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8 00:42:34愚痴眾生

行究竟菩薩道

常聽到人們這麼說:「信仰宗教,無非就是教人做善事」。

就大乘佛教而言,上面這句話只說中了一半。因為,一般人看得到是:一位大乘菩薩他在「做善事」;但是菩薩的內心狀態,卻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因此才會導出上面那句錯誤的結論。事實上就大乘佛教而言,「做善事」,只是菩薩行的表相;心中具足「三輪體空」的認知,才是菩薩「做善事」的根基。

大乘佛教的基礎是認知到人、法皆空。因為一切皆空、一切都是由因緣條件和合而成,因此一切無可執著,這就是所謂「色即是空」的道理;也正因為一切都是由因緣條件和合而成,因此只要具足了充分的條件,一切事情都可以成辦,這則是所謂「空即是色」的道理。

一般眾生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一切都是實有不變,因此生起執持與貪染的心理,進而落入種種煩惱、痛苦之中。相反地,大乘菩薩行者卻深深體受到「一切皆空、一切如幻」的意旨,因此對於執迷的眾生,心中自然生起深切的大悲心,願意做一切「善事」來幫助眾生離迷趨悟,因此,大乘的菩薩行者乃是一群積極的行善者。

但是,大乘菩薩行者在「做善事」的時候,他的內心既不執著於「我」在做事、也不執著於我在為「他人」做事,甚至連「做善事」的想法都沒有;因為他清楚地認知到:「他只是在適當的因緣當中,做適當的事情,拔除眾生之苦、給予眾生快樂而已」。所以大乘菩薩行者雖然行一切「善事」、濟度一切的眾生,但是在他心中則清楚了知,這些其實都是「如幻的」,無可執著!──這就是所謂「三輪體空」的道理,佛經中所謂的「空花佛事」,說的也正是這個意思。

正因為大乘菩薩深切了知「如幻」的道理,因此雖然他一邊積極的行無邊「空花佛事」、濟度無邊眾生,但是,對於可能面對的失敗,他也能如實地接納。因為既然一切都是因緣所成,所以一件事情的成功,必須具足許多條件。在這許多條件當中,有些是我們可以掌握的,有些則是我們無法掌握的,如果事情是因為某些我們無法掌握的條件而功虧一簣,那又有什麼好怨嘆的呢?一位菩薩行者真正應該要做的,乃是繼續努力、讓他的修行境界日趨圓滿;隨著他修行境界的提昇,自然而然地、他觀照緣起以及掌握各種因緣條件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加,這時,他將事情做成功的機會當然也會隨之增加──一位菩薩行者必須具備這樣的了知在心,去行一切如幻的「善事」,才算是行「究竟的菩薩道」!

上一篇:萬魔不退菩提心

下一篇:境隨心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