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3 20:02:00逸竹(yt)野叟

【詩詞賞析】 回首向來蕭瑟處 也無風雨也無晴

 

【詩詞賞析】   回首向來蕭瑟處           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  蘇軾《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 (西元 1036年~西元 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 人,為蘇洵之子,蘇轍之兄,三人合稱「三蘇」,且並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有極高的成就。除了繪畫,蘇軾在文章、詩詞、書法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不僅在詞壇上有「豪放派始祖」的美稱,他的詩和散文同樣享負盛名,可說是一位全面的藝術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文豪。  
           (唐宋八大家是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明朝 茅坤 編選這八人的散文為《唐宋八大家文鈔》,於是 「唐宋八大家」的名稱,便流傳於世。)


注釋:

1. 定風波:是詞牌名,一作〈定風波令〉。原是唐代教坊曲,「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韻,錯協兩仄韻,下片雨平韻,錯協四仄韻。
2. 吟嘯:長嘯歌吟。
3. 芒鞋:芒草編織的草鞋。
4. 勝:勝過、超過。
5. 蓑:蓑衣,用蓑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6. 煙雨:雲霧瀰漫,雨勢很大。
7. 料峭:
帶著寒意
8. 斜照:落日的餘暉。
9. 蕭瑟:寂靜冷清。

意譯:

雨穿過竹林敲打竹葉,發出颼颼聲內心平靜無波不介意何妨 著詩、唱著歌,悠閒緩慢地走在路上。

我手裡拿著竹仗、腳上穿著芒鞋,這比騎馬 還要輕鬆愉快,我不怕外面變化多端的風雨。穿著蓑衣、迎著風雨,已經是我平生習慣。

帶著寒意的春風,把我從醉酒裡吹醒了,有點冷,但山頭上有一輪西沉的斜陽,迎面照耀著我。

回頭看 來時走過的路,雖然 經歷過 風雨的蕭瑟,但風雨 並沒有改變我心境,一切都已過去。無所謂什麼風雨?也無所謂什麼陰晴?這些我都已不放在心裡了。

 

賞析:

這一首詞,展現著 蘇軾在官場被貶謫之後,對於人生有更豁達的想法;雖然 生命的行腳,承載著 既是風又是雨的痕跡,但內心卻平靜無波。

歷經了宦海浮沉,人世飄零,這個時候,蘇東坡 已經不怕風雨了。不像有的人,風雨一來就怕了,被打敗了。要知道,打敗你的不是風雨,而是你自己。蘇東坡 這個時候,雨天也好,晴天也好,得也好,失也好,都是一樣的。心態 多麼從容、鎮定、通達。

 

參考資料:

蘇軾「定風波」詞序 說:「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宋神宗 元豐五年(西元1082年)的三月七日,時蘇軾 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縣) 已第三年。在遊走沙湖的路途中 遇到了下雨,防雨衣物 早已給隨從帶走。所以一起同行的人,都非常窘迫且進退兩難,而只有蘇軾一人,卻不 這麼感覺,沒一會兒,天氣就放晴了,所以作了這首「定風波」。

沙湖:在黃州(今湖北黃岡縣)東南三十里, 據《東坡志林》卷一記載:「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 ...。」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ANDE─123 2015-02-07 01:13:56

~~~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的這詩意是種無奈的淡泊
官場的不如意藉景吟詩抒懷...

爾今的世間型態又是另番景色
~~~回首向來處,誰識?~~~
醉生夢死,裹著皮囊魂遊...

版主回應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人民公僕,薪餉都是「民膏民脂」所換來的。
因此理當多點耐心、多點用心。
2015-02-07 0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