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詩詞賞析】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唐 王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王維(西元701年~西元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太原府祁縣人,(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 在今山西永濟縣),遂為蒲人。唐玄宗開元年間,中進士。官大樂丞,隨即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受了牽連而謫為濟州司倉參軍。當安祿山兵敗後,王維因此得到了赦免,並任太子中允,後來累遷至尚書右丞,時人都稱他為王右丞。
王維,能詩善畫,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禪宗南北之分來譬喻李思訓和王維,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王維除了是一位畫家之外,也是一位詩人,因此他的畫中常「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存詩約400首。
注釋:
1. 柴扉:柴門。
2. 王孫:指名門子弟。
意譯:.
我在山中住屋,送別了來訪的好友,此時天色已晚,便關起了柴門。
到明年春草綠了的時候,不知道你這個名門子弟,還會不會再歸來?
賞析:
這首「送別詩」,不抒寫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深一層,抒寫 盼望別後重聚。這是超乎 一般「送別詩」的架構。
這首詩,開頭 隱去送別好友的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 抒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離情更濃更稠。為期望好友再來的題意,作了伏筆。
於是 想到春草再綠 自有定期,離人 卻不一定會再歸來。惜別之情,涵蘊其中,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獨運。
王維〈送別〉: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唐」
有次參加「古典詩詞講座」,
主講人提到前兩句才是詩意所在,
但卻未能說明何以是詩意所在,
所翻譯的白話詩,也沒有表現出這份詩情,
殊為可惜。
我認為這兩句之所以動人,
在於必須先明白古代的生活條件,
與現代不同。
他們沒有街燈,沒有網路通訊,
所以一旦太陽下山,
是沒辦法趕路的,
也是只能休息的;
所以一旦分別,
是沒辦法互通訊息的,
也是「黯然消魂者有別而已」的原因。
因此,這兩句的解讀,
無論是「相送」至「日暮」才「罷」,
或者是「相送罷」後,
至「日暮」才「掩柴扉」,
都透過「行動」表現出「情思」之深切,
故而感人之至。
從這點也可以發現,
好詩經得起「精讀」。
但是每個人的所見有限,
而未能欣賞他人獨到之處,
來豐富自己的眼界,
是非常可惜的。
這也是讀詩、討論詩有趣的地方,
可以避免東向而望,不見西牆。79
只能意會 很難言傳
白話詮釋 韻味全失
甚至流於 畫蛇添足
你的解讀 相當深入
謝謝 2016-12-27 15:05:44
Dfggggg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