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1 22:19:12homecloud

Albert Ellis所談論的非理性信念

Ellis 認為人類具有一種本能傾向或驅策力,會設法讓自己生存的世界可以被理解。

我們會不斷地對自己、他人以及所處環境提出假設,以期對這個世界有更多了解,進而儘可能地活的更幸福、更舒適。

而這些假設,就是我們的信念。整體來說,這些信念是構成我們人生觀的要素。

科學家相信,構成科學理論的假設都必須經過測試,才能決定其有效性。但是,人們卻往往忽略了構成他們人生觀的信念也必須經驗測試,因而陷入各種情緒和行為上的可能困境。

 

Ellis將人的信念區分為: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 二種。

理性的(或有功能的)信念是指有助於個體福祉(健康)、滿足和喜樂的想法。

非理性(或功能不良的)信念則是足以引發重大情緒失調和行為失當的偏頗思想。

 

理性信念只反射出個體的「喜好」、「需要」、「慾望」、「期待」(preferences, wants, desires, wishs);相反的,非理性信念則具體表現出「絕對和強硬的需求」,並總是使用『應該』和『必須』做口頭上的表達。

例如:

非理性信念--我必須擁有別人的肯定。

理性信念--我想要得到別人的肯定,但並不一定需要。

 

非理性信念的可驗證性常與事實不一致,長可用現實生活中所發生事情的一般面貌來加以駁斥。例如:一個成年人無論多麼希望擁有別人對他的肯定,但事實證明,這個信念並無絕對的必要性,沒有那些人的喜愛,他照樣可以存活,照樣可以感到快樂。理性信念則通常與事實較為符合。

 

Ellis列出了以下十種『非理性信念』

1.我必須被在我周圍我認為重要的人所喜愛和肯定。

2.我必須徹底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或必須在某些重要領域中具備才華和能力。

3.當別人有令人生厭或不可理喻的行為時,理應受到譴責和懲罰,並應該將他們視為邪惡的壞人。

4.當一個人嚴重受挫,遭受不公平的對待或排斥時,必須把事情看成可怕、恐怖,並視之唯一場大災難。

5.情緒不佳乃源自於外界的壓力,一個人鮮少能有能力去控制或改變自己的感受。

6.如果事情具有危險性或是可怕的,個人必然為之所困,並且會感到焦慮不安。

7.逃避人生的困境與責任總比面對他們容易得多,寧可不要得到自我規範所帶來的獎賞。

8.過去的種種都很重要,事實上,只要曾經產生過重要影響,都必定會不斷地影響一個人目前的感受和行為。

9.無論人與事都應該變的比目前更好;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出人生困境的解決之道,就必須被視為是一件可怕又恐怖的事情。

10.凡是懶散,不行動或消極和不負責任的「自我享受」者,亦可以達成人生最大的幸福。

 

信念的理性或非理性,將使個人經歷不同的情緒後果

一般而言,理性的信念會使人產生「健康的負面情緒後果」;非理性信念則會使人產生「不健康的負面情緒後果」。

 

非理性信念所產生的『不健康』的負面情緒包括憤怒焦慮憂鬱罪惡感羞恥感

相反,同樣事件,理性信念所引發的『健康』的負面情緒則為溫怒關切感傷懊悔後悔

例如:

非理性信念--我必須擁有別人的肯定。可能引發不健康情緒為「憂鬱」。

理性信念--我想要得到別人的肯定,但並不一定需要。可能引發的健康情緒為「感傷」。

 

上述,資料源自於「理情治療學派創始人艾里斯」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