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7 13:58:44廖修譽律師

敦化自行車道的再生思考-给市府官僚們的一點建議

雖著選舉日期的越來越近,兩大黨的角力也越來越深。雖然現在還不見歷來選舉時那種揭人瘡疤的口水戰傳統,但過去的施政措施,也一一被拿出來以放大鏡檢測。尤其在台北市這個首善之都,兵家必爭之地,更是如此。

說實在,自民國75年負笈北上求學,在台北也住了將近25載。記得在大學一年級上成功嶺那年的,去的時還是猶聞中華路鐵路平交道的叮叮咚咚,回來的時候即進入甬長的暗黑通道,是的,78年鐵路地下化的開通,台北車站的啟用,代表著台北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接著,延伸到松山,之後市民高架道也建成了。而在大學搭搖晃的火車去淡水聯誼,也隨著捷運的開通成為記憶。國際學舍的書展,在大安森林公園闢建的同時,也成為老照片中的景象。而最不可思議的是,當初還坐207公車繞經公館、舟山路、基隆路到松山時,當時一大片圍牆內尚是荒煙漫草的兵工廠遺址,想不到,現在不僅101大樓已成台北及台灣代表地標,信義計畫區內櫛比鱗次的商辦大樓,購物中心,置身其中,確實會有那麼點讓人錯覺好像確實是在不知名一個國際的大都市中,但是,並不想是台北。

而在此變化的過程底下,也與市長開放民選息息相關。自從最後一任官派黃大洲先生角逐給前總統陳水扁失利之後,台北的首長歷經前總統陳水扁4年、現任馬總統8年、郝市長將近4年,掐指算算,也15年多了。也如同前面所述說的,台北也歷經極大了變化。但是,如果現在要開始寫過去15年的歷史,值得令人稱道的市長政績,說實在,如果加以比較,陳水扁先生在任期間,確實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市府官僚人員的行政革新外(當是甚至因為像當班不溜差此雞皮蒜毛的小事都管,被批評的是不近人情),一些硬體建設的措施也因為強硬手段而遭致民怨(比如說林森北路的1314號公園的闢建,甚至拆遷戶揚言去死,不惜同歸於盡;將色情驅逐出台北市時,也遭致業者的極大反彈,甚至還有人揚言因為斷其生路,也要當時的陳市長陪葬)。但是,初期的怨聲及罵名,放至時間的長河中,卻得到了平反,。馬總統當時得以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先生,基本上不是因為前總統陳水扁先生做不好,而是國民黨傾力一擊,在選舉策略上施行得當,而馬總統形象又好,天時地利人和下方得以勝選。但是前總統陳水扁先生也因為有此口碑,在接下來的總統大選中得以勝選,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施政的內容,以台北市民的水準,其實都了然於胸,即便不是這一次,下一次也會讓真正做事者,有其一定的回報。

或許就是因為陳市長在任內做的太多,相較於馬總統的任內,8年時間,除了一些捷運工程或已經自陳市長任內的公共設施的陸續開通或使用外,其他部分,就沒有太大令人記憶深刻之處。到郝市長任內,除了舉辦聽障奧運或有些掌聲,倒是因貓空纜車的停駛、文湖線捷運的不穩定及敦化自行車道的設置,倒讓郝市長罵名連連。但是貓空纜車、文湖線捷運是自前任幾屆市長時即已規劃的措施,要怪在郝市長頭上確實有點冤枉,但這條花費數億公帑建設的敦化自行車道,卻就完全是郝團隊的責任。

