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0 13:14:18小黃狗

現代飲食省思《慢食之後》為自己,也為地球養生


二○○五年謝忠道出版了《慢食》一書,主張我們在吃喝之餘,應該全心全意的感受每一道料理和佳餚背後的心血與故事。

然而,我們全心全意吃喝進胃裡的,究竟是什麼,對世界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全世界有1/4的食物尚未消費前,就直接被丟棄

菠菜含豐富鐵質,只是一個誤植的小數點引起的世紀誤會

一個人類平均僅使用20分鐘的塑膠袋,需要大自然400年的時間來分解

白玉米、土芒果等臺灣土產逐漸消失,一個世代對食物的共同記憶跟著隕落

 

面對這些迷思與問題,我們的態度是什麼,責任在哪裡?

慢食之後,讓我們從一個非美食的角度關注生活,思索教育,尋找屬於臺灣人的國際公民飲食觀

 

為地球養生 ◎自序(截錄)

最近才在《西藏生死書》讀到這段驚心動魄的話:我們到底還需要多少類似的警告呢?現代工業社會是一種瘋狂的宗教。我們正在剷除、毒害 摧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統。我們正在透支我們子孫無法償付的支票......我們的作為好像我們是地球上的最後一代。如果我們不從心靈、心理、見解上做一番徹底的改變,地球將像金星一樣變成焦炭而死亡。這本一九九二年出版距今的書,今日讀來仍然警惕,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


慢食,之後 葉怡蘭/飲食作家(截錄序文)

近幾年,即使再不敏感的人,都可以深刻感受到,這世界的變化,與日劇烈。

天災頻仍,氣候走向極端、環境與生態日趨惡化、貧富差距與對立衝突高升、全球性糧價上漲、農業景況失衡、放任科技過度發展進而一步步溢出掌控之外,以至這種種對於人類生存生命的斲傷

尤其,再細細追索,都能發現,無能置身事外,每一樁,都與我們的食物,息息相關。

所以,吃美食談美食,再也不可能純粹光是風花雪月縱情享用;吃下每一道、每一口食物的同時,不可避免,我們開始思量,在這些美味的背後,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或說,我們應負的責任。

這是一種,全新的高度。

從餐廳內、餐桌前、餐盤裡、甚至田埂間,積極再往上站,從既往的食客饕客角色,轉而背負起地球子民之名,透過食物,虛心反省審視:置身這不管是因著我們的任性妄為亦或原就是宇宙必然宿命、遂而似乎正走向末途的行星上,究竟能否找到和諧和平、共榮共生、邁向下一個千年萬年的永續永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