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9 18:11:59白菜2號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書摘
又一陣冷風吹來,
本學期的作業,是一本書的摘要,
別看這個作業簡單,
13000字的摘要,應被我刪減成3000多字,
這是多少血淚啊~~
看不懂新教各教派的教義和差別~~
馬丁路德你到底想搞什麼鬼啊?
喀爾文,你更是一個討厭鬼~~
寫作業到天亮,完全沒睡,感謝starbucks咖啡~~
反正~~有及格就好了,
另~~看完本篇的人,我向您致上偉大的敬意,
這麼無聊的文章,竟然勉強自己看完了~~
感動~~
******************************
書名: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作者:Max Weber(馬克斯‧韋伯)
譯者:于曉、陳維綱等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年5月
資本主義的經濟行為是利用交換機會來牟取利益的行為,用和平的獲利機會,按照理性來追求,以貨幣形式進行資本核算,作任何事情都必須考慮收支問題,確定是否獲得利潤。
各個文化和各個時代,商業和交易到處都存在,但它們卻不是資本主義。各種時代都有追求財富的慾望,但是財富不是資本主義,慾望也不是資本主義精神。享樂主義不是資本主義精神,也不是因為貨幣或資本額來源而改變。資本主義在技術上仰賴現代的算術和簿記法,可靠的法律制度和按照形式的規章辦事的行政機關,但這樣的制度為什麼只在西方出現呢?
為什麼西方發展出資本主義,但是其他文明卻沒有呢?為什麼西方發展出適合資本主義的條件,和資本主義的精神,到底資本主義的精神,是從哪裡發展出來的?
在歐洲任何一個宗教成分混雜的國家,都可以發現工商業領導者,資本所有者,甚至技術和管理人才,大部分都是新教徒,尤其在資本主義發達的地區,更為明顯。
和天主教徒相比較,培養技術和工商業人才的學校中,新教徒的學生比例都高於天主教徒,因為教育影響職業,這可能就是天主教徒比較少參與資本主義的原因。所以,資本精神成為西方的特色,甚至可以說成為新教的特色,因為天主教徒並沒有展現此種特色。
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參與資本主義多是新教徒呢?一種說法是因為參與這些教育必須有相當資本和接受教育,如果這個解釋合理,為什麼經濟發達的地區會轉向新教,或贊同宗教改革呢?
是因為宗教改革後,教會的控制降低嗎?但是在這些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例如日內瓦,荷蘭,英格蘭,取代的是在個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和各個領域的一切行為都加以管理的控制方式,而且他們所抱怨的不是教會對生活監督過多,而是過少。是因為新教徒被迫害,沒有機會為政府工作,轉向經濟領域尋求發展嗎?如同猶太人,法國路易十四下的胡格諾教徒和教友會教徒的處境一般。但是德國的天主教徒也被迫害,為什麼卻沒有走向資本主義呢?是因為新教徒喜好奢侈生活嗎?但事實卻非如此,因為英國,荷蘭,美國的清教徒,生活反而非常節儉。這些說法都無法解釋為什麼新教徒參與資本主義,具有較深厚的資本主義精神。
新教派中的喀爾文教派,無論在什麼地方,其信徒都出現了結合資本主義商業意識和宗教虔誠。而且喀爾文教徒在各地的聚集地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溫床,比起其他新教派,大大的促進資本主義精神的發展,無論就具體實例和總體比較,都可以證實這點。
法國的胡格諾教會,信徒參與商業和技術的人數特別多,在宗教迫害時尤其多。奧地利都直接輸入法國的新教徒手藝人。在其他地區,例如在英國、北美的公誼會,在德國的門諾派,篤信宗教的生活方式,又有非同尋常的經商手腕。虔信派教徒也是如此。
何謂資本主義精神?從富蘭克林的書籍,即可見到典型的資本主義精神。他認為人有增加自己資本的責任,這對當時而言,是非常奇特的一種說法。富蘭克林的道德,帶有功利主義色彩,既然如此,是否只要維持表面的道德,無須多餘的美德?但在他的書中,卻反覆強調他自己如何遵守這些美德,並將這些美德的功用歸於引導他走正路的神的啟示。
