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8 23:43:20龔龔愛旅行

巴菲特:富人應該多繳稅

被尊稱為股神的華倫巴菲特,選擇在大家最恐懼的時候,出手相救岌岌可危的公
司,因為他堅信最壞的風暴終會過去,而現在是撿便宜的時候。

雖然股市的低點可能還未到,但是巴菲特手握大筆現金可以做他認為對的事情。

他的幾個論點蠻值得投資人思考:貪婪的本質是什麼?

就是人們看到身邊的人都賺錢,忍不住誘惑,也加入這場金錢遊戲,就跟擦鞋童理論一樣,不懂的人都可以當股神。

所以從400年前荷蘭的鬱金香球莖泡沫,到這個世紀初的網路科技泡沫,和這次房地產泡沫都如出一轍

我把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
~~
 

巴菲特:富人應該多繳稅      作者:宋東(整理) 出處:天下雜誌 408 2008/10
十月十六日,股神巴菲特在《紐約時報》呼籲:「我正在買美國,故我存在 Buy American. I Am)。」這是美國金融危機以來,他一連串信心支持動作的高潮。大蕭條年代誕生的巴菲特,見證過美國許多個泡沫,也見證過每個泡沫後的復甦。


「人類有史以來,不斷擺盪在恐懼與貪婪間的行為,必然導致泡沫化,」他說明 大衰退的成因。「我不擔憂我『買美國』的投資,只擔心這個國家的發展潛力被堵塞,」總結他對市場機制的深沈信仰。儘管如此,這位擅長用錢賺錢的市場老將,卻對賦稅機制的公平很介意。他認為,美國政府應讓像他這樣的富人多繳稅,其他的人少繳一點,這恰與大力主張優先減富人贈遺稅的台灣財政部,方向相反。

兩年前,我沒怎麼出手投資,是因沒看見什麼具吸引力的標的。


最近,儘管大家都說「現金為王」,但我覺得錢若一直抓在手裡不用,才真是沒
用。因為,錢在有些時候的確比在另外一些時候管用,現在就是這樣的時候,所以我們就下手了。

當眾人膽怯的時候,你要貪婪;當眾人貪婪的時候,你反而要膽怯,就是這麼簡單。

今天,大家都不該再爭論,紓困哪裡該多一點,哪裡少一點,因為現在的情況,已經是「經濟珍珠港事件」。雖然聽來有些誇張,我也從沒那麼措辭強烈過,但情況確實如此。我不想讓三億美國人嚇得把錢都藏床墊下。但沒有信用、信任的潤滑,經濟的確轉不起來。

灰姑娘何時該離場
我們走到今天這步,最大的問題就是房地產泡沫。但四百年前,荷蘭也出現過鬱金香球莖泡沫。人類有史以來,不斷擺盪在恐懼與貪婪間的行為,必然導致泡沫化。

本世紀初的網路泡沫、上世紀八年代美國中西部的農場泡沫,都是例子。這次,三億美國人、加上他們的銀行、政府、媒體,通通都相信房價還會持續上漲,鼓吹出一個二十兆的房地產泡沫。

我們所以學不了乖,是看不透貪婪的本質。因為,誰也無法忍受眼看身邊的人都發了財,自己居然按兵不動。你自認不比誰笨,別人發財,你老婆也開始對你不滿,激得你非趕上這場漲風。

這就符合我說的泡沫自然發展論中的「三i」條件:創新者、追隨者及大蠢蛋
innovators, imitators, idiots)。人喜歡跟從潮流,不隨流的人反而常被譏為
傻子。

年代網路新貴開始上場,幾年後他們竟然飆上天價,大家都說你再不加入就來不及了。這是很人性的,房價就更戲劇性了。

起初也還蠻有賺頭的,雖然你知道可能會周轉不過來,但哪個聰明人破產不是這麼來的?以為只要能闖過這關,不就致富了嗎?

這就像灰姑娘的故事。即使你明知道午夜十二點後,一切都會變回南瓜、老鼠。

但眼下舞會正進行,王子愈看愈英俊、音樂愈來愈好聽,你開始想:我為什麼非在十一點四十五分離去?為什麼不能延遲到十一點四十八分?問題是,牆上沒有鐘,而大家都想在差兩分到十二點那刻才離場。

不擔心「買美國」的投資

二十世紀,美國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我們走過大蕭條、兩次世界大戰,從流感瘟疫、石油危機下活過來,美國的制度仍釋放了過去百年來從未見過的能量潛力。可見,我們的體制還是很強健的,勞動生產力也前所未有的高,永續成長的未來也是可見的。

我不擔憂我「買美國」的投資,因為今天美國人民平均所得還在四萬六~四萬七千美元間,表現不錯,且前景看好。

我不擔心這樣一個國家,只擔心這個國家的發展潛力被堵塞。

但我也不想給大家一個錯覺,以為幾個月後奇蹟就會出現,一切都會變好。情況不會這麼快就變好,我不知道要六個月或兩年,但情況終究會轉好。

我認為,此刻最緊急的事,就是恢復信貸市場的流通(金流)。若要談刺激景氣方案,我認為應從降低中低收入家庭所得稅率著手。

老實說,現在是我一生中付最少稅的時候,這真是瘋狂。你看看所有富比士排名前四百的首富們,他們繳所得稅的稅率,都比他們拿固定薪水的祕書、員工都還低。

因此我認為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多繳一點稅,而其他美國人民應該繳少一點。這個社會另外九五%的人,才是我們刺激景氣方案應思考的對象。

今天,美國有二千四百萬家庭,也就是五分之一的家庭,每年收入少於二萬一千美元,要養活一家三至四口人。想想看,一年只有二萬美元過日子(約六十萬台
幣),且全國五分之一的家庭都只有那麼少的錢過日子。

巴菲特稅率比清潔女工低

所以大家真不必擔心我們這種人,我會很努力去增加這些家庭的消費力,只要每年每家庭增加一千美元,就是很大的市場力了。

他們也很需要這筆錢,而這筆錢,我覺得某種程度應該來自像我這樣的富人。

今天,我繳的稅,是資本利得稅一五%。今天,我坐在辦公室裡用錢賺了一大堆的資本利得,只需繳十五%的稅,而不用繳所得稅。那個每天下班後,到我辦公室來幫我收字紙簍的清潔女工,卻需要繳稅率一五.三%的所得稅。我的日子實在太好過啦!

最糟的是,我們這不是向大家說:投資的所得應該比花勞力賺取的所得,要繳的稅少?

今年,美國政府預算大約要花三兆美元,實際會收到的稅約有二兆六千億美元。是要像我這種人稅收得多呢?還是該向載我來這裡的計程車司機收得多?

當然,沒人愛繳稅,我也一樣。但如果我們要政府做這做那,就需要有人繳稅。過去六年,政府向我這樣的人收得稅愈來愈少。

儘管大家都說收入最高的一%人是今天國家稅收最大的來源。但翻開帳本,一兆三千億美元的稅收中有九千億是薪資所得者繳的,幾乎佔政府總預算的三分之一。而我沒繳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