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1 09:24:01逸竹(yt)野叟

【詩詞賞析】三十年來塵撲面 如今始得碧紗籠

 

【詩詞賞析】三十年來塵撲面 如今始得碧紗籠

唐  王播《題木蘭院》二首:

「三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
 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

    王播 (西元759年~西元830年),字明敭(同「揚」)。先世是 山西太原人,其父在揚州(今江蘇揚州)做個小官,落地生根。
    王播父早死家貧,由父親生前摯友,引介到揚州木蘭院寄食讀書,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而發生「飯後鐘」的故事。
    唐德宗貞元十年(西元791年) 王播 考中進土,同年又應 制舉 賢良方正 科,成績優異,曾任 淮南節度使,至 左僕射,在唐代是尚書省的長官,等同於宰相,死後 還追贈為「太尉」。

注釋:
1. 木蘭院:揚州木蘭院亦稱石塔寺,或稱惠昭寺、慧照寺。在歷史上寺址迭經變遷,惠照寺在 唐肅宗乾元年間 改名木蘭院。
2. 三十年前此院遊:。依據明代˙蔣一葵《堯山堂外紀》。依據五代 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七為:「二十年前此院遊」。
3. 闍黎;阿闍黎 〈 梵文 Acharya, 巴利文 Acariya〉, 佛教 與 印度教 術語,又譯為闍梨。意譯為軌範師,是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相當於一般派門的長老、上師之意。
4. 飯後鐘:王播 微賤時 寄食僧寺,為諸僧 所厭棄,聞鐘而往,已過吃飯時間了。原來僧人們約定,等吃完飯 再敲鐘。
5. 如今始得碧紗籠:王播顯達後,舊地重遊,發現當年在寺壁題的詩,已用碧紗籠蓋在上面。

意譯:
    三十年前我(王播)曾經寄居寺院裡,當時木蘭花正盛開,寺院剛重新修繕。今天舊地重遊,木蘭樹老了 已無花開;寺僧也老了 滿頭白髮。
    那時我因聽到鐘聲後,才要去齋堂吃飯,不料寺僧都已吃完飯,各自西東了,原來是「闍黎」戲弄,將「飯前鐘」改成了「飯後鐘」,使我(王播)撲了個空,饑腸轆轆,好不尷尬。
    三十年來,我(王播)在寺壁題的詩,塵土撲蓋在上面;而今我(王播)當年在寺壁題的詩,卻得到用碧紗 籠蓋在上面。

賞析:
    王播幼年喪父,家道從此衰敗。當時就由父親生前摯友,引介到揚州木蘭院寄食讀書,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寺院規矩是鳴鐘開飯,所以少年王播一聽到鐘聲,就趕往齋堂和僧人們一同用膳。不料,有一次,王播踏著鐘聲趕到齋堂的時候,卻見僧人們都已經用過膳了。  原來,僧人們對他的長期寄住頗多不滿,故意戲弄他一番,將「飯前鐘」改成了「飯後鐘」。饑腸轆轆的王播撲了個空,好不尷尬。
    這兩首詩是王播位居淮南節度使之高位。當他重訪揚州木蘭院時,看到當年所題舊詩居然被寺僧用碧紗精心地籠蓋,不禁深感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一口氣寫的感嘆詩。
    碧紗所籠蓋的是其三十年前的題詩。(有不同的看法:有將《題木蘭院》的第二首,一分為二,說成上兩句三十年前寫的,下兩句三十年後續寫。)

參考資料:
    對於「飯後鐘」故事的意義,一般都認為是譏刺僧人勢利。到了宋代,唯有一個人不以為然,那就是 蘇軾。
    蘇軾 認為,設若當初寺裏的僧人,一直供養著他,對他是有害無益。要知道,僧人飯後敲鐘,未嘗不是有「激勵」作用!

蘇軾 詩:

「饑眼眩東西,詩腸忘早晏。雖知燈是火,不悟鐘非飯。
山僧異漂母,但可供一莞。何為二十年,記憶作此訕?
    齋廚養若人,無益只貽患。乃知飯後鐘,闍黎蓋具眼。


 

cwah 2013-11-10 20:44:40

碧紗籠 ... Big Salon ?

版主回應
有創意
感謝
來訪回應
2013-11-11 07:32:50
緋裳女 2013-03-01 04:09:58

自古以來中國文學史上卓越的文學家似乎都對佛學有所涉獵 故其怍品所呈現之思想 是不同於一般的市井小民或尸位素餐者 亦即其思想可謂時代之先驅者!

版主回應
宗教是心靈的安定劑
使人
處 順境 不驕
處 逆境 不餒
中華詩詞
與 儒釋道 關係密切
2013-03-01 08:03:50
正樹 2013-02-26 08:17:06

這些比丘何嘗不是王播的逆境貴人
如果沒有他們的刺激
說不定就不會有後來的功成名就囉
早安

版主回應
您的看法較似蘇軾
蘇軾:
「齋廚養若人,無益只貽患。
乃知飯後鐘,闍黎蓋具眼。」
2013-02-26 08: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