中古時期,天主教認為追求財富的慾望是卑鄙無恥,獲利能夠被容忍,只是因為現實的需求。所以相較之下,富蘭克林的主張,簡直不可思議。
富蘭克林所在的新英格蘭地區,是資本主義精神發達的地區。資本主義精神發達代表商業發達呢?實情並非如此,新英格蘭內的賓州,因為缺乏貨幣,幾乎要退回到以物易物的狀態,賓州並沒有發展商業的條件,卻發展出資本主義精神,成為資本精神興盛的地區。
傳統主義和資本主義是有所不同的,雖然早期就出現了銀行業,但和現代銀行仍有所差別,傳統主義依賴於特權和壟斷。因此,資本主義精神的典型代表者,是那些工業城市,在非常普通環境中靠個人奮鬥而發財的暴發戶。
他們是為事業而生存,而不是為了生存而事業。他們並沒有生存和溫飽的問題,即使溫飽、富裕之後,依然不會停止工作,因為他們拜金,嚮往更為奢華的生活?不,相反的。他們富有但是低調,內斂節儉,這類型的企業家,避免不必要的開銷,不自吹自擂,不對自己的權力沾沾自喜,對外在社會聲譽的外在標記感到窘迫不堪,有禁欲的傾向。
每個人都努力賺錢,把獲利當作人生的最終目的,但是獲利不是為了物質的享受,因為把賺錢的行為看做一種職業,合乎理性的勞動,是他們畢生工作的重要目的。
資本主義精神發展可以理解為理性主義整體發展的一部份,但這種理性思想的具體形式,到底是誰的精神產物?因為有關職業的獻身勞動的觀念,都是從這裡出來的。
傳統的基督教對世俗抱持冷漠的態度,認為短暫的人生只是朝聖的旅途,沒有必要重視職業的形式,職業只是生存的手段。追求超出個人需要的物質利益是不對的,因為物質利益只有犧牲他人的利益才有可能獲得,要受到直接譴責。
職業思想引出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新教派對於職業的解釋,包含了一個宗教概念,上帝應許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們以苦修的禁欲主義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個人在現世裡所處地位賦予他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他的天職,每一種正統的職業在上帝哪裡都具有完全同等的價值。
宗教影響的力量,雖然不是唯一的力量,但遠遠超過其他的一切力量,造成我們今天意識到的差異。
可是不要誤解的是,推動資本主義精神,並不是這些新教派的目的。倫理觀念改革,從來就不是宗教改革家的關心的中心問題。例如門諾,衛斯理,應該說靈魂的救贖,或僅僅是靈魂的救贖才是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心。新教的禁欲主義,對職業的提倡,使得資本主義興盛,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這些宗教改革家始料未及的。
世俗禁欲主義的宗教基礎方面。喀爾文教派主張預選說,只有一部份的人可以得到恩寵,可以得救。教士、教會、聖事,甚至魔力,都無法獲得恩寵。因為全部的意義在上帝,不在於人。上帝不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可是人類的存在都是為了上帝。所以基督徒在塵世間生存的意義,就是服從上帝的聖誡,榮耀上帝。
基督教的罪惡感,原罪和贖罪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天主教有著那種富於人性的循環,罪惡、懺悔、贖罪然後解救,繼續新的罪惡。可是喀爾文教派沒有那種人性的贖罪方式,喀爾文教派的上帝,要求的不是個別的善行,而是一輩子的善行,而且還要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路德教派因信稱義,但是喀爾文教派卻藉由這種緊張的世俗活動途徑,來獲得這種被拯救的確定性。對自我控制的推崇,清教徒就像所有理性類型的禁欲主義一樣,力求使人能夠堅持自我控制,而不依賴感情衝動,試圖使人具有一種人格,使得教徒的行為有秩序。
大多數情形是喀爾文教派的禁欲主義,受到其他禁欲主義運動的模仿,成為靈感的泉源。獨立派,浸禮宗,衛斯理派也受到影響,
虔信派認為應該要努力在世俗的職業中,在日常生活常規的範圍內獲得救贖,禁欲式的控制在世俗職業中的行為,認為在一項職務中勞動是最好的禁欲活動。虔信派意味著循規蹈矩的控制和監督。有條不紊的發展自己恩寵狀態,逐步達到越來越高的恩寵和完善的程度是恩寵的標記。
