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5 12:16:00yy

皮膚紅腫起泡竟是乾癬關節炎

皮膚紅腫起泡竟是乾癬關節炎
十歲的林小弟,身上突然出現紅腫水泡,看遍中西醫診所,皮膚科過敏藥丸、排毒中藥粉,內敷、外用藥都無效,症狀反而更嚴重,媽媽趕緊送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發現,小弟弟四肢最遠端指節腫脹、疼痛,推斷可能是乾癬,合併乾癬關節炎,經收住院治療,明顯改善。

林小弟的媽媽說,一開始,孩子臉上、腳上長出一粒粒看起來像是紅紅的水痘,隔天愈長愈多,在十天內看了三位醫師,小兒科診所說是過敏、皮膚科說是濕疹過敏,中醫說是食物中毒,各種吃的、抹的都用了,想不到愈來愈嚴重,連四肢、屁股、大小腿都遍布水泡,甚至還開始滲出組織液。

林小弟表示,上體育課時跑步,腳指與腳上的水泡破了,就一直流膿,手指頭腫起來,動一下,關節就會疼。「弟弟下課回來特別累,馬上睡覺,醒來又癢,一到晚上就癢得睡不著,連大人的生活作息也跟著被影響。」媽媽這麼說。

因為會不自覺抓癢,林小弟用衣服去蹭耳朵,把水泡給弄破,衣服上斑斑血跡,脫皮後的肉一塊塊紅紅的,讓家長愈看愈擔心,告誡他不要抓,他還說「愈抓愈舒服」,決定到台中慈濟醫院求診。

李敏駿醫師最初懷疑是疥瘡,但擦了藥,病症仍繼續,抽血檢查後,排除其它各種自體免疫及過敏疾病方面的問題。李醫師細看林小弟身上的疹塊狀,有紅疹會脫屑、中間夾雜小膿泡,摳了會出血,這些症狀都符合乾癬,而乾癬病人有百分之卅會合併導致「乾癬性關節炎」,侵犯四肢最遠端指節,造成腫脹、疼痛,林小弟也符合這些症狀。

李敏駿指出,癬在病理上是一種身體角質,皮膚表皮細胞生長周期變快,一般廿多天就能代謝,會出現乾癬就是身體的調節出了問題,短短幾天就一個生長周期,型態多種,塊狀、膿包、水滴狀等,不管的話,厲害關節變形、侵犯壞掉,癢才是真正讓人受不了的事,無法做事,書也唸不了,李敏駿主任強調,早發現早治療,要避免關節變形。

而乾癬致病原因不明,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是因為自己的免疫系統出變化,造成皮膚細胞的增生破壞,與遺傳有關。李敏駿補充說明,目前資料顯示,人種差異性也蠻大,西方人一百人有兩個人乾癬,東方、非洲人種,在比例上少一點,百分之一,一般而言,好發年紀卅歲左右,男女比例差不多,最近研究發現,十歲左右小朋友就會發病,像林小弟就是一個例子。

國外研究,有些特定基因會容易誘發乾癬,但也不一定有此基因,才會有乾癬表現,推斷也許跟環境有關,如藥物、情緒壓力等,目前所知致病的機轉並不那麼清楚。

李敏駿醫師建議,曾經發作乾癬關節炎的患者,在用藥上更注意,同時避免易造成過敏的食物,像蛋、奶、堅果、有殼海鮮,有些止癢藥膏也會誘發,機轉至今不很了解,醫師只能儘量去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林小弟的病情透過適當的外用藥加上點滴類固醇,及口服非固醇類的抗發炎藥物(NSAID)控制下來,出院後要定期回院追蹤一段時間。

新聞提供:台中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