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大器 唐朝服飾文化
典雅大器 唐朝服飾文化
承襲歷朝的染織技術水準,唐朝的染織愈發精湛,絲織品的染色圖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準;相輔相成地,唐朝的服飾質料精緻考究、色澤鮮豔、樣式繁多,所佩飾物華美。服飾氣質雍容大方、華麗典雅,同時又流露出天人的優雅與飄渺,在悠久的中國古服飾史中,堪稱登峰造極,璀燦輝煌。
其服飾,唐朝男子主要形式為圓領袍衫,頭戴襆頭或紗帽、腰束革帶、足下烏皮靴為典型裝束。襆頭以絲絹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長帶,用來裹髮的頭巾,在唐朝非常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除祭祀典禮之外,平常都穿這種服飾,官員的日常服也是如此。為表示尊重傳統,這種圓領衫通常在膝下施加一道橫闌,名為闌衫。這種闌衫一直延傳至宋代,仍為仕人上服。
唐朝時期婦女服裝品種繁多,大多為兩截穿衣款式。上衣有襦、衫、袍、半臂、披帛等,下裝則是裙、褲之類。加之鞋帽瓔珞束帶等,豐富多采。
隋至初唐時期,婦女的服飾以小袖短襦、長裙、肩披搭一條帛巾為主,她們將裙頭高繫於腋下,稱之為「齊胸襦裙」,到唐末時,裙子已不似隋唐之初的穿法,可一般裙頭也還是繫紮在腰部以上,因此這種裙式我們名之為「高腰襦裙」。
半臂,又稱「半袖」,是一種從短襦中脫胎出來的服飾。一般為短袖、對襟,衣長與腰齊,並在胸前結帶。半臂下擺,可罩於裙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樣束在裙子裡面。
唐朝婦女在肩上披搭一條長長的帛巾,俗稱「披帛」,又稱「畫帛」。這種帛巾通常以輕柔的紗羅裁成,輕盈薄透,長度大多在兩米以上,上面印畫各種花紋。披帛的使用方法通常有兩種,一是將它披搭在肩膀之上﹔二是將它纏繞於兩臂之間,這兩種方法分別搭配於不同的服飾。走起路來,跟著手臂的擺動而隨風飄舞,非常美麗,宛如仙女下凡。
盛唐以後,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到了中晚唐時期,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時期的貴族穿著這種禮裝,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髮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
此外,唐朝天寶年間,在民間還曾流行過女子著男裝,也是圓領衫、襆頭,並一度流傳到宮中,成為宮廷婦女的家常衣著。風情萬種的唐代女子穿起男裝來,硬是增添了不少英武之氣,別有一番風韻。
唐朝女子愛美成風,十分講究臉部化妝:畫眉、點脣、塗胭脂,把眉毛畫成各種形狀,將胭脂塗成酒暈妝,有的還在眉間妝點花鈿等。婦女好將秀髮梳成高髻,常見的有「望仙髻」「雲髻」「雙垂髻」等。髻上以簪釵等物貫連固定,再插上梳子、鮮花、勝、金鈿等頭面之物作為裝飾。簪的本名叫「笄」,女子插笄需舉行「笄禮」,被視為成年的標誌。釵一般為雙股,多用金銀和玉製成。後人在釵頭綴上活動的花枝、玉珠等,走起路來「一步三搖」不停地晃動,稱為「步搖」。唐代婦女的步搖一般製成鳥雀或鳳凰狀,口中銜掛玉石珠串,隨著人體的走動珠串便會搖顫。
這行雲流水般的衣裳,正如天人的飄渺仙姿,纏繞於身隨風飄曳於地的披帛,其實也是古人仿照天人仙子的如意寫照而已,並非僅僅是想像。在敦煌壁畫中大量的彩繪圖案裡,有著當時人們對佛國世界的描述;其所描繪的佛、天人、飛天與仙女等形象,莊嚴而逼真。如果詳加對照,會發現大唐服飾和壁畫中的天人服飾是十分類似的。當古人重德、守道,敬神信佛的時候,一些宇宙中的真象,就會顯現給人,而那美麗神聖的一切,皆是人所追求和模仿的標準;由此可知,服飾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其背後自有深厚的內涵存在。@
上一篇:大雨中的音樂會 只為一句承諾
下一篇:昇恒昌秀出台灣工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