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11 11:16:48騃人

沙漠之魚評《91年7月13日‧宜入殮 》


往火裡去
投己身
自行焚燒


化成灰


夢終醒 不孤
紅塵遠離
痛苦不再咫尺


撲焰
以火浴身
祈 重生





心入殮
情寒封


冥靈一縷
一縷
笑看昨日


轉悠
轉悠於來世
來世再行情深
情深款款



-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4號焚化爐,送焚-

====================

如果沒有相當程度的悲傷與體悟,又怎麼會創作出如此達觀的作品?

標題,91年7月13日.宜入殮,讓人聯想到在電影的情節裡,周圍黑暗,僅有窗外的月光泛進房間,照著牆上的日曆,而日曆那天,農民曆的欄位上寫著適合殯葬。

電影裡,出現這樣的情景,不外乎下一幕將出現淒悲的畫面,但是當閱讀到第一行字,第一段時,卻又隱約感受到達觀。

整首詩依序為苦 --> 喜 --> 停歇 --> 再喜,由第一段“往火裡去... 化成灰”之中,可看出作者的絕望。飽受世間的各種辛酸苦難,最後選擇了往火裡去,“自行焚燒”,彷彿已死的靈魂觀看著自己的軀體被火吞噬,平平淡淡,最終歸回塵土,化成灰,再也不經營今生。

回歸自然,回歸平靜,長久以來浮生如夢,當躺下時,當轉為灰燼時,夢醒。雖然身邊的親友已遠離,但是作者內心卻感到不孤。因轉而為之的是長久未曾得到的平靜,利用“醒” “不孤” “遠離” 等字詞,敘述自己心境的轉變及解脫。

而在第二段的第二小節,再次強調“撲焰” “以火浴身”,再次勾起讀者在第一段被牽動起來卻又淡忘的回憶,使讀者再次感受到作者真正尋求到的一種解脫,尾端並以“祈 重生”作為第二段結束,表達出作者渴求新生的強烈慾望,使全詩至此達到第一個高潮。

作者在全詩第一個高潮後安排一個“闔”字作為停歇,是個很巧妙的手法。如同男高音唱至激情處突然屏息一般,吸引聽者所有目光,期待未來不可知的結果。

第三段,“心入殮 情寒封”敘述化為塵與土之後的感受,由寒封起來的情可得知作者情緒再度歸於平淡,與“紅塵遠離”相呼應,至“冥靈一縷.. 笑看昨日”,再至“轉悠.. 情深款款”,是全詩第二個高潮。作者假借靈魂來回顧昨日一生,並且讓所有的思緒歸於塵與土,轉而化為來世之悠遊。強調來世將會是富有情感的一生,在此作者渴求新生的強烈慾望再一次獲得表達,全詩以“情深款款”作結,讓讀者留下無限憧憬,進入了第二個高潮作結。

一首詩裡不斷由絕望至渴望,再由渴望至永生,如此高潮之中又有另一波高潮的作品,卻是作者在絕望時心境的轉折,是否意味著在作者的心中,絕望希望渴望盼望融合為一體?




◎感謝詩友沙漠之魚相評。從來不知道自己寫的詩也值得被拿來分析。魚你所評大抵無誤,而我在那當下,也確實是“有相當程度的悲傷與體悟”。拙詩一首,得魚如此看重,感謝了。日後還望魚你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