親岑道夫影響到摩拉維亞弟兄會,其弟兄會最重要的積極觀念,在於過一種積極的基督徒生活,在一種職業中從事職業勞動,這一觀念始終是他們的生命活力;做為一個大傳教中心,同時也是一個商業企業,為其教徒引導上世俗禁欲主義的道路。
循道宗具有條理、系統化的行為本性,以求達到唯一的確定性。在群眾的使命,帶有強烈的情感特徵。認為德行是恩寵的條件,缺乏善行德操的人,絕對不是一個真正的信徒。循道宗做為禁欲行為的宗教基礎的德行教義,提供一個補充,並未給職業觀念的發展提供任何新的東西。
虔信派和衛斯理,都是次要的思想運動,新教禁欲主義的另外一個來源,是浸禮會,門諾派,貴格會,他們從事經濟職業的興趣日益增強。
禁欲主義行為,意謂人的整個一生必須與上帝的意識保持理性的一致,不再是不堪承受的負擔,而是確信每個拯救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把禁欲主義新教看過一個統一的整體,發端於喀爾文教派的英國清教徒則為職業觀提供了最融貫系統的宗教依據。
財富並不是罪惡,聚斂財富也會阻礙教會發揮作用,相反可以提高威望。但是對個人來說,奢侈品的消費卻是不應當的,並非反對追求財富,而是反對非理性的使用財富,而且如果財富是從事一項職業的勞動果實,那麼財富的獲得,就是上帝祝福的標誌。此外,宗教帶來勤儉,勤儉帶來財富,衛斯理教派也鼓勵信徒節省致富。
勞動是一種天職,獲得恩寵確實性的唯一手段。所以即使是無須擔心溫飽的富人,也應該從事一個正當的職業,在職業上辛勤勞動,因為勞動本身就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有工作能力卻去當乞丐,就是犯下偷懶罪。一個職業是否能博得上帝的青睞,根據他為社會所提供的財富多寡來衡量,虔誠的基督徒應該服從上帝的召喚,盡可能的合法牟取更多的利益。
不可以太過於高估宗教對現在資本主義的影響力,因為現在的資本主義已經擺脫宗教的影響,不再求助於任何宗教力量的支持,在現今社會取得支配的地位,當代資本主義和近代國家日益強大的力量聯合起來,得以摧毀中世紀經濟生活準則的那些陳舊腐朽的形式。
本學期的作業,是一本書的摘要,
別看這個作業簡單,
13000字的摘要,應被我刪減成3000多字,
這是多少血淚啊~~
看不懂新教各教派的教義和差別~~
馬丁路德你到底想搞什麼鬼啊?
喀爾文,你更是一個討厭鬼~~
寫作業到天亮,完全沒睡,感謝starbucks咖啡~~
反正~~有及格就好了,
另~~看完本篇的人,我向您致上偉大的敬意,
這麼無聊的文章,竟然勉強自己看完了~~
感動~~
******************************
書名: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作者:Max Weber(馬克斯‧韋伯)
譯者:于曉、陳維綱等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年5月
資本主義的經濟行為是利用交換機會來牟取利益的行為,用和平的獲利機會,按照理性來追求,以貨幣形式進行資本核算,作任何事情都必須考慮收支問題,確定是否獲得利潤。
各個文化和各個時代,商業和交易到處都存在,但它們卻不是資本主義。各種時代都有追求財富的慾望,但是財富不是資本主義,慾望也不是資本主義精神。享樂主義不是資本主義精神,也不是因為貨幣或資本額來源而改變。資本主義在技術上仰賴現代的算術和簿記法,可靠的法律制度和按照形式的規章辦事的行政機關,但這樣的制度為什麼只在西方出現呢?
為什麼西方發展出資本主義,但是其他文明卻沒有呢?為什麼西方發展出適合資本主義的條件,和資本主義的精神,到底資本主義的精神,是從哪裡發展出來的?
在歐洲任何一個宗教成分混雜的國家,都可以發現工商業領導者,資本所有者,甚至技術和管理人才,大部分都是新教徒,尤其在資本主義發達的地區,更為明顯。
和天主教徒相比較,培養技術和工商業人才的學校中,新教徒的學生比例都高於天主教徒,因為教育影響職業,這可能就是天主教徒比較少參與資本主義的原因。所以,資本精神成為西方的特色,甚至可以說成為新教的特色,因為天主教徒並沒有展現此種特色。
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參與資本主義多是新教徒呢?一種說法是因為參與這些教育必須有相當資本和接受教育,如果這個解釋合理,為什麼經濟發達的地區會轉向新教,或贊同宗教改革呢?
