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30 06:13:35杯子的筆記本

走入江西(3) 贛州&贛南18縣

贛州市簡介:
贛州市位於江西南部,贛江上游。它四周依山,三面臨水,洋溢著濃郁的南國風情,古有「富麗江城」之稱。贛州市總面積479平方公里,人口 40多萬,居住有漢、回、壯、捨等 16個民族。它扼守贛、湘、閩、粵四省要衝,秦漢以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現為贛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贛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縣至今,已經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古時曾名虔州,又稱虎人城。歷史上贛州曾是溝通贛、湘、粵、閩的南方重鎮,素稱「閩粵咽喉」,歷來與廣東及東南亞有著緊密的貿易往來。當年藉著贛江黃金水道和嶺南古驛道之便,這裡「商賈雲集,貨物如雨」,留下了「南方絲綢之路」的美名。透過歷史的煙雲,我們彷彿看到一隊隊馬幫馱著景瓷、香茗、竹木等士特名產,過贛州、越梅嶺、源源不斷運往廣州以至南洋。

  贛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從東門到西門的宋代古城牆,沿江而築,婉蜒三千六百多米,歷盡宋、元、明、清、民國多代,垛牆、炮城、馬面、城門保存依舊,宋城的雄姿依舊,古韻猶存,被專家們譽為宋城博物館。贛州市名勝古跡甚多:堪稱江西石窟藝術寶庫的通天巖建於唐末,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石窟寺,1989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聳立在章貢兩江合流處的勝景八境台始建於北宋,現為三層,飛簷斗拱,畫梁朱柱,雄偉挺拔,巍然壯觀。位於賀蘭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處,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這裡留下了千古絕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一曲《菩薩蠻》使贛州名聞遐邇。還有巍峨的慈雲塔,形若游龍的古浮橋,規模宏大的七里鎮古瓷窯,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廟,蘇陽長談的夜話亭,客家風情濃郁的民居建築群,一處處古跡,一座座名勝,猶如群星,把贛州裝點得絢麗璀璨。

  贛州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文天祥在這裡高舉抗元的義旗,譜寫了氣衝霄漢的「正氣歌」;楊廷麟在這裡率兵抗清,兵敗不屈,以身殉節;陳贊賢以這裡運籌帷幄,領導工運,寫下了光輝篇章;毛澤東在樓梯嶺召開分兵會議,實現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陳毅在此與國民黨談判,初步形成了贛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青山環抱,綠水環繞,贛州宛若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贛汁的源頭。市內綠樹成蔭,碧湖成群。六大公園分佈其中,景色各異,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薈萃,花似錦;有的曲徑通幽,園林點綴。

  贛州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空運、水運、鐵路、公路相結合的交通運輸網絡已經形成。黃金機場航班可達廣州、廈門、內昌等地;贛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沿贛江上下航行,可與區內、省內及長江沿線的省市相通,有明顯的水運優勢。貫通我國南北九個省市的京九鐵路,把北京、香港與贛州連成一體,贛州成為了全國鐵路網上的一點,與各大城市相通。以贛州市為中心的公路主幹線幅射四方:北行,經昌贛二級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條幹道通廣東,經大余可至韶關,贛粵西線二級公路可達廣東、深圳,沿贛汕公路,經梅州可抵達汕頭;東行,沿贛閩柏油公路,經瑞金,可達福建長汀、龍巖、廈門、泉州;西行,經崇義,遂川、井岡山、蓮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陽。

  贛州山河佳麗,風光旖旎,歷史悠久,古跡甚多,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已成為江西旅遊熱線之一。贛州市有古建築300餘處,古墓群10處,古遺址10處,古石龕摩岩石刻5處,革命遺址5處,名勝16處,這些都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贛州市位於江西南部,贛江上游。四周依山,三面臨水,洋溢著濃郁的南國風情,古有「富麗江城」之稱。贛州市總面積四百七十九平方公里,人口四十多萬,居住有漢、回、壯、畬等16個民族。它扼守贛、湘、閩、粵四省要衝,秦漢以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現為贛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贛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二零一年)設縣至今,已經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古時曾名虔州,又稱虎頭城。歷史上贛州曾是溝通贛、湘、粵、閩的南方重鎮,素稱「閩粵咽喉」,歷來與廣東及東南亞有著緊密的貿易往來。當年供著贛江黃金水道和嶺南古驛道之便,這裡「商賈雲集,貨物如雨」,留下「南方絲綢之路」的美名。透過歷史的煙雲,我們彷彿看到一隊隊馬幫馱著景瓷、香茗、竹布等土物名產,過贛州、越梅嶺、源源不斷運往廣州以至南洋。