2年前,那時還身為自行車族的一員,對台北市對此單項休閒活動的重視,其實還是很感激的。記得那時自基隆路至福和橋騎入環河自行車道,一路沿河騎到社子島頂端,再從士林內湖走大佳及南港彩虹公園到撫遠街出,再由基隆路回家,夏日涼風徐徐吹來,好不愜意。對此LOHAS生活態度的趨勢,也覺得在郝團隊上任之初,確實有些建樹。不過自從圓山劍潭段環河車道拖了大半年遲遲未完工,甚至還封道,以至於以前到環台北市行程總是要經過一堆工地,也沒有適當的指標,就開始對這個施政團隊的「續航力」,產生懷疑。而就在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施工之後,更發現一件事,其實郝市長應該是不騎自行車的,所以根本不知道自行車騎士的想法,甚至更不知道住在或者是工作在敦化南北路旁居民、上班族的想法,也把台北惟二兩條像樣的國際林蔭大道(一條是仁愛路)中的敦化南北路,挖的開腸破肚,搞的怨聲載道。因為即便當時是為了聽障奧運,這個極不恰當決定,也導致原來是篤信國民黨執政為優的一些週遭朋友、親人,根本懷疑起這個團隊的能力。接著是所謂的路平專案,才剛鋪好一條路(還為了避免影響交通,選在那種半夜23點施工,擾人清夢,反倒是附近居民群起反彈,甚至還有環保局開罰單給工務局這種不可思議的處罰型態),接著電信、自來水、瓦斯各單位,再藉著各種名目開挖修補,路還是不平,只是更加深了對市府官僚「不用大腦」的印象。再接著文湖線仍然三不五時的持續故障、貓纜的疑慮,即便是年底想藉由一個國際性的花博會來拉抬聲勢,但在這連續幾個工程缺失重拳之下,其實郝團隊的信譽,明眼人就看的出來,是搖搖欲墜的。所以,民調評估郝團隊競選連任是對口碑甚佳的蘇縣長時,為何甚至略居下風,也是其來有自。

但是,人說危機就是轉機,這句話既然那麼常被人引用,就一定有其道理。如果殘廢的自行車道可以再生,如果諸多工程缺失部份可以讓人重拾信心,甚至讓以前陳市長、馬市長時代規劃的蚊子館,還有一直解決不了的城市毒瘤加以去除,從現在開始,讓人看得到決心的話,郝團隊應該還是會讓蘇縣長有一場硬仗要打。但是現在郝團隊的都在忙選舉、忙績效,根本不會有人想到,這也就是讓情況雪上加霜的原因。

其實,自行車道之所以會沒人使用,會自廢武功,在於它是「敦化南北路」。景觀確實很好,但是,在上下班時間,他是交通要道,沒有自行車族甘冒風險去在車陣中穿梭;而也在停車位一位難求敦化南北路,因為減少了那麼多的路邊停車位,也被開車族罵的翻了過去;而在例假日時間,在以辦公大樓為主的敦化北路區,用路人本就稀少;而在豪宅居多的敦化南路區,會以自行車休閒的人口也不多(說實在如果在路中間弄個高爾夫球場,可能打的人還多一點)。所以,在此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環境下,這條自行車道,注定擺脫不了「雞肋」的命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成了台北市民每經過一次罵一次「浪費納稅人的錢」的最佳代表工程。

可是,如果有一天,在上面騎自行車的人變多了,成為一種常態性的自行車騎乘據點,甚至變成一條「自行車河」了,那或許就會將該車道「無用」的認知,加以改觀。那要如何使利用率提升呢?其實,假日的敦化南北路,因為沒有忙碌的工作腳步的上班族,其實是很悠哉的一個全家散步及休閒的環境。寬闊的紅磚道,濃密的林蔭,陽光自樹縫中投射下來,實在不遜於諸多先進國家。其實如果自基隆路底一路騎往北騎乘到松山機場折返,往北中間會經過遠企、仁愛圓環、誠品敦南店、市立小巨蛋、長庚醫院;往南則會有環亞百貨、敦南SOGO,以及幾個大大小小的公園;一段不算太長的路程,家庭親子共騎共享是最好不過的。可是,現在一輛腳踏車那麼貴,百貨賣場、書店你不能叫人家把車子扛進去吧,所以為什麼不把有趣的東西搬到路上來呢?環保概念的二手市集、來自台灣各地的農特產品展售、年輕人的創意市集、寵物市集、美食攤販、傳統技藝演展等等,園遊會不一定要在大操場或公園,在有自行車道的慢車道就部份適度封路,讓全家大小可以在上面任意騎乘,還可以邊騎邊逛,當此變成自行車嘉年華之後,既然自行車道已名符其實,那又有誰能說這是浪費公帑呢!當有心者正視自己的阿奇里斯腳跟,一個概念的轉換,其實反而會成為稱許來源也不一定。

