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9 02:39:07于善祿

臺中國家歌劇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複眼人》

時間:2021424日,周六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文學小說改編成劇場演出,難免會出現篇幅壓縮、視角改變、敘事重組、想像受限、期待落差等現象及問題,究其原因,大抵還是不離原著小說多半已在讀者的心目中有其一定的認知或定位,不論是什麼形式的改編,成為二度創作的表現文本,總是會被拿來做比較其間的異同、優劣。這次的演出,大概也很難跳脫出這樣的詮釋循環。

 

倘若不管是否看過《複眼人》的原著小說,只考慮劇場演出的效果,應該很容易就會注意到敘事層次多元交疊,同步攝影、投影、藍幕,場次繁複,舞台場景的變換與魔幻,人物交織,故事主題曖昧,一、兩位演員的特色表演(如蘇達的原住民口音、阿洛的清亮歌聲),之類的。

 

表演篇幅的某種失衡,上半場的最後一場戲,是阿莉思(徐堰鈴飾)和哈凡(阿洛‧卡力停‧巴奇辣飾)的談女人情事與心事,進而凸顯出阿莉思的歇斯底里與情緒崩潰;還有下半場的第一場戲,是哈凡和達赫(蘇達飾)互虧之外,也勾起了多年前兩人之間可能的某種情感聯繫;單單是這兩場戲,就佔了很長時間的篇幅。不明究裡的觀眾,大概就會以感情戲來看待這個作品,但這應該不會是吳明益原著小說的本意。這就是前面所提及的期待落差,甚至是改編偏角所致,近期該戲文宣所強調的奇想寓言、生態反撲、土地與靈魂等作品況味,便顯得淡薄許多。

 

從謝幕時,諸多觀眾(女性居多)對於蒞臨現場的吳明益(他亦坐在觀眾席中觀賞全劇),熱烈喝采與鼓掌,就像白先勇蒞臨《孽子》演出現場般;這兩齣製作在劇場執行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某些問題,但書迷式的觀眾,可能更多的是將原著小說與作者親蒞兩件事聯結在一起,文學歸文學,劇場仍歸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