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0 11:20:14逸竹(yt)野叟

【詩詞賞析】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詩詞賞析】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  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西元812年~西元858年),字 義山,號 玉谿生,又號 樊南生。原籍 懷州 河內(今河南 泌陽)人,從祖父起 遷居鄭州滎陽(河南省滎陽)。
    李商隱 詩作 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 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 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 段成式、溫庭筠 風格相近,且都 在家族裡 排行16,故並稱為 三十六體。在清代 孫洙 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22首,數量 僅次於杜甫(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
(李商隱,其生卒年月,說者不一,據 義山本集 考之,則生於唐憲宗元和七年(西元812年),卒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西元858年),享年 四十六。)

注釋: 
1. 夜雨寄北:詩題「夜雨寄北」。「北」,巴山之北,此指長安。另一版本「夜雨寄內」。寄內:即指寄給妻子之意。
2. 未有期:未有 確定日期。
3. 巴山:泛指 川東一帶的山。川東地區 古代 屬 巴國。
4. 何當:何時。
5. 共剪西窗燭:即「西窗共剪燭」,謂夫妻倆 團聚,秉燭暢談。後 多指 朋友相聚 促膝長談。
6. 剪燭:剪短燭心,使燭火明亮。
7. 卻:還,再。

意譯:.
    你問我返家的日期,但我的歸期還未確定。今夜 巴山 正下著連綿的雨,秋雨漲滿了水池,更觸發了我的離情愁緒。
    何時我們能在西窗下團聚,共同 剪短燭心,使燭火明亮,一起徹夜長談。訴說著,巴山夜雨時,我對你的思念。

賞析:
    在《萬首唐人絕句》中,這首詩題為《夜雨寄內》。「內」,指內人,妻子的別稱。一般認為,此詩是李商隱,客居在外,因 巴山夜雨,觸發其 夫妻分隔兩地的思念之情。只能將他對於遠方妻子 濃烈的情思,完全寄託於來日的設想中,「何當共剪西窗燭」,便道出了 其渴望與妻子對話的心願,只有 如此遙寄未來,今日 巴山夜雨之淒楚,乃有 超脫之可能。
《唐詩三百首》改為《夜雨寄北》。「北」,巴山之北,指「在長安的友人」。詩題 改了,詩 寫給誰,也就成為一個問題。(一般 認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寫於 唐宣宗 大中五年秋)是在 其妻 王晏媄逝世後,他應 東川 節度使 柳仲郢之邀 作幕僚 而入川所作,此時 其妻 王晏媄,既 已去世,當然 應該排除了,這首詩是 寫給其妻王晏媄的可能性。)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本指 夫婦 預期他日的聚會,如今「剪燭西窗」卻被 用於與知音 預期他日的聚會,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期盼。

參考資料:
  《萬首唐人絕句》:洪邁 編, 九十一卷。洪邁於宋 淳熙年間,編錄 唐人絕句五千四百首,進呈孝宗趙慎。皇帝問:唐人絕句共有多少 ? 洪邁 答說 有一萬首。皇帝即命他編足一萬首。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洪邁(西元1123年~1202年),字 景盧,號 容齋;饒州鄱陽人,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端明殿學士。以筆記《容齋隨筆》、《夷堅志》聞名於世。
  《唐詩三百首》:清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孫洙編選,所選的都是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共計六卷,三百一十一首。後來的人翻印這本詩集,不免有些增補,到最後不斷飆高,竟達到四百首。
《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在數量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 李商隱的詩22首,居第四位。
    孫洙(西元1711年~1778年)字 臨西,一作 苓西,號 蘅塘退士,江蘇無錫人,清乾隆十六年(西元1761年)進士。與夫人徐蘭英 攜手編選完成 《唐詩三百首》。可惜 現在的人 多半知道 編書者 是 蘅塘退士,卻沒留意 還有 一位飽讀詩書的才女 徐蘭英,也貢獻了許多心力。


 

2014-11-11 11:24: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PuKf8kIuc
賞詩兼賞曲

版主回應
聆聽細賞
謝謝
2014-11-11 14:23:33
Dobora 2014-11-11 06:48:57

好詩。別有一番風味。

版主回應
朋友相聚 剪燭西窗
徹夜長談 人生樂事
謝謝來訪回應
2014-11-11 07:06:55
慕松 2014-11-11 04:59:56

巴山夜雨時~
剪燭希窗下~
好友話舊事~
不覺天曉至~

早安愉快~
^_^

版主回應
知交老友相聚
談往事說故事
有共同的回憶
因而倍感親切

平安喜樂
2014-11-11 0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