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1 00:48:31阿里森

【提文案】末代《書與人》

(標題)
世界多新鮮
打開書 就聞得到

(文案)
迫不及待 跳入 鉛印的海洋
要捕獲一尾 如鯨般的巨大快樂
就以 天際線裝幀 時空煥然的瞬間

※※※※※※※

貼上最後一頁修改好的廣告,10月號《書與人》總算成冊了。
「原來,三口別冊是抄這裡的。」對啊,我也間接被苦苦追趕。
「你做的風格,好清雅。」黃河之水翻看檢閱,猶如第一次初見的評語。

沒有什麼問題。全部過關。

其實,問題就算有,也不大。濃縮的份量,濃縮的印量。
也許,再不會有下一期。《書與人》就此e化,紙本Bye bye。

※※※※※※※

從去年4月接手《書與人》,6月正式改版:
改規格尺寸、改版型、增加新單元,重整風格
新氣象,讓對它有革命情感者,有種安慰作用
就像為童年玩的布娃娃,穿上新的漂亮衣服

但是,洋娃娃沒法為成年的你,分擔生計的苦悶
於是,有一天,還是得收進盒子裡「典藏」

《書與人》,想要和讀者對話的角色
每二個月一次,比不上網路即時沒距離
每份成本十來元,人力物力,出不敷入
確實,存在的價值,愈發侷促

※※※※※※※

無論小寄大寄,封面文案,還是得提案。
本來,想以「移民吧 在書鄉安居」為主題,扣社會氛圍。
不過,這樣的幾次發想,總有疑似「烏托邦偷渡客」的宣言
自覺文案不好不可行,作罷

就從《長尾理論》這書聯想吧。

※※※※※※※

美術設計A-Bon的作品,第一輪提案,只有一個,是令人驚異的風格
大膽使用彩度明亮鮮豔的顏色,黃、藍、橘,三色塊比例間次
乍看,不習慣如此「小天下」
看久了,發現滿有趣味,有細膩處

素來走大人風的《書與人》,風格基調仍以「雅致」訴求
A-Bon後來修一款、再新提一款,走回正統血統路線
高層、讀者、品牌,說它是包袱框架,也可以說它就是市場

可,仔細瞧瞧,A-Bon還是有「突圍」之處
「A-Bon,你的文案斷句做得挺不錯ㄟ。像詩」阿里森說。
「大概是副刊看多了」文藝青年美術設計如是表態。

斷句是氣,設計是走視覺「古感」
創下《書與人》首度以「直書」走文
排列文案,特別有東方味道

※※※※※※※

10月號《書與人》,上台一鞠躬。下台一鞠躬。
阿里森 2006-10-03 22:26:37

謝謝過路,第一次來玩喔~

突然覺得,如果書訊也能變成一支有廣告業務的雜誌
是不是能活得更理所當然?

對於閱讀這件事,商人做得太少.
(突然碎碎唸起來~@@)

過路 2006-10-03 16:46:34

對書訊一直有很不一樣的情感,在一切都是電子化的時代,握者書訊總還是能感覺那一季的書香,尤其阿里森改版後的文字更是喜愛,真是可惜。
這一次的文字也很棒喔

阿里森 2006-09-28 09:45:10

老朋友是歷任主編之一
對於<<書與人>>,肯定有革命情感
~~您說得真好~~

希望毛毛蟲書與人,有變蝴蝶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