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9 21:09:10藍馨歌

懷念的1980年-村上春樹

前 言

這本書是大甲媽讀書會,第三屆的第三本閱讀的書。學伴普遍對這本書表示很難閱讀,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在家裡前前後後,一而再、再而三,反覆的閱讀,真的是相當用功的閱讀。好幾次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是什麼的一本書?怪裡怪氣的。為什麼我要去讀它?無聊透頂。」,「很煩!」,「什麼嗎?村上春樹!寫這個什麼東東?拼湊出一些奢華生活的西方世界之上流社會的生活片段,並不是我想要的。」,「我幹麻必需讀這本書!」。

但是我還是趁著有空的時間,在二樓我的臥室內矮書桌上,用手將書拿起,再翻翻它。書本的頁數不多、才204頁,而且許多空白處,哪能難得倒我。還有這輩子讀過許多種不同類別的書,當然這是小CASE;其實最大的原因是:「這本書將在十一月十九日,在大甲媽讀書會上分享心得,說不出來,可是會很都丟臉。」

就是這種不認輸的心作祟,是日我有好多的感想。並且也在非常興奮之下,從學伴的分享中得到了許多不同觀點的喜悅與成長。我好幾次邀請我的另一半也一起來分享,雖然尚未能實現,但是我一如先前,將心得點滴的說給他聽。

本 文

「懷念的1980年代」的作者-村上春樹,這個人我是聽說過,但是他的書,我從未看過。在我的直覺裡,我是不喜歡他。

我在吳如意學伴作出作者年表資料報告之前,我是認為作者是位年輕人:遊戲人間、性情刁鑽、生活顛覆及年輕女子或少男少女的文字崇拜,還有小日本的流行文化旋風,非正統文學;沒錯!作者本人也很坦白,本書最後一章所刊登之:「與奧運沒有關係的奧運日記」十六篇都算不上什麼有價值的日記,他說:「我至今仍然感覺莫名其妙」。

作者還在書的前言寫下文字:「我所做的剪報大多是些無關緊要的小話題,並沒有閱讀之後就能夠拓展視野、讓心靈成長這一類的內涵。所以請以搬家整理東西………..的心情來閱讀。」。作者的此類文章,居然令雜誌總編視為至寶,不!該說有價值,因為是日本文壇上的知名作家,擁有一大群讀者。所以就會形成有如偶像,被崇拜的意味來。當然我才讀過他這麼一本書而已,誠如洪士立學伴所言:我們看不到他背後的努力。成功是經由努立而來,努力並不一定會成功。我和如意、照清兩位學伴都有一共識:收集雜誌中意文章剪剪貼貼,分配一下大家寫寫,也可成一本「台灣懷念的1980年代」。是的,可以集結成書,但是!但是!誰會跟您買來看?這就是問題所在。

本書之所以不好閱讀,是因為作者從美國通俗雜誌上,逐週並長達四年的期間,所發生的事,而且還是雜誌編輯、記者等所用心寫作而出之一流的文章,包括音樂、戲劇、廣告、電視、電影、文學、八卦、市政、賺錢、貴族生活………等等,還有異國文化,很難體會吧!一種年輕、富裕的玩耍、遊戲、追夢的後現代的生活主張,籠罩在次世代的生活文化之主流意識裡。所以說作者以一位50多歲的人,以文學寫作而代領風騷,若非敏銳的心思,豈能造就自己為眾多年輕讀者的偶像呢?
200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