺灣人民當「人」看,尤其是當這個新聞在臺灣播放時,大大傷害臺灣人民的情感,對臺灣身份認同影響相當大。
7. 臺灣人在中國被視為外國人
中國對臺灣人的在大陸的生活政策也令臺灣人覺得自己在中國被視作是外國人。如遊樂區需買外國人買的票,票價貴幾倍甚至是十倍以上;進入西藏須與所有持非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的外國人一樣先申請入藏函,而港澳人士則不用申請;持臺胞證有如外國人,午夜過後無法投宿旅館。
難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臺灣人來大陸,「藍的會變綠的,綠的會變成深綠。」所以在共和國的身體力行下,告知臺灣人一個明確的訊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於是國民黨四十年的洗腦教育就被完全抵消,這也是共產黨令人欽佩的地方。
三. 臺灣人在文化上找不到認同
由於兩岸分隔60 年,在文化演繹、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上呈現極大差異,讓臺灣人感受到臺灣與中國的不同。
在文化演繹的部分,如簡體字與繁體字的使用已使海峽兩岸字典出現的明顯差異,兩岸使用的中文辭彙差異相信有一日將比英美英文辭彙差異大的多。
在對傳統文化的保留上,大陸由於出現破四舊立四新等運動,對傳統文化不友善對待,並提倡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不鼓勵宗教行為。文革破壞大量廟宇,祭祀儀式被迫中止、神職人員被批鬥等宗教迫害。雖於改革開放後得到臺灣各廟宇捐助修復,但已失去一脈相承統的情感。在臺灣常見的進香以及繞境等民間宗教活動在中國完全消失,這些原本屬於傳統中國生活中的一部分反而在臺灣深化。
四. 中國在世界上的名聲欠佳
雖然當今中國聲稱已恢復大國榮耀,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國,但由於國家價值觀明顯與大部分國家相異,且社會彌漫著物質主義,導致人民精神信仰空洞與社會道德崩潰,讓外人見到中國發生的各種社會事件,只能用「驚人」來形容。如見死不救、各種毒食品與欠缺公德心與公共秩序,以及官員腐敗,包二奶、公器私用等行為。
五. 是生活方式的選擇
與其說臺灣人認同臺灣,不如說他認同的是臺灣的生活——一個民主制度與公民社會融合在一起的日常生活。
他所受的教育,是教他如何成為一個公民,沒有過多的政治課程。畢業後可自由工作、居住與遷徙。生病了,不會有沉重的經濟負擔,有全民健保可以幫忙分憂。不必擔憂昨天發的博文,會不會因為言論過於激烈而被刪除。也不擔心買的房子七十年後會發生什麼事,因為是永久持有。不用擔心房子會被強拆,因為法律會保護他的一切。遇到冤屈,可以找記者,也可以找民意代表將冤情訴諸大眾,而不是含淚吞恨。
他習慣生活在一個可以跟政府與社會溝通無礙的地方。當他對政府不滿時,可以上街表達他的想法,政府也會和善的回應。可以看想看的書,不會看到刪節的版本。可以出版他的著作,不會有人事先檢查。可以自由的連上網站,不會看到「Error
404 file not found」,當然搜索資料時也不會出現「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
所以與其說,臺灣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還不如說臺灣人不認同中國的生活,他們已經習慣了在臺灣的生活方式,並且深深愛上這樣的生活,這就是臺灣人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原因。
當然,他們也希望海峽對岸的人民也能跟他們過一樣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