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1 04:14:21布綠茲

富人的戰爭,戰爭的富人

早上,無意間看到Green Day的新歌MV。

劇情是這這樣的:
發生在美國某鄉間,
一對情侶非常相愛。
有一天,風雲變了色,
女友來找男友:「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男友:「你知道了……」
女友哭著說:「你怎麼可以這樣……?」
男友安撫女友:「你聽我解釋!」
女友不聽……………

不是〝那種〞劇情!!!

為了改善兩人的生活,
男友私自作了一個決定,
讓女友非常不能諒解。
男友做的決定就是——從軍,
遠赴讓美軍身陷泥沼的伊拉克……
MV的故事就停留在
男友的軍隊被伊拉克民兵的砲火困住,
不知道男友是生是死是否受傷……

這首MV的歌名叫『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電影『華氏九一一』(Fahrenheit 911)中,
導演讓觀眾看到:
原來美國派出去打仗的士兵,
大都是不得不賣命的窮人。
愛國心只是『莒光園地』好萊塢版的噱頭。

替當政者在國外假國際警察之名、
行侵略瓜分之實的美國大兵,
很多都是下層貧困的階層。
(當然那些純粹想要去殺人、打戰的廢渣,想必也是有的)
冒著生命危險當兵、執行不人道任務,
成為他們改善家庭生活的簡短途徑。

今年台北電影節的一部片『烏龜也會飛』,
將時空場景放在
美伊戰爭前夕、伊朗土耳其交界的伊朗難民營。
主角是小孩。
他們都還沒有成年,
大都經歷了生離死別、姦淫擄掠的戰火摧殘,
身體有殘缺是平常的。
小孩平常的工作就是
去撿大人不敢撿的地雷,
去整理軍人不敢整理的未爆彈。
但在困頓的生活環境中,
這樣有微薄收入的工作是他們樂於去做的。

英國發生的恐怖攻擊,
一如美國911事件的後續,
新聞大概是這樣處理的:
首相說要誓死對抗邪惡,
大量報導受難者的生活點滴。
但那些被英美砲火肆虐的第三世界國家,
傷亡的人民可能連統計數字沒有把他們計算在內,
何況是知道他們的生命經驗?

但這樣比較又如何?
戰爭中,
拿著武器在前面的、
四處躲砲火的、
無辜受難的,
從來就不是發動戰爭的人!

對於發動戰爭的人、製造販賣武器的人,
死傷人數並不是他們在意的,
錢的收益、媒體的形象塑造,
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猶記得,
Green Day的上一首MV
〈American Idiot〉的畫面:
嘩啦大水將美國國旗上鮮豔的藍白紅顏色
狠狠地沖刷下來,
徒留黯淡的模糊國旗圖像。
對照著,
「烏龜也會飛」的結尾,
哈美的小男主角,別過頭去,
選擇不看美軍的入境。
少數人塑造的美好形象,
難說我們會不會得親身去證明。

在台灣的我們,
是不是該反思些什麼了?

「世界和平」,
仍然只逗留在
選美小姐的答題標準答案、
政客名人明星的生日願望,
它從來就不是一個狀態。

當富爸爸們在異地發動戰爭的時候,
他們咬著金湯匙的富小孩,
在哪?在哪?在哪啊~~~

別人的囝仔,的確是死不完!


一篇「烏龜也會飛」觀後感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emily1008/3/1248908783/20050709021019/