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解析】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對聯解析】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清 周希陶《增廣賢文》:
「上聯:十年寒窗無人問。
下聯:一舉成名天下知。」
《增廣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 明代 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 可推知此書 約 寫成於明代 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
此書作者 一直未見於任何書記載。只知道 清代 同治年間,周希陶 曾 進行重訂,以平、上、去、入四韻 重新編排,而成此文。《增廣賢文》很可能是 民間創作的結晶。
注釋:
1. 十年:概數,指 長期。
2. 十年寒窗:形容 長期閉門苦讀。
3. 一舉成名天下知:另有版本,一「朝」成名天下知,一「旦」成名天下知。
4 一舉成名:科舉時代,一旦金榜題名。
5. 天下知:名揚天下,廣為人知。
意譯:
科舉時代 讀書人多年寒窗苦讀,默默無聞,不被別人理會。
只要一旦金榜題名,就能 躍上官場,名揚天下,廣為人知。
解析:
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常 用來勉勵人 要用功讀書、努力學習。
科舉取士制度,為平民百姓 開了一扇「當官致仕」的大門,只要 寒窗苦讀,一旦金榜題名了,就能 躍上官場,光宗耀祖。「一舉成名」必然 要經歷「十年寒窗」。不然 怎麼能「一舉成名」呢?
不過 這是 科舉時代的思維,現代社會 不一樣了,當今社會,士、農、工、商,「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 都 有發展的機會。
俗話說:「三分天命,七分人為」。也就是 說:「三分天註定,七分 靠打拼」。所以要「功成名就」,就得「厚積實力」,這是 無庸置疑的。一個人 需要有天分、有才能、有合適的機會,同時 還要有恆心及學習力 ,才能功成名就。
參考資料:
《新科舉制度 公職人員高普考》:
「年金改革」之後,公務員 過往的優勢減少!?
就業市場 蓬勃發展爭奪人才,形成 國家考試 徵才隱憂,隨著時代的演進,年輕世代的教育養成模式和學習工具 都不斷改變,民間企業的彈性、活力與待遇 逐漸 更具攬才優勢,公家部門 若只想 憑藉過往「生活穩定、福利好、終身保障」的形象 來競逐人才,已顯然不足。
何況 公務人員薪水 其實 不像外界想像優渥,一般行政職「初考 實領不到3.2萬、普考 實領不到3.9萬、高考 實領不到4.7萬」(薪水 僅供參考 任用機關不同 可能略有差異),且10年來 整體受雇勞工 平均薪資 漲了快30%,但公務人員薪水 漲不到10%」。
過去 公家部門 被視為是 鐵飯碗,但 自 政府實施 年金改革,「退撫新制」施行,從「確定給付制 」改為「確定提撥制」, 公務員 過往的優勢顯然減少。
台灣 低薪
是普遍現象
大學 竟然是
販賣文憑的機構 詐騙的養成場所
學位論文抄襲多 寡廉鮮恥新潮流
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是 年輕世代們共同的困境。
然而,曾經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台灣社會
在進入21世紀之後,低薪 導致年輕人失去夢想,
在經濟的壓迫下失去方向,過著被錢追著跑的生活,因而成了厭世代,
甚至 就這樣落入貧流層 再也無法向上流動。 2023-12-13 09:09:57
謝賞紅樓遺憾留人間
並給評鼓勵紅樓
晚安安
以文會友
意見交流
早安 2023-12-07 0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