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解析】朔南暨 聲教訖于四海
【名句解析】朔南暨 聲教訖于四海
《書經 禹貢》:
「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 訖于四海。」
《尚書》又稱《書》、《書經》,爲一部 多體裁文獻 匯編,是 中國 現存最早的史書。分爲《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 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 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相傳 由孔子編選而成,傳本 有些篇是 後人 追述補充進去的。
現存版本中 真偽參半。一般認爲《今文尚書》中《周書》的《牧誓》到《呂刑》十六篇是 西周真實史料,《文侯之命》、《費誓》和《秦誓》爲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較早的《堯典》、《皋陶謨》、《禹貢》反而 是 戰國編寫的古史資料。《古文尚書》總體 認爲 是晉代 梅賾偽造,但 也存有爭議。後來《十三經》中的尚書,是《今文尚書》與梅氏偽書《古文尚書》的合編。
《尚書》是研究 中國 古代歷史和政治思想的重要史料。
注釋:
1. 東漸西被:指 向東、西方 廣被流傳。
2. 流沙:流動性沙漠。指 新疆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 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
3. 塔克拉瑪干:維吾爾 語 含有 兇險可怕的意思。
4. 朔南暨:北邊和南邊境界所及。
5. 暨:暨 〈音ㄐㄧˋ〉,通「及」。
6. 聲教:聲猷和教化。
7. 訖:訖 〈音ㄑㄧˋ〉,至、到。通「迄」。《說文解字》:「訖,止 也。」
8. 四海:古代 認為 中國 四周環海,因而 稱 四方為「四海」。泛指 天下各處。
意譯:
《書經 禹貢》說:
「華夏的東邊 瀕臨大海,西邊 越過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到北邊和南邊所及境界,華夏的聲猷和教化, 傳播 向天下各處。」
解析:
「暨南」一詞,語出〔尚書‧夏書‧禹貢〕:「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在字義上,東、西、朔、南 皆指 方位,漸、被、暨 則言 境界所及,故 就全句內涵而言,意指 華夏文德廣被,推於四疆,遐邇遠近 紛起仿傚,影響力 無遠而弗屆。
前賢 摘取「暨南」一詞,用作 宏揚 華夏文教的指標,蓋 寄意於此,期望 暨南之教,發乎中國、揚於國際、放諸四海而皆準。
參考資料:
暨南大學是 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華僑大學,前身 暨南學堂,係 由兩江總督 端方 於 清光緒三十二年 ( 西元1906年)創立於 南京,民國十六年 ( 西元1927年) 在上海 改為 國立暨南大學。抗日戰爭期間,曾 遷到 福建 建陽,民國三十五年 ( 西元1946年 )六月遷回 上海。目前 中國大陸 於 廣州中山大學 原址,設有 暨南大學一所,擔負 僑教的任務。
國民政府於 播遷來臺 後,將 僑生返國升讀大學之任務,委由 各大專校院 共同負擔。近年 為 號召海外僑心,於 民國八十一年一月三十日 成立 國立暨南大學 籌備處,選定 臺灣省 南投縣 埔里鎮 桃米坑一百五十公頃之土地 為 建校用地,並於 民國八十三年起 招生,設置 人文、科技及管理等 三個學院,學生容量 約六千人。 〔節錄自 西元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國家教育研究院〕
我愛中華
廣州 暨南大學
南投 暨南大學
係屬 同源
文德廣被,推於四疆,
遐邇遠近 紛起仿傚,
影響力 無遠而弗屆。 2021-11-05 16: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