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2 19:22:59綺羅

別說你們的迴響!

回 響-真的是咱們嗎?

  • 2011-10-12
  • 旺報
  • 【(莊子勳/台北市)】

 還記得那一年隨參訪團共遊北京時,拜會某大型政要單位的領導。到了對談時間,副團長無意間使用「你們怎麼樣、我們怎麼樣」的措辭,竟然惹得領導大為不悅。那個牛逼哄哄的領導用標準京腔大聲地說:什麼「你們、我們」?要說「咱們」!把我們這些台灣學生都嚇到了。副團長連忙用標準台腔「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地連聲致歉。

 這件事我印象超深刻!只覺得大陸人怎麼對關於「你、我」的詞彙這麼敏感?有這麼嚴重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們、我們、還是咱們」,而是在台灣人和大陸人彼此的心態。

 確實有部分台灣人因為固有印象而輕視大陸人,可是大陸人也請捫心自問,你們真的有把我們當作「咱們」嗎?

 如果你們真的有把我們當作「咱們」,那為什麼街上臨檢的警察,一聽我們是外地口音,就兇巴巴地吼:「暫住證拿出來!」呢?

 有一次我的台胞證快到期了去申請,警察惡狠狠地說我是「非法入住」,當場拒絕申請,還逼我馬上搬家,把我嚇傻了,也氣炸了,擔驚受怕好幾天。我說,我不知道有這個規定啊!他們說,非法就是非法,管你知道還是不知道!

 如果真的有把我們當作「咱們」,那為什麼我在北京讀大學時,不能和大陸學生住一起,而要住留學生公寓呢?為什麼我們從「中國的台灣」過來念書會變成「留學」?為什麼我們的學費會是大陸學生的4倍?為什麼我們的住宿費是大陸學生的22.5倍?

 為什麼我在北京申請信用卡,多次被拒絕,我問客服:「為什麼大陸人只要填一下表格就能申請,而我有穩定工作,也提供了收入證明,還申請不過?」,客服回答簡單扼要:「因為你們是外籍人士,風險很高!」

 你們不是說咱們都是中國人嗎?怎麼這時候我變成外國人了?

 總而言之,提到主權問題,大陸人多半會說:「台灣是咱們的寶島,咱們都是中國人」,而提到其他問題,我們就變成「外籍人士」,讓我多交錢,讓我辦居住證!

 〈別說你們〉中提到的台灣店員,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你們過來的人,都是買黃色的菸回去,沒有人拿白色的。」可是我記憶中的大陸警察,卻是兇神惡煞的要把我趕出家門。

 只要兩岸沒有平等、互信的一天,這種敏感就永遠不會結束。

回 響-回歸相處本質 平等與尊重

  • 2011-10-12
  • 旺報
  • 【(Hippo/台北市.現居蘇州)】

 〈別說你們〉

 編按:本版日前刊登南京作者繆黃佳文章〈別說你們〉,引起台灣讀者的回響,今日選登兩篇,反思兩岸彼此相待的態度。

 記得剛派駐上海時,同事提醒我,提及對岸同胞時,不要說「大陸人如何如何」,因為很多大陸人會覺得被鄙視,所以要說「這裡的人如何如何」,當時,我心裡就納了悶,為何大陸人會成為某種貶抑的代名詞呢?

 讀到〈別說你們〉這篇文章時,我大致可以理解作者的心情,機場買菸的對話,應該可用「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來解釋,不過若是免稅店員工那一抹微笑帶著嘲諷,那就另當別論了!或許是大多數台灣人那莫名的優越感,以及對岸人民對台灣抱著好奇與嚮往,造成許多大陸人很忌諱被台灣人瞧不起,所以會有〈別說你們〉的感慨。

 兩岸的差異之所以一再被強調,是因為本是同文同種,理論上應該差不多,但因為歷史、政治因素發展成兩種迥異的社會樣貌。大多數台灣人看到其他發展中的地區,並不太會產生如此強烈的優越感,但若優於中國大陸,就會沾沾自喜,兩岸的差異往往是被用放大鏡來檢視及解讀的。

 以前剛和外子在一起時,我常和他抱怨或批評大陸的許多社會現象;以及人們的思考邏輯,很多都讓人匪夷所思,剛開始時他總壓抑著情緒,後來有一天終於爆發了。他說,並不是全世界都和台灣一樣,你在這裡,就要習慣這裡的一切,並且試著去接受,你不能只接受我一個人,卻看不慣這裡的一切,這樣日子怎麼過啊?

 被他當頭棒喝後,我開始讓自己慢慢去瞭解並且習慣大陸的一切,要全然接受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讓自己多些同理心,對於那些真正無法改變且看不慣的事,盡量視而不見,畢竟我必須和他一起生活在大陸的土地上。

 但對大多數的台灣人而言,要不要生活在中國大陸是可選擇的,因此,不像我得「認命」地去習慣。現在很多人在大陸工作、求學或生活,但矛盾的是,既然是自主作選擇留在大陸,卻未真正打從心底接受這一切,因此,聽到台胞們批評或嘲諷大陸的聲音,似乎也沒少過,要去除這些成見,必須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而這樣的素養則需要教育與時間

 姑且不論兩岸的異同,回歸到人與人相處的本質,人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彼此尊重是基本且必要的,台灣人要放下那自我感覺良好的優越感,先學會如何設身處地尊重別人,而大陸同胞們,或許盡量忽略那條「自以為被瞧不起」的敏感神經,就不會輕易地感覺又被對方刺傷了。是哪裡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一個能真正尊重他人並且不卑不亢的人,兩岸和平才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