是因為宗教改革後,教會的控制降低嗎?但是在這些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例如日內瓦,荷蘭,英格蘭,取代的是在個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和各個領域的一切行為都加以管理的控制方式,而且他們所抱怨的不是教會對生活監督過多,而是過少。是因為新教徒被迫害,沒有機會為政府工作,轉向經濟領域尋求發展嗎?如同猶太人,法國路易十四下的胡格諾教徒和教友會教徒的處境一般。但是德國的天主教徒也被迫害,為什麼卻沒有走向資本主義呢?是因為新教徒喜好奢侈生活嗎?但事實卻非如此,因為英國,荷蘭,美國的清教徒,生活反而非常節儉。這些說法都無法解釋為什麼新教徒參與資本主義,具有較深厚的資本主義精神。
新教派中的喀爾文教派,無論在什麼地方,其信徒都出現了結合資本主義商業意識和宗教虔誠。而且喀爾文教徒在各地的聚集地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溫床,比起其他新教派,大大的促進資本主義精神的發展,無論就具體實例和總體比較,都可以證實這點。
法國的胡格諾教會,信徒參與商業和技術的人數特別多,在宗教迫害時尤其多。奧地利都直接輸入法國的新教徒手藝人。在其他地區,例如在英國、北美的公誼會,在德國的門諾派,篤信宗教的生活方式,又有非同尋常的經商手腕。虔信派教徒也是如此。
何謂資本主義精神?從富蘭克林的書籍,即可見到典型的資本主義精神。他認為人有增加自己資本的責任,這對當時而言,是非常奇特的一種說法。富蘭克林的道德,帶有功利主義色彩,既然如此,是否只要維持表面的道德,無須多餘的美德?但在他的書中,卻反覆強調他自己如何遵守這些美德,並將這些美德的功用歸於引導他走正路的神的啟示。
中古時期,天主教認為追求財富的慾望是卑鄙無恥,獲利能夠被容忍,只是因為現實的需求。所以相較之下,富蘭克林的主張,簡直不可思議。
富蘭克林所在的新英格蘭地區,是資本主義精神發達的地區。資本主義精神發達代表商業發達呢?實情並非如此,新英格蘭內的賓州,因為缺乏貨幣,幾乎要退回到以物易物的狀態,賓州並沒有發展商業的條件,卻發展出資本主義精神,成為資本精神興盛的地區。
傳統主義和資本主義是有所不同的,雖然早期就出現了銀行業,但和現代銀行仍有所差別,傳統主義依賴於特權和壟斷。因此,資本主義精神的典型代表者,是那些工業城市,在非常普通環境中靠個人奮鬥而發財的暴發戶。
他們是為事業而生存,而不是為了生存而事業。他們並沒有生存和溫飽的問題,即使溫飽、富裕之後,依然不會停止工作,因為他們拜金,嚮往更為奢華的生活?不,相反的。他們富有但是低調,內斂節儉,這類型的企業家,避免不必要的開銷,不自吹自擂,不對自己的權力沾沾自喜,對外在社會聲譽的外在標記感到窘迫不堪,有禁欲的傾向。
每個人都努力賺錢,把獲利當作人生的最終目的,但是獲利不是為了物質的享受,因為把賺錢的行為看做一種職業,合乎理性的勞動,是他們畢生工作的重要目的。
資本主義精神發展可以理解為理性主義整體發展的一部份,但這種理性思想的具體形式,到底是誰的精神產物?因為有關職業的獻身勞動的觀念,都是從這裡出來的。
傳統的基督教對世俗抱持冷漠的態度,認為短暫的人生只是朝聖的旅途,沒有必要重視職業的形式,職業只是生存的手段。追求超出個人需要的物質利益是不對的,因為物質利益只有犧牲他人的利益才有可能獲得,要受到直接譴責。
職業思想引出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新教派對於職業的解釋,包含了一個宗教概念,上帝應許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們以苦修的禁欲主義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個人在現世裡所處地位賦予他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他的天職,每一種正統的職業在上帝哪裡都具有完全同等的價值。
宗教影響的力量,雖然不是唯一的力量,但遠遠超過其他的一切力量,造成我們今天意識到的差異。
