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4 14:13:33于善祿

熱情不斷燃燒的小劇場工作

收到臨界點劇象錄最新的演出宣傳單,說是要重現「一代小劇場鬼才田啟元代表作」《毛屍》與《瑪莉瑪蓮》,頗為感動!我總是在想,在台灣,小劇場工作者們的熱情燃燒,還真是一代接著一代呢!

我因為出道晚,所以對於解嚴前後的小劇場經營模式,只能藉由資料與想像的方式去揣測,多半都是以「熱情」與「傻勁」去形容。但是隨著認識的小劇場工作者越來越多,慢慢地會瞭解在創作的背後,其實有許多團體都是辛苦地在經營著,說「文化創意產業」,太沉重了,連文化環境與政策都尚未健全、創意研發還零零落落,談什麼產業呢?

清楚可見的是,當今台灣的小劇場經營,其經費來源主要來自於票房、公部門補助、企業贊助、研習推廣、劇團文宣品販售等等,看似經營有術,但其實都只是小本經營,且多半不固定,例如票房不見得檔檔爆滿 (就算每場全滿,也抵不過一場國家劇院全滿的某某大製作)、公部門的補助時有時無、企業贊助可遇不可求、研習推廣勞心勞力成效有限、文宣品的販售所得能夠貼補幾個便當錢就不錯囉!你一定會問,那這些小劇場工作者吃什麼?喝什麼?

其實許多小劇場工作者並不是單一地為某一劇團工作而已,他可能游移在幾個劇團之間兼差,少數小劇場工作者甚至必需有一份全職工作,這不也是現代許多人的工作樣態嗎?不同的是,許多人正在創造台灣經濟產值的時候,這群為數不多的小劇場工作者也正以其創意與本領在替台灣創造文化產值,只是,這個文化產值倘若以古典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僅是薄利小圖罷了。

那麼,為什麼還是有這麼一群人願意投注心力在小劇場的工作上?執著、熱情、傻勁、使命、夢想……我可以再這麼繼續寫下去,這些看在世人眼裡不值幾兩錢的價值觀,卻是許多人小劇場工作者具備的人格特質;也許從這樣的工作裡頭得不到太多的經濟報酬,但是他們的心靈卻是盈滿充實的,我已經盈滿充實了十幾年,還會如此下去。

這兩齣戲,我絕對會去看,你呢?

本文首登於《自由時報》2004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