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4 19:59:16allice
目送
今年看到最有戚戚焉的一本書,莫過於龍應台的「目送」了。
可能是而立之年過後感,又或許是夭折的感情肇使,還是因為我們家今年的人口變化,難不成是我害怕老年後,會遭遇孓然一身的遺棄感,所以先擔心起來放?總之一切的一切讓我在觀賞「目送」之餘,硬是很感性的打開起水龍頭了(我外表是漢子,骨子裡可是很典型的姑娘),又一邊害怕珠滴拂過書頁會掀起縐折,感性的模樣擔心被同事看到,心情動盪的很無所適從。這會是我未來下場的預言嗎?嗚。我的婦人之仁禁不住蠢蠢欲動,很多脆弱的情緒慢慢浮出水面。
很久前看過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和他的幾篇描寫有關香港和植物的投稿文章,豐富我對個性這麼主觀的作者原來還有另一種風貌,讓我想到人真的是剛柔並濟,就算外表或處事上有堅強的部分,文章或情感就可能因為對象不同,也可能在其他惹人動容的事物流洩出柔軟的風,這也是人性有趣,而且吸引人的地方。
家庭成員的變動下,很容易點燃就像「目送」這般從未有過的情結吧。獨身的我,近來非常有時間的和我家二老瞎攪和,晚餐和週末宅女似的安分,目光可以調到從家裡往外看的高度,另一種不同的視野—「老人家嚮往的烏托邦」,越是傳統,包袱越重。這也是同輩中經常忽略的死角,並引以為壓力的能閃就躲。而龍媽媽小小央求作者多陪伴的呼喚,讓我像穿透電影似的穿過書本,窺見老人家只想要陪伴和守護的聲聲呼喚,就算是只有一頓飯的時光也好。這一面,會是年輕人起飛的阻力嗎?
孝順在現代的字典翻開,應該已經是被丟在一旁的老古董了。我們似乎都忘了,我們也是消耗了一個女人小心翼翼存放在子宮裡九月,同時為一個新家庭製造了種種新關卡,規定二十四小時不離身,得隨哭隨到,而外出或旅行更是要隨著季節攜帶不少傢伙。父母一定得言教身教並行,把人有情緒這部分的傷害降到最低,就恐怕育兒書上寫的不安成長背景會為每個天使帶來陰影,銀子和夫妻間的掙扎最好放在台面下,很怕一不小心將孩子捲入戰場,戰火煙硝的範圍最好沒有小孩,畢竟小孩只是小孩。只是我們成熟一點,有點大人的雛形,卻開始反過去覺得爸媽囉唆,覺得老人家就跟他們的年紀一般,思想和行動開始變得僵硬的時候,大聲的吆喝成人的意見(一如小孩被大人罵的場景),毫不隱藏種種不耐的表情,不放過任何能逃家的邀約和工作地點,把家當飯店住,把爸媽當僕役使用,甚至比僕役更好用,因為他們對你永遠有揮霍不完的愛心,老人家的愛和金錢於是被消費殆盡的一滴不剩,只能挽著從年輕吵到老的晚伴的手,隨著黃昏,在門口苦苦盼著休假的兒女能天天月月年年報到,最好再帶著滿堂兒孫,而不要只是年曆上的紅字才看到人,甚至變更每個月的銀行存摺數字取代蹤影,要不然再安慰自己,這一切總好過隔壁老王什麼都沒見著。
我們都忘了,父母從小呵護的過程,正在我們的光陰倒帶般迴轉。我們如果能用小孩、青年、中年、青年、小孩的階段回報父母,就像雙親最終的樣貌會回歸到強褓時期,我們能想到的好,可以用金錢買到的都不費心,那些能回報的涓滴在時時刻刻,在波折和扞挌隨時間和正面思考流逝,只擁抱最溫暖的,再提取不離不棄的勇氣,存在每個黃昏時分,推掉如坐針氈的應酬,聽著老調重彈那遙遠的家鄉糾葛,揮去樹欲靜而風不止的遺憾。
可能是而立之年過後感,又或許是夭折的感情肇使,還是因為我們家今年的人口變化,難不成是我害怕老年後,會遭遇孓然一身的遺棄感,所以先擔心起來放?總之一切的一切讓我在觀賞「目送」之餘,硬是很感性的打開起水龍頭了(我外表是漢子,骨子裡可是很典型的姑娘),又一邊害怕珠滴拂過書頁會掀起縐折,感性的模樣擔心被同事看到,心情動盪的很無所適從。這會是我未來下場的預言嗎?嗚。我的婦人之仁禁不住蠢蠢欲動,很多脆弱的情緒慢慢浮出水面。
