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貧窮
我最近常常公開宣稱很想賺錢
為了每年都出國玩耍
懷念逛街想買就買的慾望
幻想拿錢贊助老爸姊妹不會心疼
貪圖自己想吃什麼就花下去的快感
終究還是沒接下額外的工作
兼差還是挑有興趣的沒先問價錢
準備好考試的書和講義
腦子裡轉著投稿和修課的選項
還有從冰箱裡變出每天晚餐的菜色
現階段還是專心作我的學生太太
我有貧窮感
因為手頭的錢總是用得剛剛好
但是我那去台積電上班的妹子也有
她還沒領薪已經積欠老媽不少貸款
我想買什麼東西忍一下就過去了
她想買漂亮衣服絕對不能等
我怎麼樣都還是會去朋友的聚會
她怎麼樣也都要用得體面
--這是消費價值觀和預期收入的差異吧!
我不覺得自己是窮人
住得還不錯
吃的沒少過
衣著交通也沒問題
網路手機水電信用卡帳單都沒遲繳
我看老爸算是窮了
懷疑他為了廉價的享受而待在大陸
他卻說現在這年紀有工作就珍惜著作
自己賺的加上女兒給的也已足夠
回台灣卻沒有生活重心才煩惱
--生活得自在無關收入多寡
收到朋友小捲的自白
覺得真是浪漫
原來可以享受貧窮
簡單生活很痞!
--------
摘自:”貧窮年代”,作者:小捲兒(匿名)
這輩子就注定窮下去、不想否定這個事實,但又該怎麼在這樣的現實裡生活下去、一直是一個難題。
...(略)
感謝我的父母、我不需要急著拿錢奉養他們,有寬大的個人空間,屋子裡有可愛的貓、一台很慢的電腦、幾盆要開不開的花、還有一櫃自己喜歡的書,我可以說這樣就夠了,家人一直說最少要裝個冷氣,這樣的想法也不是沒想過,但是我怕自己一慵懶就不想爬上屋頂乘涼看星星,而如果買了冰箱那之後更沒有理由到樓下就少了一點互動,更重要的是一點一滴也都是花費。
朋友想著擁有汽車的夢想,那一個瞬間也開始勾勒這樣的情景。只是我還想學很多東西,很想做自己喜歡的手工藝,如果那些小享受被巨大的物質綑綁,那我的花園、我的攝影、還有很多事物都只能消去。
開始享受是個台北人的事實,這裡擁擠、但充滿了活下去的可能,你可以用各種方式生活,不需要開車、有完善的大眾交通工具、最便宜的舊書攤、最奇特的手工大街、攝影街裡讓不肯換數位相機的我還有發揮的可能性,能在懷舊與新穎裡建構出一條連接的橋樑。
在屋頂看著月亮、幾顆不明顯的星星、專屬夏夜晚風的氣息、屋裡還有忘了關的 音樂聲,這樣的自己可以安心的說:「我很窮但過得很愜意」。
魚
清水肉圓呀~~好耶!
難得有人認真起來,也不錯呀,我這暑假也荒無夠了~
T.
夜來香啊
夏夜最喜歡大字形的躺在奶奶家的三合院前的廣場
螢火蟲腹部就像來電顯示器一樣的時亮時暗
滿天的星星總是勾起夜來香的歡呼,
到現在蹲大號的時候總是讓人回想起夜來香的味道
沒辦法奶奶家的豬圈就在旁邊
一度懷疑奶奶種夜來香是有目的的。> <
不好意思啊 小捲 我並不是一個好的回應者,難免會使用情緒性的字眼,再加上職業病,總是使用聳動的寫作方式,想要吸引審稿人的眼光,沒有辦法做到小魚那樣的恬靜適所與中肯。
我也只能在小小的族群中靠白啦,不然也不會流通性低落了...Orz
你的文章很有 簡禎 的風格,其實我蠻喜歡的,我的文學夢早就已經醒了,沒辦法,詩是像我這樣的傻瓜才在寫,唯有上帝才能創造一朵花。 ^^
魚嫂對不起啊 在你的地盤撒野 太放肆了
改天回台灣再請你吃清水肉圓
捲
對不起...我承認我錯了...教授...我是一堂經濟學也沒上過,看了你的留言我也是心驚膽跳的,好像做了一件很不得了的事、得罪了很多偉人。對於錯誤我沒什麼好堅持的,只是我的朋友都與我相似大多都沒您那方面的底子,我想了一天了!實在不知道怎麼訂正我的用語,重點是別人也明白我在說什麼。
另....請放心我害到的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很清楚哪些人被我殘害...,可是忽然被看見你(又不經意的被我看見)而你又那麼認真,我有點不知所措。
這一瞬間覺得小魚姊,你好偉大歐!原來你們應付的都是這麼複雜的理論,太難了!我還是適合在小小的族群裡 靠么 :)....