可是不要誤解的是,推動資本主義精神,並不是這些新教派的目的。倫理觀念改革,從來就不是宗教改革家的關心的中心問題。例如門諾,衛斯理,應該說靈魂的救贖,或僅僅是靈魂的救贖才是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心。新教的禁欲主義,對職業的提倡,使得資本主義興盛,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這些宗教改革家始料未及的。
世俗禁欲主義的宗教基礎方面。喀爾文教派主張預選說,只有一部份的人可以得到恩寵,可以得救。教士、教會、聖事,甚至魔力,都無法獲得恩寵。因為全部的意義在上帝,不在於人。上帝不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可是人類的存在都是為了上帝。所以基督徒在塵世間生存的意義,就是服從上帝的聖誡,榮耀上帝。
基督教的罪惡感,原罪和贖罪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天主教有著那種富於人性的循環,罪惡、懺悔、贖罪然後解救,繼續新的罪惡。可是喀爾文教派沒有那種人性的贖罪方式,喀爾文教派的上帝,要求的不是個別的善行,而是一輩子的善行,而且還要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路德教派因信稱義,但是喀爾文教派卻藉由這種緊張的世俗活動途徑,來獲得這種被拯救的確定性。對自我控制的推崇,清教徒就像所有理性類型的禁欲主義一樣,力求使人能夠堅持自我控制,而不依賴感情衝動,試圖使人具有一種人格,使得教徒的行為有秩序。
大多數情形是喀爾文教派的禁欲主義,受到其他禁欲主義運動的模仿,成為靈感的泉源。獨立派,浸禮宗,衛斯理派也受到影響,
虔信派認為應該要努力在世俗的職業中,在日常生活常規的範圍內獲得救贖,禁欲式的控制在世俗職業中的行為,認為在一項職務中勞動是最好的禁欲活動。虔信派意味著循規蹈矩的控制和監督。有條不紊的發展自己恩寵狀態,逐步達到越來越高的恩寵和完善的程度是恩寵的標記。
親岑道夫影響到摩拉維亞弟兄會,其弟兄會最重要的積極觀念,在於過一種積極的基督徒生活,在一種職業中從事職業勞動,這一觀念始終是他們的生命活力;做為一個大傳教中心,同時也是一個商業企業,為其教徒引導上世俗禁欲主義的道路。
循道宗具有條理、系統化的行為本性,以求達到唯一的確定性。在群眾的使命,帶有強烈的情感特徵。認為德行是恩寵的條件,缺乏善行德操的人,絕對不是一個真正的信徒。循道宗做為禁欲行為的宗教基礎的德行教義,提供一個補充,並未給職業觀念的發展提供任何新的東西。
虔信派和衛斯理,都是次要的思想運動,新教禁欲主義的另外一個來源,是浸禮會,門諾派,貴格會,他們從事經濟職業的興趣日益增強。
禁欲主義行為,意謂人的整個一生必須與上帝的意識保持理性的一致,不再是不堪承受的負擔,而是確信每個拯救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把禁欲主義新教看過一個統一的整體,發端於喀爾文教派的英國清教徒則為職業觀提供了最融貫系統的宗教依據。
財富並不是罪惡,聚斂財富也會阻礙教會發揮作用,相反可以提高威望。但是對個人來說,奢侈品的消費卻是不應當的,並非反對追求財富,而是反對非理性的使用財富,而且如果財富是從事一項職業的勞動果實,那麼財富的獲得,就是上帝祝福的標誌。此外,宗教帶來勤儉,勤儉帶來財富,衛斯理教派也鼓勵信徒節省致富。
勞動是一種天職,獲得恩寵確實性的唯一手段。所以即使是無須擔心溫飽的富人,也應該從事一個正當的職業,在職業上辛勤勞動,因為勞動本身就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有工作能力卻去當乞丐,就是犯下偷懶罪。一個職業是否能博得上帝的青睞,根據他為社會所提供的財富多寡來衡量,虔誠的基督徒應該服從上帝的召喚,盡可能的合法牟取更多的利益。
不可以太過於高估宗教對現在資本主義的影響力,因為現在的資本主義已經擺脫宗教的影響,不再求助於任何宗教力量的支持,在現今社會取得支配的地位,當代資本主義和近代國家日益強大的力量聯合起來,得以摧毀中世紀經濟生活準則的那些陳舊腐朽的形式。
阿妏
2007-06-11 15:34:07
書還在嗎
想跟你借書~~
ㄚ妏
2007-06-11 15:29:51
你的書摘 可以借我引用嗎?
歡迎引用,但是不要留下白菜園的網址,
書回台中了,要等我回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