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6 19:25:10綺羅

科學家:太陽磁極翻轉提前 活動高峰期將現

科學家:太陽磁極翻轉提前 活動高峰期將現

科學家研究發現,以往每隔大約11年,太陽的整個磁場就會發生一次磁極翻轉—北磁極變成南磁極,而南磁極變成北磁極。但最近發現太陽磁極翻轉有提前的跡象。檔案圖片。(NASA)
 
【大紀元2012年04月26日訊】 科學家研究發現,以往每隔大約11年,太陽的整個磁場就會發生一次磁極翻轉—北磁極變成南磁極,而南磁極變成北磁極。但最近發現太陽磁極翻轉有提前的跡象。太陽活動的高峰期將提前到來
 

近期科學家發表了兩篇針對太陽磁極翻轉的論文。其中的一篇直接源自「日出」號探測器獲取的對於此次太陽磁極翻轉的觀測數據。喬納森•瑟坦(Jonathan Cirtain)是美國宇航局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的太空科學家,同時也是參與日本「日出」(Hinode)號太陽探測器項目的美方項目科學家。他說:「太陽磁北極已經開始進入倒轉期,遠遠領先於南極,我們不能理解其中緣由。」

科學家們強調了這一過程中的不對稱性。目前,太陽北磁極已經大大減弱,幾乎接近於零。這就說明太陽的磁極倒轉過程已經開始,但是反觀太陽南磁極,這裡的磁場減弱過程卻似乎僅僅是剛剛開始。

而另一份論文則採用了一項新技術,對太陽極地大氣發出的微波輻射進行觀測,以此推斷其表面發生的磁場活動特徵磁極翻轉。納特•戈帕斯瓦米(Nat Gopalswamy)是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太陽科學家,他也是這篇有關採用微波輻射方法觀測太陽的論文第一作者,這篇論文已經於2012年4月11日被《天體物理學雜誌》接受。他說:「當我們開始在緯度超過60度的位置上觀測到日珥爆發,那麼我們就該知道太陽極大期就要到了。」

在第二份論文中描述的新的微波輻射觀測方法則得益於2003年的一項新發現:太陽表面存在一種規模巨大的爆發現象,即日珥爆發。當時科學家們注意到,當太陽活動處於極小時,這種爆發一般都集中在太陽低緯度地區,但是隨著太陽逐漸接近極大期,這種日珥爆發現象逐漸開始向極地高緯度地區轉移。與此同時太陽極區在微波波段的亮度也逐漸下降到非常低的值。

這兩篇描述太陽磁極轉變不均衡的論文對傳統上認為太陽南北磁極同步發生磁極翻轉的觀點提出了挑戰。與此同時,這兩篇論文都認為在太陽北極,磁極翻轉即將發生。這一時間點遠早於一般認為太陽極大將在2013年到來的預期。而「日出」號探測器獲取的其它一些數據同樣暗示我們可能需要對現有的太陽模型做出重新考量。

(責任編輯:肖恩)

 

太陽「磁場反轉」 5月天氣可能重現300年前酷寒!

 

最近觀測顯示,太陽北極磁場馬上要從負轉為正,可南極卻並未出現要從正轉為負的跡象。(圖/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外媒報導,根據日本國立天文臺預測,由於太陽「磁場反轉」等微妙變化,5月份的天氣將不再那麼炎熱,很有可能重現300年前地球寒冷期的天氣情況。

據報導,日本國立天文臺前天做出一項重大預告,根據日本太陽觀測衛星「日出」所發回的訊息顯示,5月份太陽磁場將發生很重要的變化。太陽也有磁場和磁極,一般而言,太陽北極和南極各為正負,同時,會有一次反轉。但是最近觀測顯示,太陽北極磁場馬上要從負轉為正,可南極卻並未出現要從正轉為負的跡象。因此,在5月份將會出現太陽北極和南極都處於正極,同時在太陽赤道附近出現兩個負極。

氣象研究是通過日本「日出」衛星、以及參與這項研究的歐盟科學家和美國航太中心科學家共同觀測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這項結果還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

太陽黑子活動以11年為周期,從活動非常靜止一直上升到黑子量最多達將近200個。中國古代在漢朝時就有了對黑子的觀測,而人類真正進入對太陽黑子的觀測是在1770年。從那時起,已經觀測了24期太陽黑子活動,目前正處於第24期。

可是這次出現一個情況,就是原先預計將要進入黑子活動高峰期的太陽比預想的晚了兩年,而且按照目前預測來看,將會在2013年5月達到黑子活動高峰期,可能高峰期時候,黑子的最大量也只有60個左右,這和以往高達150個、 180個乃至1958年達到190個相比,只有三分之一。

現在世界各國包括日本科學家最關注現象同時出現會帶來什麼。歷史上與此相仿的三個階段當時都出現氣溫下降。比如倫敦泰晤士河結冰,世界各地發生糧食歉收、饑餓等現象。因此,現在各國觀測人員都在集中觀測,當太陽出現這兩種情況後,地球氣溫是否會出現明顯下降。

如果下降之後,我們所擔憂的地球溫暖化是否會由此而減緩?更重要的是,迄今為止一致認為地球溫暖化並非因為溫室排放氣體所引起的科學家,對這一問題更為關注。很快,這個結果將會通過科學研究和衛星送回的訊息大白於天下。



原文網址: 太陽「磁場反轉」 5月天氣可能重現300年前酷寒!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425/41696.htm#ixzz1t9MSMB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