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7 09:42:01夢露

別自個兒用餐─人脈達人的31則備忘錄

工人與清潔父之子法拉利,如何以非凡的人際互動進入哈佛商學院,在未滿四十歲即獲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未來全球領導者?

在辦公室中如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卻又不流於虛情假意?你相信出於無私的熱誠可以讓你贏得更多朋友嗎?法拉利以這種真誠的人際關係建立法,有別於一般與人脈相關的刻意逢迎。他將獨到的人脈拓展方式濃縮成務實、實證的原則,其中包括:  

別斤斤計較:一切不單只是為己,而是在為己的同時,也讓對自己重要的人能獲得所需。  

保持聯繫:隨時保持與人際圈的互動,不只在有求於人時。

別自個兒用餐:不管是在工作場合或參加社交場合,能見度都很重要,「隱於無形」比失敗更糟。

分享熱情:興趣分享是建立關係的基本要件,當你在生活中充滿對事物的熱情及一同分享對事物的同好時,拓展人際關係就不再是很大的挑戰。

人類是社群的動物,因為別人的行動,我們投入這世界,有賴他人存活。不論我們喜不喜歡,生命中幾乎無時無刻都因他人的活動而受益。因此,我們大部分的快樂理應來自與他人的關係。

生命不在是一場追尋,而是像拼布一樣,我們由幫人找尋人生之道的拼湊過程中找到意義、關愛與成就。你會留下怎樣的拼布?大家會記得你是什麼樣的人?這些都是想要有所不同,而不是只想維生的人可以自問的重要問題。希望你已經有工具可以實現自我,但你不能獨自進行,我們都一起參與其中,讓你的拼布與眾不同。

【精采書摘】

第十一章 別自個兒用餐

拓展人脈時切記,最重要的就是絕對不能消失。

要讓你的社交、研討會、事務的行程滿檔,剛開始投入人際圈展露頭角時,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能見度,積極參與不斷拓展的朋友交際圈。

想要拓展人脈,必須努力才能成功,但這並不表示你就必須長時間拼命做,兩者是不同的。有些人認為建立人脈需要每天十八個小時,不斷地埋首於會議及電話中。如果我也這麼一股腦地做,疲於奔命,或甚至自己有這樣的感覺時,就表示我做得不對,至少做得不好,或是我入錯行了。拓展朋友與同事的交際圈,是要建立人際關係與友誼,應該是很有趣的,不會感到費時。當你規劃了人脈網路、訂好目標,就會發現一天有好幾個小時可以投入需要完成的事。

一週間我如何與想見的人碰面?有人曾經對我冷潮熱諷地說:「我需要有好幾個分身才足夠參加你參與的每場會議。」

我回他:「你只對了一半,我不複製分身,但我複製場合。」

我的意思說明如下。幾個月前,我飛到紐約去參加一場為期兩天的商務活動,那裡有一些我想會見的人,包括曾經擔任樂高(Lego)總裁,如今想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的老客戶兼朋友;百老匯錄影帶(Broadway Video)的營運長,我想代替一位客戶和他討論新的電視娛樂節目;以及一位許久不見的好友。

我有兩天的時間,想見三個人,只有一段時間可以一次見三位,碰到這種情況該如何是好?

於是我便「複製」晚餐的機會,邀他們一起加入,他們都可以因此多認識其他的人,我也可以和他們都敘敘舊,甚至還可能因此得到一些有關電視節目的創意構想,我那位風趣的好友也很樂於參與這種聚會,為稍嫌沉悶的商務會議帶點輕鬆的樂趣。

重點是,我隨時都在找機會將別人一起拉進我的活動,對他們、對我都有好處,有助於每個人拓展自己的交際圈。有時候我會邀潛在的員工一起去運動,順便在過程中面試。偶爾我會請一些員工和我共乘一部車去機場,順便在車上就開個臨時的會議。我一直想辦法利用這種多工並行的方式,把一天當三天份來用;而過程中,我也將自己人際圈內,不同區塊的人物串聯起來。

這樣的場合複製方式,也是讓聚會更有意義的方法,如果我對要碰面的人並不是那麼熟悉,就可以邀請熟悉的人一同與會,避免虛度時間。接受指導的學員(mentee)對於這種場合尤其興奮,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可以和我ㄧ起曝光,有機會見識商場的運作,而我也盡力完成當初會面的理由。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他們最後也對會議有些貢獻,別輕忽年輕人提出創意見解的能力。

當你嘗試這類活動時,請特別注意人與人間的契合度。你注意到誰能和對方處得來嗎?這並不表示與會的每個人都必須有相同的背景或敏銳度。事實上,巧妙結合不同專業與個性的人士,反而可以呈現一場完美的聚會,要相信你的直覺。我常常採用的測試方式就是自問,我能不能樂在其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幾乎就是一切都行得通的好預兆。

你最近有邀同事一起共進午餐嗎?何不今天就找他一塊吃個飯,順便也找公司其他部門或其他業務相關人士一起加入。

很快你就會有愈來愈廣的交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