贛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從東門到西門的宋代古城牆,沿江而築,蜿蜒三千六百多米,歷盡宋、元、明、清、民國多代,垛牆、炮城、馬面、城門保存依舊,宋城的雄姿依舊,古韻猶存,被專家們譽為宋城博物館。贛州市名勝古跡甚多:堪稱江西石窟藝術寶庫的通天巖建於唐末,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石窟寺,1989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聳立在章貢兩江合流處的勝景八境台始建於北宋時期,現為三層,飛簷斗拱,畫梁朱柱,雄偉挺拔,巍然壯觀。位於賀蘭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處,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這裡留下了千古絕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一曲《菩薩蠻》使贛州名聞遐邇。還有巍峨的慈雲塔,形若游龍的古浮橋,規模宏大的七里鎮古瓷窯,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廟,蘇陽長談的夜話亭,客家風情濃郁的民居建築群,一處處古跡,一座座名勝,猶如群星,把贛州裝點得絢麗璀璨。

贛州山河佳麗,風光旖旎,歷史悠久,古跡甚多,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已成為江西旅遊熱線之一。贛州市有古建築300餘處,古墓群10處,古遺址10處,古石龕摩岩石刻5處,革命遺址5處,名勝16處,這些都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全市六大公園,水上樂園,蔣經國先生舊居,也是人們理想的遊玩場所。
蔣經國舊居位於「廣福禪林」寺院西邊,僧房的後面,共三間,依巖洞而建。蔣經國任江西第上行政區督察專員兼贛縣縣長時,一九四零年至一九四五年期間一家人居住於此。

舊居建築面積163.66平方米,有蔣氏夫婦臥室,三個保姆及孩子的寢室,以及蔣經國的辦公室、會客廳。舊居內蔣經國當年親手所植的白玉蘭、柚子樹等今已成為一道 小風景。


贛州文廟
贛州文廟位於老城區東南,現厚德路東段的北側,是江西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立校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唐時為紫極觀,宋代改為大中祥符宮,皇佑年間在此創立縣學。文廟原佔地約一萬平方米,整個建築群分為三組,採用平行軸線方式佈局。現在除少部分建築不存外。

其餘絕大部分都保存完好,計有位於中軸線上的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廟、西廟、大成殿、崇聖祠,位於東軸線上的魁星閣、尊經閣,位於西軸線上的節孝祠。這組建築約建成於乾隆年間,以後經過多次維修。大成殿是整個文廟建築群的精華部分,顯得最為宏偉壯觀。它高達14.95米。 是贛南地區高度最高、空間位置最大的單層木構建築。其木件中採用並形雕花木拱,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
八境台:

八境台位於贛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貢水合流處,是贛州古城的象徵。今台高三層,仿古建築,全台高28.5米,總面積574平方米。

飛簷斗供,畫梁朱柱,雄偉壯麗。據史載,原台為石樓,為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孔宗瀚是山東貢阜人,孔子第四十六代孫。他鑒於「州城歲為水嚙,東北尤易墊圮」,於是「伐石為址,冶鐵錮基」,將土城修茸成磚石城,建城樓於其上。

八境台建成後,孔宗瀚繪圖請蘇東坡題詩。蘇東坡遂作《虔州八境圖八首並序》、《八境圖後序》。前一首詩中,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組旅遊勝境,為後世模仿,如燕山八景、瀘城八景、香港八景、台灣八景等,不失為中國旅遊文化的一個里程碑。八境台內還設有贛州博物館,展出的歷史文物頗為豐富,台下闢為八境公園。園內綠樹蒼茫,碧水微蕩,樓亭對峙,清新幽靜,景色如畫。
古城牆在西津門至東河大橋一段,沿江蜿蜒,是江西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城牆。它長三千六百六十四米,牆高五--七米,雄偉壯觀,氣勢非凡,給古老的贛州增添了幾分英姿。

它是北宋嘉佑年間為防洪水用磚石修的,現為全國屈指可數的北宋磚牆之一。除城牆外,還保存有炮城、馬面、拜將台等軍事設施和數以萬計的銘文城磚。這些銘文城磚是研究贛州古城,特別是宋城的最珍貴的遺存。
通天巖:

通天巖位於贛州市的西北郊,距城區約十公里,是一處由發育比較典型的丹霞地貌所構成的景區。它崗巒起伏,巍巖崢嶸,山不高而陡峭,地不大而奧奇;林木藩茂,洞壑幽深,既有神靈之窟宅,又多懸崖梵宮之興造。

自古以來,它就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遊覽勝地。通天崖地處丘陵,最高處為群玉閣所在的山脊,高度為192.96米。沿著這條蜿蜒曲折的山脊,自東向西延伸著三個山坳。在這三個山坳中,分別有忘歸巖、觀心巖、龍虎巖、翠微巖和通天巖等五個景點,構成通天岩石窟景區。

眾多的摩崖龕象和摩崖題刻,就鐫刻在這巖洞的懸崖峭壁之間。通天岩石窟現有摩龕象四百一十尊,摩崖題刻一百二十八品、數量之多,藝術水平之高,在江南尚屬罕見。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