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6 19:16:57lali

孔子講人話,誤讀成神話


孔子講人話,誤讀成神話

文╱銀正雄


有好長一陣子沒寫《論語講古》這個題目了,仔細一算,上一篇的〈從孔子的墓誌銘說起〉,是在去年 12 月 30 日 貼出的,這一晃就晃過去將近兩個月,難怪網友愷悅大姐終於忍不住,特地在我部落格拿著「棒子」就是一陣敲打,道是,老東西啊,別忘了你答應大家要寫的。
這情況讓人想起 2500 年前的吳王夫差,這頭才剛走進朝會議事的宮殿,四周登時響起衛士的群起喝斥之聲。

「夫差!你忘了越國勾踐對你的殺父之仇嗎?」

我當然不是夫差,事情到底沒那麼嚴重,可承諾就是承諾,老拖著不寫,也實在不是回事,網友容或出於善意的不提起,但捫心自問,這「支票」既然開了,總得兌現才是。

事實上,講解《論語》,歷來最易,但也最難。易者,譬如現在市面上出版的相關書籍,只要「依文解義」的逐條翻成白話文就行 。可佛家說得好,「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過去佛、當下佛、未來佛都要大聲喊冤,不要胡亂解釋啊,這是會下地獄的。

這正是所謂的「死在文字下」,謗訕古人非君子,誤盡眾生真愚癡 。

所以講《論語》很難,難就難在如何從歷來固定化的經解義理,以及語言文字的荊棘叢林中,殺出一條生路來,不但要還孔子本來面目,還要寫得生動、活潑、有趣,方可不負當年孔子的若干門人,如子貢、曾子和曾子的學生子思,在編述《論語》時的一片苦心。

底下,讓我們一起進入〈學而第一〉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在讀這段話時,我們必須想到的是,孔子是在什麼時候、多大歲數講的?由文意看來,能夠達到「不知而不慍」的心境,咱們講寬一點,從常理上看,至少也要在 50 歲、 60 歲以後才能做得到。

但這其實已無從查考,那為什麼孔子的一群學生,乃至學生的學生,還要把這段話置諸《論語》之首?這裡,我們就要懂得如何從「審問」和「慎思」入手。

試想,如果你是編書人 ,你是子貢,你是曾子,你是孔子之孫子思,在編述《論語》的龐大工程中,會不會率先考慮到,如何用短短的一行文字,向後人交代老師的一生行誼、生平夙願?

還記得孔子臨終前的那句「大哉嘆」──「泰山其頹乎?梁木其朽乎?哲人其萎乎?」嗎?

用這樣的觀點來設想,我們就會明白〈學而第一〉置諸首篇的最初設計,其實是意在言外的寫出孔夫子一生的墓誌銘。

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指涉的正是孔老師 15 歲,或者更早,直到 30 歲的求學經過。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顯而易見,自當是在述說老夫子的出仕、教學的經歷。等到 55 歲後周遊列國的一波三折,狼狽困頓,乃至 69 歲雖終得落葉歸根的返回魯國,但一生思想之精華卻依然不受重視,那就該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了。

一行話分三句,只用了短短的 30 個字,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孔子在春秋末年波瀾壯闊的一生 ;既概括了少之時的博覽群籍,又涵蓋了中壯年歲月不分貴賤的豪邁交遊,乃至到了晚年通達天人之道的徹悟之喜。你說,這〈學而第一〉章,焉能不是孔夫子蓋棺論定的墓誌銘嗎?

只可惜了後世的儒學經家,往往只著墨在「學」和「習」這兩字上,執著於各自的門戶之見,實在平白辜負了當年子貢和子思在編書時的苦心孤詣。

讀書,也是要用同理心的 ,特別是在《論語》這樣的重要經典,我們不但要設身處地的站在春秋末、戰國初那幾十年兵荒馬亂的時代去考慮,甚至必須想得更遠,才不至於產生經典「誤讀」的唐突古人,誤會孔子。

這話,該怎麼說呢?

除了〈學而第一〉暗藏著孔子墓誌銘的弦外之音,就算是從「學習」這門技藝來講吧,咱們這位至聖先師,也不是歷代鴻儒所言的那樣,坐在課堂上板起臉孔教訓人的。

如果這麼呆板和僵化,漫說孔子收不到子路、子貢如此了不得的學生,只怕顏淵也不會對這位老師大感服氣。

之所以會解錯,錯就錯在誤讀了「學而時習之」的「時」這一字上。

歷來解釋,都說這是孔子教人做學問,要時常重覆不斷的溫習,方可溫故而知新。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大家不妨試試看,你找一本書,隨便哪本書都好,你溫習個五次看看,看你會不會「不亦說乎」的打內心喜悅起來?

不會的,你重讀三次就會膩,到了五次必覺煩,要是讓你溫習個十遍呢?嗐,你不逃之夭夭才怪。得了吧,最好不要再來什麼「學而時習之」了,拜託啊,千萬不要。

這是因為難得有人是天才,也沒幾個可以老在那邊皓首窮經的。學習,如果是在自找罪受,哪來快樂可言?

所以,孔子如果真如此在講,講得如此不通情不達理,那學生不是都要跑光了, 豈可稱之為「聖之時者」?顯而易見,當然不是的。

那這句話的本意為何?到此就好,文章不能寫太長,否則大家非逃之夭夭不可,咱們下回再談。<論語講古8 >

引用網址:http://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49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