另....再告訴小魚姐一件事...我把我近拍的相片拿去做大相框,再來屋子一定很美,而且每買來的茉莉花和夜來香很爭氣的都一直在開花,回家時可香的很,下次再公開我的屋頂,我已經想好了....,要怎麼讓那裡變的很美。
T.
哎呀 連funding都拼錯字,活該我要不到錢...Orz
忘了一點,吹冷氣,看猩猩,看電視,擁有汽車,花園,攝影,作地鐵,開賓士和貧窮為何可以牽扯在一起,人類適應環境的能力本來就很強,但是這關流通性啥事呢? 王八綠豆各有所好何必一定要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呢? 可能的解釋是對比法效果最顯而易見,可是這真的點出問題的核心或是解決問題了嗎?我很懷疑。我所理解的主觀與客觀,計數與序數間的比較,是在訊息不對稱下的一種妥協,這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怠惰,是文明的悲哀。
社會問題和”貧窮”這個字眼的掛勾,是盧梭還有它的繼承人所惹出來的爛攤子,我想不出理由去幫他們擦屁股,對問題認識不夠深刻,加上當時的智識水準不夠高下,所產生的龐大意識怪獸,那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延續至今的悲劇,就放手讓他走吧。一套全新的智識層次與方法論已經悄悄在在西方世界萌芽了,或許我過於樂觀但是我們真的不需要再為智識上的原罪背負著意識上的十字架了。
T.
感謝魚嫂的回應,我們之間的對話是平行的,你的文章讓我忍不住想要和社會學家溝通,足以證明你的文字很有魅力,況且台大經濟系第一年所學的東西在這裡可是博一的基礎教材呢,不過呢,趁著我還沒開始另一個18小時的地獄考驗,既然都沾到水了,那就有責任把褲子洗乾淨,所以啊話都說出口了,只好把它說清楚,免得愧對那些指導我的恩師們。(尤其當他們總是告訴你讓別人正確的理解你所要表達的想法是你的責任時.....)
重點1. 對於文字的誤(濫)用是我很憎恨的一件事,因為這會完全抹殺許多偉人為達到一個美好世界所做的努力,Deirdre McCloskey 在她(他)...(因為他是變性人)...的名著 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 提出一個很精采的理論,他說經濟學的功能可以用來界定文字的使用範圍與釐清具有模糊定義的文字。”貧窮”就是其中一個需要被徹底消滅的名詞。也難怪你會覺得那些對貧窮所提出的高深見解非常的不切實用,因為這個名詞本身的內涵本來就十分的空洞。我舉另一個例子,表面上無異曲線與預算線是在探討效用,其實追根究底這個方法論其實是在探討另一個惡魔名詞,”價值”。它可是我所擁有的知識範疇中最惡名昭彰的怪物了。雖然我已經有初步的辦法對付它,但是這不是這一次的討論重點,我想表達的是”貧窮”這個字眼可以被”流通性”取代而且更加切重要害。
讓我斗膽的舉你所遇到的處境,順便回答你的疑惑,你目前所得到的收入─也就是以”知識”為主要型態的所得,它的流通性不足。所以當你要把它convert(我找不到適當的中文字眼)成一次旅行或是一頓大餐必須要再把它convert成別人願意接受的型態,比方像是一本書,或是一次演講。流通性不足壓迫到了你的時間意識層面,所以當你的努力沒有辦法馬上變成你所想要滿足的迫切需要時,你只能轉而消費目前你所能負擔的商品,或是延後消費的時間。
重點2. 魚妹的消費方式其實也沒有啥不妥,跟貧窮也扯不上關係,借貸行為只是增加流通性的一種手段,只不過借貸行為牽扯到另一個重要的名詞,”risk”。這字眼可就真的罄竹難書了。不過這不能怪它,它的誕生本身就帶有原罪。因為人總是對阻礙帶有與生具來的厭惡感。
重點3. 因為經濟學分析工具與方法的進步緩慢,一直到90s,經濟學家才開始真正挑戰”貧窮”這個字眼,當然你得要扣掉許多不學無術或是速食文章的污染,才可以看到美麗世界的可能性。
小捲的文章就是經典的污染,(或許 Kyoto Protocol 可以趕緊改變章程,轉而為消除知識污染而努力,免得變為後代子孫的一個笑話),不過這也可能是知識份子的傲慢,這類文章喜歡用強烈的對比,模糊不清的字眼來建構自己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論,我承認人的心靈需要一個休息的角落,但是這種為了認同而認同的文章,並不能帶給心靈真正的休息,否則你也不會為了它寫出感想表達你的意見。這類文章最容易讓人產生錯覺,感覺上它好像寫出你的經驗或是你的想法,其實上它只是在引誘你吃下毒蘋果,智識上的競爭與對立是人類最寶貴的特性之一,當然我說的只是智識(idea)上的並不是意識(conscious)上的或是其他雜七雜八為了自己的偷懶找藉口所創造出來的各式形容詞上的對立,盧梭可以算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就算他重生再寫20本懺悔錄也不能彌補它的過錯。我並不曉得何謂學術上的語言,當然學術文章有其架構,但這只是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而發展出來的一套方法,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所寫的東西負責,學術文章的規範只是為了測試投稿者負責任的態度所採取的量化手段。
當然這裡是您的心靈角落,你的自言自語本來就不需承擔責任,可是我的回應是有對象的,所以寫作方式硬了一點,希望你能夠理解我並不是要在你的魚缸裡面放上假山假橋,只是為了言行一致而無法做出妥協。通常我是樂於當個聽眾的。
重點4. 如果我的回應對你算是一種安慰,那你真是太看的起我了,其實我只是想為你的現狀作出一番辯解,算是為了爭取 founding 做個小小的練習啦,所以給我founding,給我founding,...然後我就會閉嘴了...我的流通性也是非常低落的...Orz
YIYU
好吧,我承認我看完t先生的留言,忍不住去想了如何用經濟學詮釋我的貧窮感受,又不想曝露自己不學無術的真實身份...
