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 千巖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
唐 智閒禪師、李忱(唐宣宗)《瀑布聯句》: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唐 智閒禪師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李忱(唐宣宗):「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智閒禪師(西元?~西元898年),青州(今山東益都)人,先求學於百丈懷海禪師,後轉投於溈山靈佑禪師。晚唐名僧,曾為「香嚴寺」第六代住持,他性格嚴謹,言語簡潔,聰敏過人,傳說宣宗繼位之前,曾在淅川(在今河南省)香嚴寺當過沙彌,拜 智閒為師,所以對佛教極力推崇。智閒 圓寂後,已登基為 宣宗皇帝的李忱 敕封他 為「襲燈禪師」。
李忱(唐宣宗)(西元810年~西元859年),初名怡,登基之前 封爲光王,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則天以外,西元846年~西元859年在位),年號 大中,在位13年。唐憲宗李純 十三子,他是 晚唐皇帝中 聲譽 較高的一位,有「小太宗」之稱(《資治通鑑》)。
注釋:
1.《瀑布聯句》作者: 另一版本,《瀑布聯句》作者是 唐 黃蘗禪師、李忱(唐宣宗)。《宋 陳巖肖 庚溪詩話》。
2. 香嚴寺:又名「長壽寺」、「香嚴長壽寺」、「顯通禪寺」,位於中國河南省 南陽市 淅川縣 倉房鎮 西北部的白崖山群中,東臨龍山,西接虎山,北依後嶺,南拱面山,整個地形若蓮花狀,香嚴寺 恰居中間。香嚴寺 始建於唐代宗時期。唐宣宗在登基前為了逃避 唐武宗的迫害,曾在寺內避難,剃度為沙彌。
3. 香嚴寺瀑布:香嚴寺 龍王泉西邊 玄太溝口,此地 有一瀑布,高約30米,從山口 飛流直下,宛如一匹白布 面朝東方朝陽,因而得名「白布朝陽」。美景至今仍存。
4. 聯句:兩人或多人,共作一詩,依次出句,相聯成篇,可以一人出一句、兩句或多句。這種方式,很難寫出佳作。
5. 千巖萬壑不辭勞:另一版本,「穿雲透石不辭勞。」
6. 遠看方知出處高:另一版本,「地遠方知出處高。」
7. 壑:溝,山溝。
8. 澗:兩山之間的溪流。
意譯:
香嚴寺瀑布,不辭辛勞,經過 千巖萬壑 那麼多曲折的路;在近處看,不覺得有什麼奇特,如果 站在遠的地方看,才知 其源頭,原是在很高的地方。
這個瀑布,從那麼高的地方 流下來,而兩山之間山溝,無法容納太多的水,豈能留得住這個大瀑布!這個瀑布 終究 要流歸大海,變成 洶湧的波濤。
賞析:
李忱(唐宣宗)曾經 遁跡 香嚴寺為沙彌。有一次與 智閒禪師同行。禪師說 自己吟詠瀑布,得到 一聯詩:「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但後面的 接不上了。李忱(唐宣宗)表示 願意續成,於是續出 後兩句:「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合成了 一首氣勢磅礴、富於激情的千古名詩。
這首詩,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描繪了 瀑布歷盡坎坷 最終奔向大海的堅苦卓絕形象,也以此寓意 人不應滿足於現狀,只有胸懷壯志者,方能 不畏艱難,努力實現 人生的價值。艱難曲折的處境,最能 磨鍊人的意志和品格,增長 人的知識和才幹,成就一番大事業。
智閒禪師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隱寓 李忱(唐宣宗),「不辭勞,出處高。」李忱(唐宣宗):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很有氣勢,寓意 自己雖暫時被環境拘束,終將突破困境 出人頭地, 智閒 點頭稱善。顯然 他已看出弟子 李忱(唐宣宗)的遠大志向。
李忱(唐宣宗)的道德理想,可以說 是 智閒 幫其打造完成的。在晚唐 眾多皇帝中,他聲譽最高。《資治通鑒》評價:「宣宗 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民愛物,故 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之,謂之「小太宗」。
歷史學者 認為 宣宗的這些人格特質,與其 早年流落民間有關。一般「口銜金湯匙出生」的皇子,往往 昏庸無能、不知 民間疾苦。
參考資料:
西元1986年,「香嚴寺」出土的《重修唐宣宗殿碑記》的碑文,記載了唐宣宗李忱在香嚴寺避難之事,其上碑文為:
「自鷲嶺分燈,而 西天東土 凡列為 伽籃護法者一十八者。洎 後漢 雲長關公沒後 為玉泉山伽籃,由是,天下精藍 皆以 關夫子為護法,惟香嚴寺 則以 唐宣宗代之。此 何以稱焉? 緣 宣宗為光王時 武宗忌之。拘於 後苑。將見殺。
中官 仇士良 料武宗 之將絕其後嗣。知李氏之子孫 舍光王 則無可為 後代之中興主也。遂詐稱 光王 墜馬死,因 脫身逃去,至 香嚴寺 智閒禪師會下 披剃作沙彌。其 機緣語句,俱載行錄……未幾,□武宗崩 後胤無人,唐室之天下 搖搖而靡定矣。由是,太后勒令 中外大臣 至香嚴迎 光王歸,繼帝位……」
皇清 雍正十三年 歲次 乙卯仲秋 前五日
相片景點~野柳--駱駝峰!
您拍的嗎?
角度很優喔,藍天白雲+小草~!!
「駱駝峰」位於萬里東澳漁港旁
(野柳附近),景色幽美。
妳「好犀利」,看出是「駱駝峰」。
(傻瓜相機拍的) 2016-06-14 19:18:37
投名狀!
http://mypaper.pchome.com.tw/cwah/post/1298092057
不少 上層社會人士,反而不太講義氣,
只顧 自己利害得失,言行不一,不守諾言 2016-06-17 16: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