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3 20:52:29小黃狗

選讀《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三)愚昧的人類世

Ch2.人類世
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早已化身為神。但我們實在不是特別公正或仁慈的神。如果看國家地理頻道、迪士尼動畫或是童話書,可能還以為地球上主要住的是獅子、狼和老虎,而且和人勢均力敵。但在現實世界裡,動物早已不在那兒了。我們的電視、書籍、幻想、厄夢裡,仍有各種野生動物,但是地球上的辛巴、大野狼正在絕跡。現在世界上的動物主要都是人類和他們的家畜。

世界上現在有四萬頭獅子,但有六億隻家貓; 九十萬頭非洲水牛,但有十五億頭馴化的牛; 五千萬隻企鵝,但有兩百億隻雞。自1970年以來,雖然生態意識不斷提升,但野生動物族群仍然減少了一半。

目前,全球大型動物,有超過90%,不是人類、就是家畜。

科學家將地球的歷史,分為不同的「世」(epoch),例如更新世、上新世、中新世。我們現處於全新世(Holocence),更好的說法可能是把過去這七萬年稱為「人類世」(Anthropocene),也就是人類的世代。原因就在於: 這幾萬年來,人類已經成為全球生態變化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自從生命在大約四十億年前出現之後,從來沒有任何單一物種,能夠一手改變全球生態。雖然生態革命和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時有所聞,但原因都不是出於某種特定蜥蜴、蝙蝠或真菌的行動,而是一些強大的自然力量造成的,例如氣候變遷、板塊運動、火山噴發、或是隕石撞擊。

原因就在於: 智人改寫了整套遊戲規則。單單「人科」物種,就在過去七萬年間,讓全球生態系起了前所未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足以和冰河期與板塊運動相提並論。無論是小小病毒、或是大恐龍,都是依循不變的天擇原理而演化,不論生物演化出怎樣奇特而怪異的外型,都還是僅限於有機領域,由有機化合物所組成。然而,現在人類正準備用「智慧設計」(intelligent design)取代天擇,將生命形式從有機伸入無機的領域。

人類世並不是最近幾個世紀才出現的新現象。早在幾萬年前,智人的石器時代祖先就從東非走向地球的四方,每到一塊大陸和一座島嶼,就讓當地的動植物從此改觀。他們滅掉了所有其他人類、澳洲90%的大型動物、美洲75%的大型哺乳動物、全球大約50%的大型陸上哺乳動物; 而且此時他們甚至還沒開始種麥、還沒開始製作金屬工具、還沒寫下任何文字、也還沒鑄出任何錢幣。

在伊甸園裡,亞當和夏娃以採集為生,而逐出伊甸園的情節與農業革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憤怒的耶和華不再允許亞當採集野果,要他「從地裡得吃的…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因此,只有在伊甸園這個農業時代之前的階段,《聖經》裡的動物才會和人說話,這事可能並非巧合。然而《聖經》故事其實還有更深入、更古老的涵意。在大多數的閃族語言裡,「Eve」(夏娃)這個字的意思就是「蛇」、甚至是「母蛇」。因此,人類在《聖經》裡這位眾生之母的名字,其實還隱藏著一個古老的泛靈論神話:蛇非但不是我們的敵人,還是我們的祖先。

現代西方人也認為自己是爬蟲類演化而來,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都是圍繞著爬蟲腦核而生長,而人類的構造基本上也就是演化後的爬蟲類。

泛靈論只把人類看成另一種動物,但《聖經》則認為人類是神獨特的創造; 要說人也是動物,等於是否認神的大能和權柄。確實也如此,等到現代人類發現自己其實是由爬蟲類演化而來,就背叛了上帝、不再聽祂的話語了。--- 甚至是不再相信祂的存在。

畜牧場裡的悲慘世界 >>
《聖經》以及書中相信「人類比其他動物特別」的信念,其實是農業革命的一項副產品,使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走向一個新階段。

人類開始農耕畜牧之後,導致新一波的生物大滅絕,但更重要的一點則是創造出另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 家畜。人類當時馴化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不到二十種,相較之下,餘下的「野生」物種還無數千千萬萬。但隨著時間一世紀一世紀過去,現在這種新的生命形式已經成為主導,今天有超過90%的大型動物都遭馴化成家畜。

對於遭到馴化的物種來說,物種整體達到無與倫比的成功,但物種個體卻是遭到前所未有的苦難。雖然動物界幾百萬年來也碰過各種痛苦磨難,但農業革命產生的完全是新型苦難,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只有變得更遭。