首先,要謝謝t先生以”流通性”來安慰我的現狀,用白話的常識來理解,應該是說目前我的生產性折換的收入低於常態吧?!就像是有的工作薪水低,但不表示其生產性或價值就比較低...
可我想說的只是很淺的概念: 當我把收入(預算線)固定在一個不怎麼高的水準,要提高整體的效用,就是把無異曲線的位置改一改,把消費的組合內容換一換,有許多不花錢的滿足也是不錯的!但是小捲作到的境界是更可愛的,他否定了一般物質消費的正效用,享受貧窮生活本身的甘甜,沒冷氣吹可以看星星,豈不是比吹冷氣看電視來得美好!
.....嗯,以上只是以我大一有唸的書作出的回應,完全突顯我的知識水準.....別太計較.
其實貧窮在社會政策上是很古典的議題,因為窮人或地區對整體社會的外部成本,因為這些人本身的苦痛和權利,因為他人的慈善或正義,貧窮在每個社會裡都某種程度被認為是必須要被處理的社會問題.所以很多討論針對貧窮如何被測量?影響和因素?值不值得幫助?如何消除?....
當讀完了這麼多企圖客觀理性的分析之後,我放回自己身邊的遭遇,覺得很遙遠,如此常見而親近的感受,人們深刻而被追趕的經驗,在學術的語言裡卻找不到痕跡.如果自言自言式的呢喃有所目的的話,大概就是想說這個吧.
YIYU
也曾想要認真寫個有學問的文章
我好像唸過經濟系還繼續唸個沒完
但這部分我寫完都砍掉了
還是讓這裡留著我自言自語式的生活寫實就好
...謝謝t先生的認真回應
T.
Hi,我是 COXX’s Blog 裡面偶而出現的T先生
貧窮是個定義不明的概念
通常這一類的概念最常被拿來當無謂的形容詞使用
”消費” ”所得” ”預期” ”收入” 是四個具有不同嚴謹經濟內涵定義的表達工具
我想你想表達的是”流通性”這一個概念
賺錢簡單的來說就是將productivity兌換成流通性較高的商品,而流通性最高的商品用現代的語言經濟學家稱為fiat money(此種貨幣因為不具有商品應該有的特性而爭議不斷), 一單位的 productivity 可以兌換的貨幣數量, 就是最簡單的”所得”說法,(當然”所得”的定義是非常複雜與具有爭議性色彩的,這是有關 value transformation 的問題也是我的研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不過呢我唸的書以及處理問題的經驗
還不足已去真正的碰觸這個問題)
要注意的是productivity是衡量所得的一個指標但是所得並不是衡量productivity的一個依據,也就是說高所得代表你從事著一份具有產出高於平均的一份工作,但是高產出的工作並不一定代表高所得,這可以由1980s對”productivity shock”的實證研究(,那個年代的研究指出產出部門間的協調比科技進步與知識的累積更能影響 aggregate outputs)逆推而得到上述的結論。
所以綜上所論,所得低代表從事著一份productivity流通性低的工作,因此你付出相同時間的勞力可以兌換的商品數量相對的低,講到這裡就變成老生常談啦,因為想要什麼都有就去換一份可以讓你什麼都有的職業,這個世界可愛的地方就在這裡了,如果你真的想要沒有啥事是做不到的。如果努力了很久還要不到,要不就是方法不對要不就是資訊不足。其他的都是無的放屎,屁話連篇。
就向那個小捲的自白,基本上他連初級經濟學的所得效果和替代效果與需求彈性都搞不清,寫那種文章只是禍國殃民。(對不住啊,我脾氣大了,因為我已連續寫了十六個小時的題目,看到網路上的一些不置可否的文章,脾氣就來了。當然我是指小捲的靠白,我是很享受你的文章的,不然也不會常來這裡潛水囉。)
所以你的貧窮感依照經濟學的解釋就是所謂的龍困淺灘,流通性不足。
清水肉圓呀~~好耶!
難得有人認真起來,也不錯呀,我這暑假也荒無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