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 03:18:23于善祿

北藝大戲劇系畢業製作《黑色喜劇》彩排場

時間:20231012日,周四20:00

地點:姚一葦劇場

 

原本已經要離開學校,到市區找家電影院,觀賞剛上映不久的韓國電影——河正宇主演的《沒有國家的冠軍》,看過他好幾部作品,像是《下女的誘惑》、《與神同行》、《與神同行:最終審判》、《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白頭山:半島浩劫》,最近則是剛看完《贖命救援》,幾乎是部部精采,部部好看。

 

不過,卻在戲舞大樓門口階梯遇到了陸怡安、林洋陞等學生,跟我說今晚在姚一葦劇場有畢業製作《黑色喜劇》(Black Comedy)的彩排。我本有點猶豫,因為知道看完之後,時間肯定很晚,再加上晚間十點以後的捷運,車速變慢,班距變久,回到家已近午夜,但是由於接下來兩、三天的行程已滿,再加上電影可以另日再找時間看,所以就決定留下來、看彩排。

 

我記得讀大學時(1990年代初期),曾經在圖書館翻閱過這個劇本,但主要是因為在課堂上讀過這位劇作家Peter Shaffer1926-2016)的Equus1973年原作發表,表演工作坊1994年曾翻譯演出《戀馬狂》),他更有名的作品則是Amadeus1979年原作發表,1984年曾改編成電影《阿瑪迪斯》),因此想到圖書館看看他還有哪些劇作。而果陀劇場在2001年,則是翻譯演出了他的《黑色喜劇》(1965年原作發表),我當時也在國家劇院看了。因此對這位劇作家並不陌生。

 

東、西方的戲劇演出看多了之後,每每遇到有人演出《黑色喜劇》,我總是會聯想到京劇武生經典折子戲《三岔口》,其共同的趣味點,就在於「暗中摸黑」,不論是黑或暗,都不是瞎,而只是不容易辨別精確的方位和距離,視覺以外的感官可能會更敏銳與細膩;演員得把這中間的區別與細節做到位,甚至更細緻化,並予以藝術化、風格化、美化,或者是誇張化,總之不能只是做半套、半吊子、不上不下,看起來則頗為尷尬,不夠爽快。

 

所以差別就在於京劇《三岔口》表演有許多身段可看,而現代戲劇《黑色喜劇》演出則看演員是否能夠掌握表演的精準度,即便是暗中的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也都是精心排練算計過的走位,盡量避免失準、拖拍、等對手演員之類的情形。《黑色喜劇》雖然妙趣橫生,但對演員而言,卻並不是容易駕馭的一齣戲;我總覺得,這齣戲似乎得以「編舞」、「節奏」的概念來處理,演員之間彼此的默契要頗高,才有機會達成整體表演的結構性、完整性。

 

我看的彩排場,喜劇效果的確是有(多半來自台詞與誇張),但演員的表演似乎還有努力的空間;場景的不牢靠景片,也使得說服力降低,看起來很尷尬,何不朝就讓景片被撞倒、壓破的極端方向發展呢?把表演、行動、喜劇效果推到極度誇張,在散落一地的荒謬碎片中,重新撿拾、拼湊人性與宗教哲思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