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5 19:04:03晴天

佚名的編輯─從書籍到報紙

為什麼報紙的版面上,容不下小小三個字─上面沒有編輯的名字?

§工作的創造性高低

這是我從書籍編輯轉為報紙編輯後,這個工作最令我感到沮喪之處;當然,編輯不具名的理由很簡單─新聞的生產者是記者。

但是,書籍的作者也不是編輯,編輯卻可以堂而皇之地在版權頁上,留下自己曾經用心孕育這本書的證據﹝很多作者的初稿慘不忍賭毫無章法,編輯得一一理出頭緒,安排起承轉合,修飾語句挑出錯字,跟美編溝通美化版面﹞。

反過來看看報紙,相形之下,報紙編輯的成就感指數,實再太低了─報紙編輯要修稿,但程度不大;要下題,但題是被新聞內容侷限的;要編版,但就只是排列組合,沒有美感與創意的變化空間─總之,創造性很小。

§對銷售量的影響力高低§

毫無疑問,書籍的編輯對一本書的誕生,絕對扮演舉足輕重的腳色;編輯對於一本書的面目、質感,都有決定性的影響,這還包括書名的命名,當然書名通常得和總編討論才能決定,但至少編輯的點子是很重要的,攸關一本書的成敗─銷售量。

對於讀者來說,書籍封面不吸引人─出局!打開後的目錄內容安排不吸引人─出局!內頁版面看起來不舒服─出局!書名無趣又老掉牙─出局!印刷品質糟糕─出局!

而報紙編輯呢?他對於一個版面的成敗,雖仍具決定性,像是標題下得不吸引人、主照選得不好、重要或具趣味點的新聞反而作小...等等,都會影響報紙讀者閱讀時的愉悅指數。

但是,重點來了─這會影響報紙的銷售量嗎?答案是─當然不會!至少目前十年內不會。因為報紙的購買者多是中年以上閱聽眾,習慣閱讀紙本、對老品牌有感情,即便覺得報紙某些版面編得不好,也不會太在意頂多皺眉,看過就算了,反正報紙是朝生暮死只有一天壽命的資訊媒介;更重要的是,才十塊錢,就別要求它精準完美了吧!

兩相比較之下,何以書籍編輯能在版權頁留名,而偌大報紙版面上卻無編輯留名之餘地,原因、高下立見!

§十年後的編輯

釐清此中區別後,對於報紙編輯是否該具名,在意的指數也不似起初那麼高了;就算具名,成就感也不大─因為編輯對於報紙版面的決定性、創造性都實在不高,且成品的壽命也太短了。

然而,或許十年之後,或許不必那麼久,當世代交替,e世代長成中年,報紙的銷售量遞減甚至免費贈送,而必須轉型為網路報,並依賴新聞點閱率來取得廣告收入之際;編輯下題的精準度、趣味度、深度,都將決定一篇報導是否被點閱,並對網路報營收有一定程度的決定性時,當閱聽人越來越依賴標題來選擇他想看的新聞時,編輯的重要性,也將與日俱增吧!

§竊竊私語§

大學念傳播,也曾參與系上的報刊實習媒體,當時對報紙此一媒體,是有嚮往的。事隔多年,輾轉能在600多人的競爭中,進入國內執牛耳的報紙媒體,親自參與報紙的編輯,也算是一圓大學時代的夢想;而這個工作的上班時間,也讓我得以不必請假就能兼顧學業與工作,雖然很累,但不必像之前在出版社得因上課請假而扣薪水了。

但是,真的計較起一份工作的幸福感指數,報紙編輯似乎並不是一份讓人愉快的工作,至少我不覺得非常愉快─它需要晝伏夜出、較為封閉、成長空間不大,工時雖較一般工作少兩小時,但其實反而較累─六個小時的工作是分秒都處在高壓狀態又是人體最需要休息的晚上,編完還不能走,差點還可能變成8小時﹝在公司發呆上網,繼續浪費水電?﹞其實不太人道;與人互動機會也少,難交到好朋友。

當然,這些如果完全要說成缺點,也不公道─如果一份工作薪水不算低﹝對大學畢業的新人來說很理想,但剛進去的新人與公司中的舊人薪資相較,則同工不同酬,悶到最高點,有被壓榨的感覺﹞而又只需對1.5個版面負責﹝現在是2個版,沒時間吃飯喝水上廁所,像編版機器人﹞,可以耍自閉,且工作的成敗完全操之在己,這還算是個難得的工作﹝如果不在意上述缺點的話,其實任何工作都有缺點﹞。

只是,光是必須晝伏夜出的作息,就難免讓我的細胞覺得不幸福了─長出黑眼圈、無法早起運動......。但,這或許只是我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偏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