事實上,以此類推,文湖線被人詬病,位於捷運旁原來期待商機滾滾的商家也不好受。那在假日舉辦捷運美食之旅如何?捷運購物之旅如何?我想自南港世貿展覽館,東湖哈啦影城,德安商圈,美麗華商圈,大直商圈、復北商圈沒有一家店家會拒絕配合吧!那不然捷運文化之旅也行阿,書寫捷運,繪畫捷運,攝影捷運,又有何不可!相對而言,貓纜更是應該佔盡優勢,明媚的山光水色,又結合指南宮的宗教氣息與貓空的茶鄉文化,即便是對國外來的觀光客,也應該是極具吸引力的。但是人啊,大部分都會有貪小便宜的心態,優惠優惠再優惠,一件八折二件七折三件五折,沒有人不心動的,那為何不能以搭乘捷運來作為折扣條件或開端呢?既然悠遊卡小額付款已經逐漸普遍,就應該有這個條件歡迎大家坐捷運去消費、去購物、去享樂。捷運地下街商家生意普遍沒有太好,也是因為它僅是結合了捷運的地利之便,而沒有結合「搭乘捷運」帶來的好處。所以換個思考方式,「多」銷是經營面一定的要求,但如何「多銷」,記得前面還有一個「薄利」,當精明的消費者都知道使用捷運相關好處時,自然而然養成依賴之後,捷運、貓纜還會被詬病嗎?我想機會應該不大。

接著要想辦法處理都市之瘤。原來的中華體育館舊址,偌大的鋼柱已經不知矗立了多久?建國北路的台開大樓、因為都更紛紛擾擾了十多年的忠孝東路復興館旁的改建案、位於台北市松山區中心而建物老朽不堪的鐵路台北機廠、福和橋旁山坡上破舊的老舊山坡住宅,其時就此有礙都市景觀及治安的建物群不甚枚舉,但有看過那一任市長真正認真思考面對這些問題?如果都市更新只是為了建商的利益,而根本忽略小市民的觀感,那不管誰來做,都是一樣,只是造成市民的逐漸冷感而已。

甚至就任何政策的頒布,官僚體系更應該小心謹慎。當然。室內溫度低於26度的賣場、百貨要加以處罰,這是自環保節能減碳的觀點想出來的點子,也經市議會通過成為台北市的單行規章。但是,因為百貨公司及賣場冷氣不強而不願出門逛街的人會增加多少,在施行政策之前有無評估?民眾待在家裡,一台一台冷氣的開,哪一個不是低於26度,結果不僅造成無法因群聚效應而使得節能減碳(因為百貨及商場人多,代表在家中的人少,節能自然就多),反而整提用電越來越多,這難道不可能會發生嗎?何以經濟學家強調政府管制之後,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其理在此。事實上,市場自然有一些機制會去做調節,如果決定的管制政策沒有更好的經驗效果,往往多加管制,反而帶來反效果的機會會是更大的。而高溫季節即將到來,在所謂的半年勸導期中,只能藉由實證面來證明,看是該項措施為有效,還是如同所預料的反效果出現,實在令人期待。

選舉是一件辛苦的事,其中有許多所謂的「楣楣角角」存在,郝團隊要競選連任,如果沒有正視自己的「阿奇里斯腳跟」,將之好好處理成為助力;我想只要還是那種被人提起就為語塞的話題不斷存在如果我是蘇縣長,也一定會自瘡疤處再為攻擊,那換人做做看的民主模式,也應該會在預料中的發生一定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