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3 17:45:00綺羅

印度發射遠程導彈效應 不容輕忽

社評-印度發射遠程導彈效應 不容輕忽
  • 2012-04-23 01:01
  • 旺報
  • 【本報訊】

 印度日前成功發射一枚「烈火5型」的遠程導彈,事後並宣稱其已列名導彈強國。新德里官方儘管強調,研發導彈的目標不具針對性,但印度媒體則大肆渲染導彈射程可覆蓋中國全境,顯見中國軍事崛起確實已讓印度感到不安。

 印度軍方計畫未來5年將耗資近千億美元發展軍備,印度海軍本月初已向俄羅斯租借一艘核動力潛艇,其自行研發的核潛艇,預計明年開始服役,它透露出印度擴軍重點是強化海軍與空防戰力,目的當然是為因應中國在印度洋的擴張。

 印度外交政策長期受到英國殖民時期現實主義思維的影響,理論上它不易成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棋子,但也不會與中國(或俄國)合作對抗美國的單極霸權。最符合印度國家利益的是,在美中俄三邊「左右逢源」,確保自身被多方拉攏的優勢。冷戰期間,印度表面上奉行不結盟外交政策,實際上是在美蘇間擺盪,並兩頭獲利;冷戰之後,印度外交似無太多的變化,新德里與金磚國家合作的同時,仍不忘拉攏美俄來制衡中國。印度推動「東向政策」的結果,不僅與緬甸軍政府建立緊密關係,也和越南簽署了共同開發南海油田的協議,下一步會設法與東協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近年來,印度積極與美日強化三邊關係,目的無非是想在南海建立戰略據點,進而牽制中國在印度洋的活動。

 印度僅次於中國,未來25年的能源需求將急遽增加,預計約占全球能源需求的18%,其中絕大部分仰賴進口。印度針對能源需求所建構的三條能源戰線,西線:伊朗經巴基斯坦;東線:緬甸經孟加拉;北線:土庫曼經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只有西線的政治風險較低,卻受制於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換言之,印度洋通往非洲、中東與東南亞的海上運輸,已被印度視為經濟發展的命脈。

 最近幾年,中國積極建設海軍,其在緬甸、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或馬爾地夫建立海軍運補基地,已影響到印度控管孟加拉灣通往馬六甲海峽的關鍵水域。當北京的觸角延伸至東非(亞丁灣)的吉布提與塞席爾等國,逐步建立一條從中東至印度洋的運補線和貿易路徑,形成西方國家所稱的「珍珠串戰略」,這對企圖稱霸印度洋的印度,自然構成嚴重的安全威脅。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仍遠遠凌駕印度之上,印度自無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的本錢。儘管如此,中國亦不宜輕忽印度發展遠程導彈可能引發的後續效應。今年3月間,胡錦濤出席新德里召開的金磚國家峰會前夕,北京外交部曾警告印度不要在南海水域探勘石油,以避免捲入爭端,只不過印度外交部以「南海屬於世界財產」,婉拒了北京。

 北京外交部對印度試射遠程導彈的反應,維持一貫的低調,聲稱「中印並非競爭敵手,而是合作夥伴」。根據國際關係建構現實主義的論點,任何三邊關係互動易形成較弱兩方聯合抵制較強一方的結果。北京堅定立場且回應冷靜,確可避免對手串連,尤其中國與菲律賓為南海黃岩島主權的激烈爭端尚未落幕,此時若對印度的挑戰過度反應,並無助於北京維繫「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初衷。

 美國的亞洲戰略或印度的擴軍,反映的其實都是對中國崛起的不安。國際社會支持圍堵中國的論點,多堅信各方只要對北京採取一致立場和態度,應付中國崛起相對容易許多。中國面對這種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不能忽視印度稱霸的野心,也不能輕忽美國與俄羅斯幕後的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