很久前看過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和他的幾篇描寫有關香港和植物的投稿文章,豐富我對個性這麼主觀的作者原來還有另一種風貌,讓我想到人真的是剛柔並濟,就算外表或處事上有堅強的部分,文章或情感就可能因為對象不同,也可能在其他惹人動容的事物流洩出柔軟的風,這也是人性有趣,而且吸引人的地方。
家庭成員的變動下,很容易點燃就像「目送」這般從未有過的情結吧。獨身的我,近來非常有時間的和我家二老瞎攪和,晚餐和週末宅女似的安分,目光可以調到從家裡往外看的高度,另一種不同的視野—「老人家嚮往的烏托邦」,越是傳統,包袱越重。這也是同輩中經常忽略的死角,並引以為壓力的能閃就躲。而龍媽媽小小央求作者多陪伴的呼喚,讓我像穿透電影似的穿過書本,窺見老人家只想要陪伴和守護的聲聲呼喚,就算是只有一頓飯的時光也好。這一面,會是年輕人起飛的阻力嗎?
孝順在現代的字典翻開,應該已經是被丟在一旁的老古董了。我們似乎都忘了,我們也是消耗了一個女人小心翼翼存放在子宮裡九月,同時為一個新家庭製造了種種新關卡,規定二十四小時不離身,得隨哭隨到,而外出或旅行更是要隨著季節攜帶不少傢伙。父母一定得言教身教並行,把人有情緒這部分的傷害降到最低,就恐怕育兒書上寫的不安成長背景會為每個天使帶來陰影,銀子和夫妻間的掙扎最好放在台面下,很怕一不小心將孩子捲入戰場,戰火煙硝的範圍最好沒有小孩,畢竟小孩只是小孩。只是我們成熟一點,有點大人的雛形,卻開始反過去覺得爸媽囉唆,覺得老人家就跟他們的年紀一般,思想和行動開始變得僵硬的時候,大聲的吆喝成人的意見(一如小孩被大人罵的場景),毫不隱藏種種不耐的表情,不放過任何能逃家的邀約和工作地點,把家當飯店住,把爸媽當僕役使用,甚至比僕役更好用,因為他們對你永遠有揮霍不完的愛心,老人家的愛和金錢於是被消費殆盡的一滴不剩,只能挽著從年輕吵到老的晚伴的手,隨著黃昏,在門口苦苦盼著休假的兒女能天天月月年年報到,最好再帶著滿堂兒孫,而不要只是年曆上的紅字才看到人,甚至變更每個月的銀行存摺數字取代蹤影,要不然再安慰自己,這一切總好過隔壁老王什麼都沒見著。
我們都忘了,父母從小呵護的過程,正在我們的光陰倒帶般迴轉。我們如果能用小孩、青年、中年、青年、小孩的階段回報父母,就像雙親最終的樣貌會回歸到強褓時期,我們能想到的好,可以用金錢買到的都不費心,那些能回報的涓滴在時時刻刻,在波折和扞挌隨時間和正面思考流逝,只擁抱最溫暖的,再提取不離不棄的勇氣,存在每個黃昏時分,推掉如坐針氈的應酬,聽著老調重彈那遙遠的家鄉糾葛,揮去樹欲靜而風不止的遺憾。
上一篇: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下一篇:日本料理神髓
allice
2008-10-19 23:25:49
離開這本書也超過一個月了,沈澱了很多迎面而來的事情後,趁情緒微溫,還是很有感覺的時候,趕快爬文和大家分享「目送」和我共鳴的部分。文章的人氣或許\\\是同樣對家很有感覺的人所反射出的微光,希望我們都能把握任何想珍惜的人事物的每一個當下,用愛渡過每個關卡,而不要任何遺憾。
寫的真好...這本書確實會勾起心裡對親人的愛,原本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愛,看了這本書之後,真的會讓人想立刻撥通電話給父母與家人,說聲我想你們,我愛妳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