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9 19:29:58逸竹(yt)野叟

【座右銘 賞析】 勿道人之短 勿說己之長



【座右銘 賞析】   勿道人之短       勿說己之長

東漢  崔瑗《座右銘》:
   「勿道人之短,勿說己之長。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譽不足慕,惟仁為紀綱。
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
      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
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
行之茍有恆,久久自芬芳。」

      崔瑗 (西元77年~西元142年),字 子玉,東漢 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早孤 好學。十八歲時 跟 賈逵學習,與 馬融、張衡友好。崔瑗學問淵博,精通天文、曆法、文辭、書法等。 
      崔瑗 年少時 抱負宏遠、勵志好學,但衝動 意氣用事;某天,崔瑗的哥哥 崔章 被人殺死,一時衝動,不顧 鄰人再三勸阻,手刃仇家,從此 改名 換姓,亡命天涯。數年中 顛沛流離,後遇 朝廷大赦,終能 返回故鄉。經歷過 這種種遭遇,深感悔恨,痛定思痛,便寫下 這一篇 《座右銘》,用來 警惕策勵自己。 漢安帝 元初五年(西元118年)始為 郡吏。官至 濟北相。
      崔瑗 富於文辭,善書法,長於章草,師承 杜操,兩人並稱 崔杜。有《草書勢》、《篆書勢》等,已佚。今存者 以收入《文選》卷五十六的《座右銘》最為有名。

注釋:
1. 瑗(ㄩㄢˋ):一種中間有圓孔的璧玉。是由早期環狀的臂飾,後來演變為玉鐲。
2. 座右銘:是古人 書寫 提醒或勉勵自己的話語,因 古人常把 它放在座旁,所以稱 座右銘。
3. 銘:古時 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引申為 箴言。
4. 勿道人之短:不要談論別人的短處。另一版本,「毋」道人之短。另一版本,「無」道人之短。
5. 勿說己之長:不要誇說自己的優點。 另一版本,「毋」說己之長。另一版本,「無」說己之長。
6. 勿:不要。
7. 施:施捨。
8. 世譽:世俗的虛名。
9. 不足慕:不值得羨慕。
10. 惟:只有。
11. 紀綱:綱紀,指約束言行的準則。
12. 隱心:內心思量。
13. 謗議:別人的批評毀謗。
14. 庸:豈,哪裏。
15. 守愚,守拙。
16. 臧:臧(音ㄗㄤ):讚揚。
17. 涅:涅(音ㄋ|ㄝˋ)一種礦物,古代用作黑色染料。
18. 緇:(音 ㄗ):黑色。
19. 不緇:不被染為黑色。
20. 曖曖:曖(音ㄞˋ)昏暗不明的樣子。
21. 鄙夫:見識淺薄的人。
22. 悠悠:. 從容自然的樣子,悠悠自得。
23. 茍:如果。

意譯: 
      不要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誇說自己的優點。 
      施恩惠給別人,千萬不要記在心裡;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可忘記。 
      世俗的虛名,不值得羨慕;只有「仁」才是做人的準則。 
      做任何事情前,經內心思量,問心無愧,然後才去做;別人的批評毀謗,豈能有什麼傷害呢? 
      要 名副其實,不要 讓虛名超過事實;要抱樸守拙,不炫耀才華,這是 聖人 所 稱道讚揚的。 
      處在污濁的環境中,貴在 能潔身自愛,不被 污濁的環境污染;光芒要內斂,但求 內在充實。 
      柔弱的人 因為具有韌性,不容易被摧折,所以是適合生存的一類;老子以剛強為戒,認為剛強容易被折毀,不如柔弱容易生存。老氏戒剛強。
      見識淺薄的人,常常想表現出剛強的樣子;唯有閒靜不與人爭,他的成功 才會不可限量的。 
      說話要謹慎,飲食要節制;一個人知道滿足而不貪求無饜,就可以制止或避免不吉利的事發生。 
      如果照著這個 座右銘,持之以恆地去做;日子久了以後,才德 自然會發出光輝來,流芳社會。

賞析:
   此文 崔瑗 抒發了 其為人處世的基本態度和基本立場。「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他 不僅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提出 自己做人的原則,以銘文 警戒自己,身體力行。這篇《座右銘》已成為 他砥礪品格、陶冶情操的一個象徵。
       此文 在藝術上有兩點很突出:
一、在結構上,採用每兩句構成一個單元。
       這兩句的意思往往又是相反、相對 甚至 相矛盾的。通過 這種對立、矛盾,突出了 主觀選擇的價值和意義,顯示出 獨造的修養和品德。這樣,全文的結構 便由這兩句一意的單元所組成,頗類似 後世律詩的結構。
二、在語言上,採用五言形式。
        銘文 這種形式,一般都是 用在 比較正規的場合,開國大典,蓋世奇功,往往 刻山勒石,以傳諸後世。它多採用 四言形式,以示典雅莊重;以《文選》所收銘文為例,前有班固《封 燕然山銘》,後有張載《劍閣銘》,都是四言形式。而崔瑗此文,則通篇 採用五言形式;確頗獨特。其時 五言形式,僅在 民間流傳,漢樂府 民歌中 較多 採用此形式。
        崔瑗 採用此形式,大概是 因為《座右銘》,是寫給自己,警惕自己,不是 正規的銘文;更說明了 崔瑗 從 漢樂府民歌汲取營養。

參考資料:
漢朝分為 西漢與東漢:
      漢朝是 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 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9年)與「東漢」(西元25年~西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 史學家亦稱 兩漢。西漢 為漢高祖 劉邦所建立,建都 長安;東漢 為漢光武帝 劉秀所建立,建都 洛陽。
後漢與漢朝不同:
       後漢(西元947年~西元950年)一般指五代十國時期 劉知遠建立的政權。整個 後漢政權曆時只有兩朝共四年,是五代十國中 國祚最短的政權。
       五代十國,五代 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 幾十年的歷史時期,這期間 中原地區 出現了五 個疆域比較大的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除 五代外,當時 中國南方境內 還有許多其他的割據勢力,即吳、楚、閩、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南唐、荊南、北漢等 十個王朝,統稱為 十國。
傳說中的管仲 2018-07-16 14:47:48

原文漏一句
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

版主回應
謝謝 幫忙
細心校對

立即補正
2018-07-16 15:41:37
研荷山人 2017-08-03 17:26:22

勿道人短,勿說己憂。即說人是非者,便是非人也。是

版主回應
是非 終日有,不聽 自然無;
來說 是非者,便 是 是非人。
有 人的地方,就有 是非的存在,
因為 人的通病
就是 好道人之長短,好說人之是非。
2017-08-03 19:07:05
愛馬氏 2017-06-10 15:20:32

很久以前,約在民國65年時,高中的國文就有一篇曹丕的典論,其文中有"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之論,那時雄中正流行廁所文學,就有文青同學在牆上寫道:勿以己之所長譏人之所短

版主回應
世事由來 無完美
為人 何須論短長

不說人短 不炫己長
天生我材必有用
◠‿◠
2017-06-10 17: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