要說家畜命運特別悲慘,重點不在於牠們死的方法,而是牠們活的方式。豢養動物從古至今的生命狀況,都受到兩個因素互相拉扯:人類的欲望、動物的需求。

不幸的是,人類有各種方式給家畜帶來無盡苦難,但同時又能確保家畜永續生存繁衍。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 家畜仍然承繼著野生動物的種種生理、情感和社交需求,但這對人類的農場來說毫無意義。農夫常無視這些需求,而且不會因此經濟上付出任何代價。動物被鎖在狹小的籠子裡; 角和尾巴被削去剪掉; 母幼骨肉分離: 而且被人刻意繁殖養出畸形。這些動物飽受痛苦,但仍然繼生存繁衍。

演化論認為,所有本能、驅力、情感的演化,都只有一個目的; 生存和繁衍。但就算這些壓力突然消失,本能、驅力和情感並不會隨之消失。就算這些本能、驅力和情感已經不再是生存和繁衍所必須,仍然會繼續影響動物的主觀經驗。在這裡,動物其實和人類一樣,雖然農業幾乎可說是在一之間改變了整個天擇的壓力,但並未改變牠們的生理、情感和社交驅力。

當然,演化絕不會停下腳步,自從一萬二千年前農業興起之後,人類和動物仍然繼續演化。舉例來說,現在歐洲和西亞的人類已經演化出消化牛奶的能力,而乳牛則不再害怕人類,並且產乳量遠遠高於遠古的祖先。但這些都只是表面的改變。不論是牛、豬或人類,深層的感官及情感架構都仍然類似石器時代的情形,沒有多大改變。

年輕人為什麼開車魯莽、吵架衝動、還愛駭進機密網站?因為他們還是照著「遠古基因」的指令行事。當時,年輕的獵人如果冒著生命危險追趕猛馬象,就可能勝過所有競爭對手,贏得當地美女的芳心; 而我們現在就是還擁有這種男子氣概的基因。

而在人類控制的農場裡,所有公豬、母豬和小豬也仍然遵循著一樣的演化邏輯。為了在野外生存和繁衍,遠古的野豬需要漫步巡查遼闊的範圍,好熟悉環境,並留意各種陷阱和天敵。牠們還需要和其他野豬溝通合作,形成複雜的豬群,並以年長、經驗豐富的母豬做為領導。演化壓力讓野豬成為具有高度智能的社會化動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某頭母豬出生時,有罕見的基因突變,讓牠對環境與公豬興趣缺缺,這頭母豬就不太可能生存或繁衍下去。
今天,工業化畜牧場裡的母豬可沒有電玩可打。牠們被人類鎖在狹小的母豬狹欄裡,狹欄裡為水泥地面,四面為金屬條,懷孕的母豬幾乎沒有身或躺下睡覺的空間,更別說要散步了。在這種條件生活三個半月後,母豬會給移到稍寬一點的豬欄,生下和養育小豬。一般來說,小豬自然的哺乳期是10週到12週,但在工業化畜牧場裡會被強制逼至2週到4週內斷奶,接著就與母親分離,運到他處等待養肥、屠宰。至於母豬則再次被受孕、送回母豬狹欄,開始另一個循環。母豬得經過五次到十次這樣的循環,然後輪到自己遭屠宰。近年來,母豬狹欄已經在歐盟和美國一些州遭到禁用,但在國家仍然盛行,幾千萬隻懷孕的母豬幾乎一輩子都住在這樣的狹欄裡。

母豬一切生存和繁衍的需要,都由畜牧場的人提供,包括足夠的食物、抵抗疾病的疫苗、遮風蔽雨的保護,另外還有人工授精。客觀來看,母豬再也不需要去探索周遭、與其他豬社交、與小豬有情感連結,甚至連走路都沒有必要。但從主觀而言,母豬仍然會對這些事情感受到極強烈的欲望,未能滿足則痛苦萬分。關在狹欄裡的母豬,通常都會有嚴重的挫折和絕望症狀交替出現。

這是演化心理學基本的一課: 幾千世代以前所培養出的需求,就算已經不再是今日生存和繁衍所需,仍然會繼續留存在主觀感受之中。可悲的是,農業革命讓人類有了確保家畜生存繁衍的能力,欲忽視了家畜的主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